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氧代血浆疗效的初步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07:12
本文关键词:携氧代血浆疗效的初步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背景:失血性休克引起的死亡在各种战伤和创伤引起的死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及时有效地复苏对失血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救治非常重要。失血性休克复苏液包括晶体盐溶液、大分子胶体代血浆、血液和血液制品等。众所周知,晶体液在体内停留时间短,会引起血液稀释,扰乱机体代偿及内环境稳定;胶体代血浆扩容效果好,但无携释氧功能,在失血量超过人体总血容量40%时,就难以达到挽救生命和治疗的目的;输血仍有包括血源紧张、保存时间短、运输困难,不利于及时抢救,以及可能感染输血相关传染病等风险。因此本课题在胶体代血浆基础上,提出具有携氧功能的新一代多功能代血浆,在保留目前代血浆制品扩容效果的前提下增加携氧功能。这种新一代多功能代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大分子胶体溶液和载氧物质聚合血红蛋白,弥补了目前代血浆制品携氧功能的缺失,提高大失血性休克的复苏疗效。本研究对这种携氧代血浆的疗效做了初步的探讨。目的:本研究在目前代血浆HES130基础上,按照一定配方添加载氧物质聚合血红蛋白,分析加入聚合血红蛋白后的携氧代血浆换血实验和抗休克实验疗效。方法:①将本实验室制备的两种HBOC氧载体,与代血浆HES130混合,配制血红蛋白浓度为20g/L的携氧代血浆作为样品组。对照组选择HES130胶体液、大鼠自身红细胞和HES130红细胞悬液。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在体外的各项理化指标,包括PH、渗透压、相对分子量分布、P50、高铁血红蛋白。②以实验组及对照组样品对大鼠进行75%换血,换血过程中动态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在大鼠换血前、换血末、换血1h后、换血3h后、换血24h后取动脉血测血气以及血细胞计数;观察24h,48h,72h后的大鼠存活状态,并取器官做病理切片观察。③以实验组及对照组样品对60%失血性休克模型大鼠进行复苏,休克复苏过程中动态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心率;并在大鼠基础值、放血末、输样末、输样后1h、输样后2h取动脉血测血气及全血细胞计数;观察24h,48h,72h后的大鼠存活状态,综合各项指标对样品的抗休克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大鼠换血模型中,血红蛋白浓度为20g/L的携氧代血浆与HES130组比较,大鼠的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显著提高(poly-Hb-1+HES130组与poly-Hb-2+HES130组72h存活率分别为40%与80%,HES130组72h存活率为30%);携氧代血浆与HES130组比较,携氧代血浆可改善组织氧供应状态,缓解大量换血后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中,poly-Hb-1+HES130组与poly-Hb-2+HES130组72h存活率分别为40%、80%,高于HES130组的20%。两样品组与HES130组比较明显提高了大鼠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携氧代血浆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后和HES130对照组相比能有效恢复平均动脉压(MAP),达到休克前基础值;携氧代血浆与HES130组相比也能缓解代谢性酸中毒。结论:携氧代血浆,既有传统胶体液的扩容效果,又有部分携氧能力,可以增强血液运输氧的能力;在两种动物模型中能有效维持大鼠的平均动脉压,缓解代谢性酸中毒,明显改善大鼠存活质量及存活率。在各种紧急意外伤害的现场抢救、无输血条件下的抢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是未来胶体代血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代血浆 血红蛋白载氧体 携氧代血浆 大鼠换血模型 大鼠休克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协和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77.8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第一章 前言11-21
- 1.1 血浆代用品11-14
- 1.1.1 血浆代用品概述11
- 1.1.2 血浆代用品的分类及其临床应用11-13
- 1.1.3 血浆代用品发展现状及前景13-14
- 1.2 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14-19
- 1.2.1 血液代用品概述14
- 1.2.2 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概述14-17
- 1.2.3 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存在问题17-18
- 1.2.4 血红蛋白类血液代用品前景展望18-19
- 1.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课题设计19-21
- 1.3.1 立题背景和意义19
- 1.3.2 课题设计19-21
- 第二章 携氧代血浆理化性质检测21-29
- 2.1 前言21
- 2.2 材料与方法21-24
- 2.2.1 实验样品21
- 2.2.2 实验试剂21-22
- 2.2.3 实验仪器22
- 2.2.4 实验方法22-24
- 2.3 结果24-27
- 2.3.1 poly-Hb-1、poly-Hb-2两组样品分子量分布24
- 2.3.2 poly-Hb-1、poly-Hb-2及大鼠全血氧合曲线测定24
- 2.3.3 HES130、poly-Hb-1、poly-Hb-2及大鼠全血理化性质比较24
- 2.3.4 poly-Hb-1+HES130、poly-Hb-2+HES130、RBC+HES130理化性质比较24-27
- 2.4 讨论27-29
- 第三章 大鼠换血模型对携氧代血浆疗效的初步实验观察29-41
- 3.1 前言29
- 3.2 材料与方法29-32
- 3.2.1 实验动物29
- 3.2.2 实验试剂29-30
- 3.2.3 实验仪器30
- 3.2.4 实验方法30-32
- 3.3 结果32-39
- 3.3.1 4种(组)样品换血后大鼠存活情况32
- 3.3.2 4种(组)样品换血前后大鼠MAP变化32
- 3.3.3 4种(组)样品换血前后大鼠HCT变化32
- 3.3.4 4种(组)样品换血前后大鼠动脉血乳酸变化32
- 3.3.5 4种(组)样品换血前后大鼠动脉血剩余碱变化32
- 3.3.6 4种(组)样品换血前后大鼠血细胞计数变化32-36
- 3.3.7 4种(组)样品换血72h后大鼠各脏器组织病理36-39
- 3.4 讨论39-41
- 第四章 大鼠失血性休克模型对携氧代血浆疗效的初步实验观察41-51
- 4.1 前言41
- 4.2 材料与方法41-44
- 4.2.1 实验动物41
- 4.2.2 实验试剂41-42
- 4.2.3 实验仪器42
- 4.2.4 实验方法42-44
- 4.3 结果44-48
- 4.3.1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存活情况44-45
- 4.3.2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MAP变化45
- 4.3.3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HCT变化45
- 4.3.4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动脉血乳酸变化45
- 4.3.5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动脉血剩余碱变化45
- 4.3.6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血细胞计数变化45-48
- 4.3.7 4种(组)样品休克模型中大鼠存活状态48
- 4.4 讨论48-51
- 全文小结51-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56-58
- 一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56-57
- 二 研究生期间文章发表情况57
- 三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57-58
- 致谢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英敏,赵亚琴,洪毛明,黄芳,薛荣亮;缩合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及血糖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5期
2 孟尽海,周向阳;胶体液在手术中的应用[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蒋荣成,吕志诚;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4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携氧代血浆疗效的初步实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5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525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