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微囊藻毒素-LR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4 09:28
【摘要】:微囊藻毒素(MCs)是由蓝藻产生的一类单环七肽毒素,可通过饮水、水产品或者娱乐活动进入机体,诱发严重肠道损伤。然而,关于MCs引起肠道损伤的确切机制却并不清楚。肠道菌群是肠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饮水或食物造成的MCs暴露,最先接触的都是肠道菌群。MCs可能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进而诱导肠道损伤。因此,本文旨在研究肠道菌群在MCs诱导的肠道损伤中的作用与机制。本课题首先采用灌胃方式对小鼠进行8周的MC-LR(L代表亮氨酸,R代表精氨酸)亚慢性暴露实验,MC-LR剂量分别为0、400μg/kg。在实验过程中,小鼠无死亡,体重、活动量、毛色等无明显变化;但是结肠病理切片发现组织损伤,如炎细胞浸润、肠粘膜脱落、部分隐窝结构破坏、肠壁变薄等。以上结果表明成功建立MC-LR诱导的肠道损伤小鼠模型。在肠道损伤模型建立成功的基础上,对结肠内容物进行高通量测序,探讨MC-LR对结肠肠道菌群的影响。实验发现,MC-LR明显地降低了小鼠结肠菌群的α多样性。在门水平上,MC-LR通过升高肠道Proteobacteria、Deferribactere和Spirochaetes等条件致病菌丰度,降低Candidatus Saccharibacteria丰度,进而诱导小鼠结肠发生损伤的概率增加;在属水平上,MC-LR通过诱导短链脂肪酸生产菌菌群丰富度下降,促进炎症发生,从而引起小鼠结肠损伤。同时,结肠菌群的功能预测:与对照组相比,MC-LR诱导肠道菌群的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核酸代谢、聚糖生物合成代谢以及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下降;而碳水化合物代谢、脂质代谢和异生素生物降解及代谢上升;尤其是,MC-LR诱导肠道相关疾病的菌群功能丰度上升。以上结果可以看出,MC-LR通过诱导肠道内微生物在门水平、属水平及微生物潜在功能等发生变化,从而诱导肠道损伤发生,患各种肠道疾病的概率也相应增加。综上所述,MC-LR能够降低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改变小鼠结肠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引起肠道微生物生态失衡,结肠屏障破坏,进而增加机体损伤、疾病的风险。本研究从肠道菌群的角度阐释了MC-LR引起的肠道损伤的作用机制,将为揭示MC-LR引起的其他毒性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图文】:

微囊藻毒素


因为有间隔双键以及碳环结构存在于 MCs 的分子结构中,稳定性,尤其是对热稳定,甚至加热煮沸也不能消除 MCs 毒性,十分缓慢。有研究表明当水体中 MC-LR 含量为 5 μg/L 时,,三天后中微粒吸收,7%随着泥沙沉积[14]。因 MCs 具有不易挥发、沉淀或质,所以现有的自来水处理工艺不能够将水中毒素完全消除。但是究发现,MC-LR 在天然水体甚至是灭菌的天然水体中的分解速率水中[16],这可能是因为天然水体中存在特殊的细菌或者其产生的某得 MC-LR 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此外,在日光照射下大大降低,这是因为日光可以改变 Adda 侧链结构的原因,但纯化照射下也能保持相当的稳定性。在 238~254 nm 的紫外线波长照射解。同时环境中的水溶性细胞色素和腐殖质等光敏剂,可进一步提[17]。

致病机理,微囊藻毒素,毒性作用,细胞


MCs 肠毒性影响代谢机制的研究还是十分缺乏的。1.2.6 MCs 的致病机理如图1.2所示,MCs主要是依靠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类(OrganicAnion TransportingPolypeptides,简称 OATP)的转运进入细胞,而不是被动运输[52]。OATP 蛋白家族有许多成员,且不同的 OATP 转运的 MCs 也略有不同[53]。研究表明,机体的各种器官以及组织中 OATP 的表达也存在差异,因此这可能是 MCs 具有一定的器官选择性毒性的原因[54-56]。图 1.2 微囊藻毒素的致病机理MCs 进入细胞后会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紊乱反应,从而发挥其毒性作?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军民;杨超;常远;夏坤锟;王朝杰;;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发病关系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年15期

2 丁笑生;李效宇;;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肝脏的毒性研究[J];水产科学;2008年02期

3 黄书铭;张晟;张勇;郑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罗民波,沈新强,杨良,段昌群,陆健健;微囊藻毒素对小白鼠肝脏的毒理效应[J];海洋水产研究;2005年03期

5 胡智泉,刘永定;微囊藻毒素对细长聚球藻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6 张占英,连民,刘颖,卫国荣,俞顺章,张幼辰,陈传炜,康苏亚;微囊藻毒素LR对胎鼠的致畸和损伤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7 施玮,朱惠刚,晏晓蓉,周志俊;微囊藻提取物对大鼠原代培养的肝细胞酶学和形态学影响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5期

8 许勤,吴文溪;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9年04期

9 周学富,董传辉,俞顺章;泰兴地区肝癌高发因素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1999年03期

10 陈刚,俞顺章,卫国荣,陈公超,徐小英,黄裕华,Ken-ichi Harada,Yoshio Ueno;肝癌高发区不同饮用水类型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正宏;利用水螅研究巢湖蓝藻资源化过程中藻毒素含量变化[D];安徽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88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388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4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