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氧脂质微泡的制备及体外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1 23:15
【摘要】:目的:调整载氧脂质微泡(LOM)气体核内O2与C3F8的体积比,构建一种较稳定、高效的LOM,并评价其理化性质。 方法:以DSPC+DPPE-MPEG5000脂质体为外壳材料,采用机械振荡法制备六种不同体积比气体核的LOM,即O2与C3F8的体积比为0:1、1:0、1:1、3:1、5:1、10:1。光镜下观察各组微泡不同时间(3h、1d、3d、7d)微泡的形态,计数板计数各组微泡不同时间(3h、1d、3d、7d)的浓度,Malvern激光测量仪检测各组微泡不同时间(1d、3d、7d)粒径大小,溶解氧测定仪测定各组微泡在制备后0.5h、3.0h、1d在极度缺氧溶液中溶液溶解氧浓度(DO)的变化。选择较优的O2与C3F8体积比,并观察该体积比微泡的Zeta电位,7天内PH值的变化,以及60Co辐照后,微泡的形态、大小、浓度、Zeta电位及释氧能力的改变。MTT法检测较优LOM对缺氧胎鼠海马神经元有无细胞毒性作用,分为四组:①缺氧+LOM组、②缺氧对照组、③triton-x100组、④未缺氧正常组。 结果:机械振荡法制备的各种LOM中,以LOM5:1最优,其制备后微泡形态好,大小分布均匀,微泡浓度约为(4.01±0.69)×109/mL,平均粒径约为(959.7±161.2)nm,Zeta电位为-(12.9±2.4)。7d观察时间内,上述物理性质无显著变化(p0.05)。LOM5:1在极度缺氧(DO=0.4mg/l)溶液中能高效释放氧气,使溶液DO值增加约12倍,载氧能力最强,且在1d内其释氧时间-强度曲线无明显变化。60Co辐照LOM5:1后,微泡形态大小、浓度、Zeta电位及释氧能力无明显变化(p0.05)。MTT结果显示:50μl LOM5:1对细胞无毒性。①和④组比较,其MTT吸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和②、③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以DSPC+DPPE-MPEG5000为外壳材料,气体核内O2与C3F8体积比为5:1构建的LOM5:1,,微泡形态好,浓度高,粒径小且分布范围较窄,7天内物理性质无明显变化,1天内微泡能稳定载氧。同时,LOM5:1对缺氧的胎鼠大脑海马神经元无细胞毒性作用。 目的:评价LOM5:1在中度缺氧溶液及离体人静脉血中的释氧能力;探讨超声辐照对LOM5:1释氧量的增强效果;观察LOM5:1增强兔肝显影的效果。 方法:机械振荡法制备LOM5:1,溶氧仪检测LOM5:1对中度缺氧(DO=4.0mg/L)溶液DO值的影响;在有超声辐照的条件下,检测中度缺氧溶液DO值的改变,对比有无超声辐照LOM5:1释氧量的改变。LOM5:1与离体人静脉血混合后,检测静脉血Po2值的变化,并通过物理推算LOM5:1中的含氧量。评价微泡增强兔肝超声显影的效果。 结果:LOM5:1使中度缺氧溶液DO值增加约0.5倍;超声辐照条件下,能显著增加微泡的释氧量,使中度缺氧溶液DO值增加约1倍;LOM5:1能使离体人静脉血Po2增加约4倍,显著升高离体人静脉血Po2(p0.05)。载氧脂质微泡可明显增强兔肝实质超声显影,且持续增强约30min。 结论:LOM5:1在中度缺氧环境中较在极度缺氧环境中释放氧气量少;超声辐照下,该微泡在中度缺氧环境中的释氧量明显增加;能显著增加离体人静脉血Po2。LOM5:1有望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携氧剂。
【图文】:
16图 1-3 各组微泡各时间点光镜观察(×400)Fig.1-3 Microscope images of different LOMs at different time(×400)2 各组 LOM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①LOM 0:1:制备后 3 h,微泡浓度为(2.720±0.647)×109/ml;制备后 1 d,泡浓度为(2.637±0.657)×109/ml;制备后 3 d,微泡浓度为(2.734±0.743)109/ml;制备后 7 d,微泡浓度为(2.629±0.623)×109/ml; ② LOM 1:0:制后 3 h,微泡浓度为(0.446±0.104)×109/ml;制备后 1 d,微泡浓度为(0.041
LOM 5:1 微泡在制备后0.5 h、1 d、3 d及7 d,其悬液PH值分别为7.120±0.078、7.073±0.031、7.070±0.075及7.010±0.026,表明该组微泡在7天内溶液PH值无明显变化(P>0.05)(图1-7)。LOM 5:1 微泡溶液Zeta电位为 -(12.9±2.4)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43
本文编号:2659218
【图文】:
16图 1-3 各组微泡各时间点光镜观察(×400)Fig.1-3 Microscope images of different LOMs at different time(×400)2 各组 LOM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①LOM 0:1:制备后 3 h,微泡浓度为(2.720±0.647)×109/ml;制备后 1 d,泡浓度为(2.637±0.657)×109/ml;制备后 3 d,微泡浓度为(2.734±0.743)109/ml;制备后 7 d,微泡浓度为(2.629±0.623)×109/ml; ② LOM 1:0:制后 3 h,微泡浓度为(0.446±0.104)×109/ml;制备后 1 d,微泡浓度为(0.041
LOM 5:1 微泡在制备后0.5 h、1 d、3 d及7 d,其悬液PH值分别为7.120±0.078、7.073±0.031、7.070±0.075及7.010±0.026,表明该组微泡在7天内溶液PH值无明显变化(P>0.05)(图1-7)。LOM 5:1 微泡溶液Zeta电位为 -(12.9±2.4)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9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雷瑚仪;赵谢兰;;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年01期
2 谭开彬,高云华,刘平,左松,刘政,朱贤胜;自制脂膜氟碳声学造影剂长时间增强组织灰阶显像的机理初探[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659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5921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