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onic修饰脂质体的结构特性、稳定性及细胞毒性研究
【图文】:
图 1.1 脂质体的结构和类型Fig. 1.1 The structure and type of liposomes质体的制备方法脂质体和纳米脂质体的方法已经很成熟,并且种类也多[5]。当情况下分散在水溶液中时即可形成 MLVs,而 LUVs 和 SUV能量的输入以破坏 MLV 和 MVV 的结构,如超声、均质、加量的机械不同,制备 LUVs 和 SUVs 的方法可分为超声波法均质法和挤出法等,非机械的方法包括薄膜分散法、表面活性法、乙醇注入法和反复冻融法等[7]。机械法(Non-mechanical methods)分散法(Thin-layer dispersion)分散法即伯明翰法(Bangham),该法是将类脂质先溶解于有机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待脂质形成一层薄膜后,加入水相水
图 1.2 脂质体制备常用方法示意图[27]Fig. 1.2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chanical production methods to manufacture liposomes1.1.3 脂质体的优点及存在问题1.1.3.1 脂质体的优点(1)双亲性脂质体是由双亲性物质如磷脂组成的内部为水相、具有类细胞膜结构的双分子层闭合囊泡[28]。因此脂质体的脂质双分子层可以同时包埋和释放溶解性完全不同的物质[29]。Sriraman 等[30]采用叶酸靶向脂质体共载 C6神经酰胺和阿霉素,并探讨了其体外活性。(2)靶向性靶向性是脂质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迅速被网状内皮系统(Reticuloendothelialsystem,RES)摄取,而 RES 主要分布于肝、脾、肺和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印嘉骏;吲哚美辛Pluronic凝胶的直肠吸收[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88年05期
2 寿庆辉;郭晨;高红帅;周华从;刘春朝;刘会洲;;Facile Synthesis of Gold-nanoparticles-decorated Polymer Assemblies and Core-Shell Gold Nanoparticles Using Pluronic Block Copolymers[J];过程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3 王从丽;李春杰;胡岩峰;;利用Pluronic三维胶系统研究植物寄生线虫的趋化性[J];土壤与作物;2016年01期
4 徐殿胜,吴铁平,吴小蔚,张元兴,陈因良;Pluronic和纤维素类对杂交瘤细胞保护特性的研究[J];生物工程学报;1995年02期
5 王辛;吉亚丽;;聚(1,8-辛二醇-柠檬酸)-co-Pluronic F127生物弹性体的制备与表征[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5期
6 李荧;陈澍;赵奇煌;郭晨;刘会洲;;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携带神经节苷脂-1对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35期
7 李荧;陈澍;赵奇煌;郭晨;刘会洲;;磁性纳米颗粒-Pluronic携带神经节苷脂1对急性完全横断性脊髓损伤修复的影响(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16期
8 孙新堂;王金丽;李凌冰;;喜树碱Pluronic P105/L61混合胶束系统的制备[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11期
9 曲翊;宋悦凡;曹旭鹏;张卫;薛松;;Pluronic F68~⑧对繁茂膜海绵原细胞分离纯化及培养效果的作用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10 郑力铭;孙颖;段友容;王远明;;Pluronic-PEI纳米凝胶的制备[J];化学世界;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军;宋巍;陈红;;仿荷叶图案的Pluronic-聚氨酯表面对蛋白吸附的影响[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2 李曦;邓方豪;何康;刘义;;Pluronic嵌段聚醚对脂质体的稳定性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3 ;Pluronic F127 Based Nano-micelles modified with Nuclei Localized Signals PKKKRKV Functionality for Drug Delivery[A];2011年第十一届上海地区医用生物材料研讨会——生物材料与再生医学进展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4 张伟;郝俊国;陈彦佐;沙先谊;方晓玲;;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肿瘤的载紫杉醇Pluronic P123/F127混合胶束的体内外评价[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5 李曦;邓方豪;杨芹;张兰英;;Pluronic嵌段聚醚对卵磷脂膜表面能的影响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熊向源;李资玲;李玉萍;龚研春;;生物素化Pluronic/聚乳酸嵌段共聚物的体外靶向性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7 陈彦佐;沙先谊;顾吉晋;姜新义;方晓玲;;载甲氨蝶呤的Pluronic聚合物胶束用于克服肿瘤多药耐药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靖;郭晨;魏晓芳;刘会洲;;共聚物Pluronic P103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的猝灭[A];第十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9 张少华;郑利强;;Pluronic三嵌段共聚物在1-丁基-3-甲基咪唑型离子液体中的聚集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建玲;韩布兴;赵悦菊;李建申;杨冠英;;二氧化碳诱导Pluroni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胶束化及热力学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化学热力学和热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资玲;Pluronic修饰脂质体的结构特性、稳定性及细胞毒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刘宇灵;基于Pluronic修饰的药物递送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7年
3 陈彦佐;用于耐药性肿瘤治疗的药物-Pluronic键合物混合胶束系统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关延彬;Pluronic胶束给药系统的构建及与肠道P-糖蛋白药泵作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俊国;Pluronic修饰的阳离子树状高分子用于非病毒基因给药载体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杨柳青;不同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苯胺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张孝进;功能化脂肪族聚碳酸酯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王艳强;表面偏析超滤膜的制备及其抗污染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张伟;功能性Pluronic P123/F127混合胶束用于治疗多药耐药肿瘤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胡强;载蟾毒灵Pluronic-PEI纳米微囊的构建及其对肠癌抑制作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方豪;两亲性嵌段共聚物Pluronic对脂质体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方全;两亲性聚合物Pluronic.Chitosan的合成及聚集性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杨程;叶酸靶向温敏性Pluronic胶束在抗癌药物传输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4 李珊珊;卡莫氟Pluronic P123共聚物胶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郭亮;生物素修饰的Pluronic/聚乳酸靶向高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海燕;Pluronic两亲嵌段共聚物的胶束化行为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初步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7 秦翔;新型含叶酸靶向Pluronic/PLA高分子药物制剂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5年
8 曾嘉芙;SDF-1α复合Pluronic F-127在兔上颌窦底提升术中的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9 张秀青;Pluronic嵌段共聚物相行为的介观模拟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李闪;油酸-Pluronic包覆纳米级零价铁合成及水中2,4-二氯酚降解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95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49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