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高安慰剂效应下富集设计的样本量比较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8:04
【摘要】:目的:近年来高安慰剂效应已成为导致部分临床试验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在最普遍的抗精神类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其他例如治疗疼痛障碍、功能性肠病的药物临床试验中也出现了该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加入安慰剂导入期、序贯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双向富集设计和序贯富集设计等策略来解决高安慰剂效应的问题。针对这些设计,依据不同类型的结局变量,人们也提出了不同的统计方法来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比较几种设计在样本量估计上的优劣,同时综合评价几种分析方法在达到足够检验效能和控制I类错误上作用。方法:首先,本文比较了序贯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SPCD,sequential parallel comparison design)、双向富集设计(TED,two-way enriched design)和序贯富集设计(SED,sequential enriched design)三种设计方法在不同参数设置条件下所得到的检验效能或是需要的样本量,针对连续性结局变量,相应的分析方法是两阶段疗效加权的方法,计算检验效能时根据具体情况,参数设置分为了三种情境;针对二分类结局变量,相应的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得分检验法,样本量估计分为了两阶段疗效不同和两阶段疗效相同两种情况。其次,文章比较了应用于该类设计的几种分析方法在检验效能和控制一类错误上的区别,对于连续性结局变量,分析方法有似不相关回归、最小二乘法和重复测量混合效应模型;对于二分类结局变量,分析方法有加权z检验法和得分检验法。最后,文章应用一个实例来帮助研究者指导应用该类设计。结果:首先是多种富集设计的样本量比较,针对连续性结局变量时,情境一的第I阶段和第II阶段的疗效设置为相等,固定样本量情况下,SPCD的检验效能明显小于TED和SED。SPCD、TED和SED分别在(b,w)取(0.65,0.54)、(0.50,0.45)、(0.35,0.54)时检验效能达到最大,分别为61.47%、72.87%和77.10%。针对二分类结局变量,假定两阶段疗效不同时,当r_2或r_3小于1时,几种设计需要的样本量都很大,并且随着r_2或r_3的增加,需要的样本量急剧下降,随后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r_22),三种设计需要的样本量的大小关系为SEDTEDSPCD。假定两阶段疗效相同时,随着b的增加,SPCD和TED的样本量都经历了先下降再升高的过程,开始阶段三种设计的样本量关系为SPCDTEDSED,后半部分的样本量关系大致为SEDSPCDTED。其次是几种分析方法的检验效能和一类错误的比较,对于连续性结局变量,在不同参数设置条件下,LS和SUR法分析得到的检验效能几乎一致,而MMRM相比于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检验效能略高。当第I阶段和第II阶段的实际疗效δ_1、δ_3设置得较大时(0.3SD_1、0.5SD_1),随着缺失比例的升高,三种方法的检验效能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当该参数设置得较小时(0.1SD_1),缺失比例和检验效能的关系却呈现相反的趋势。对于二分类结局变量,当两阶段的两组间疗效差值设置为相同时,两种方法的检验效能基本相似。而当第II阶段的疗效差值明显优于第I阶段时,得分检验法在把握度上的优势更为明显结论:准确估计到第I、II阶段两组间的疗效差值,那就能通过计算得到最佳的b和w的取值,但这在实际工作中是不现实的,根据研究,推荐将SPCD、TED和SED设计的b的取值分别定为2/3、1/2和1/3。对于连续性结局变量,相比于LS和SUR,MMRM的优势更为明显。对于二分类结局变量,两种方法差别不大,得分检验相比于z检验法优势更明显。如果要治疗危害较轻同时安慰剂效应明显的疾病,推荐使用SPCD;如果针对长期服用安慰剂不符合伦理学要求的疾病,推荐使用SED;如果试图从人群中筛选出对安慰剂或试验药应答效果较好的子人群,推荐使用TED。
【图文】:

流程图,导入设计,安慰剂,流程图


南京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设计概述2.1 安慰剂导入设计为解决高安慰剂效应问题,有学者首先提出在经典的随机对照之前进行受试者的富集,即所有符合入排标准的受试者先接受安慰剂的治疗,作为试验前的筛选,这个阶段称为导入期(run-in period)。导入期内的安慰剂治疗周期一般较短。只有在导入期安慰剂无效者会进入接下来的正式试验(图 2.1),整个试验在分析阶段还是属于单阶段的。增加导入期的目的是剔除安慰剂有效者,从而更易识别出试验药与安慰剂之间的差别。

流程图,安慰剂,序贯,设计流程图


д撸嘞佣釱爿资侗鸪鍪匝橐┯氚参考林釗涞牟畋稹M?2.1 安慰剂导入设计流程图2.2 序贯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序贯安慰剂平行对照设计由 Fava 等[6]在 2003 首先提出,应用该设计的试验通常会经历两个阶段,符合入排标准的受试者会在第 I 阶段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安慰剂组。其中,第 I 阶段的安慰剂无应答者会进入第 II 阶段,并再次随机分为试验药组和安慰剂组(图 2.2)。实际试验中,为了维持盲态,确保试验的完整性,同时也为了便于二次分析,第 I 阶段的安慰剂组有效者,以及试验药组(无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69.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东宇;123RF;;虚无的力量——安慰剂效应[J];健康之家;2018年08期

2 张会娟;彭微微;周丽丽;吕雪靖;魏华;胡理;;安慰剂效应的心理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年03期

3 邓潇斐;罗非;郭建友;;对立的双生子:基于疼痛的安慰剂效应和反安慰剂效应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4 邓潇斐;罗非;郭建友;;反安慰剂效应及其内在机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5年05期

5 魏华;唐丹丹;夏晓磊;胡理;;疼痛背景下的反安慰剂效应:从发生机制到临床启示[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年11期

6 姚海霞;陈安;;“安慰剂效应”分析及其在突发事件参与主体情绪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社会公共安全研究报告;2016年01期

7 李有观;;无法解释的科学之谜[J];科学大观园;2017年01期

8 何吴明;;无处不在的安慰剂效应[J];天天爱学习;2015年29期

9 欣欣;全景;;反安慰剂效应,多余的自我暗示?[J];健康之家;2013年07期

10 何吴明;;无处不在的安慰剂效应[J];百科知识;201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秀华;何金彩;;失眠治疗中的安慰剂效应[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赵一力;张文彩;;从噪音到负性情绪的迁移性安慰剂效应[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3 李政杰;梁繁荣;;针刺治疗疼痛性疾病的安慰剂效应探讨[A];2010年中国针灸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中国针灸学会循证针灸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译 小江;奇妙的安慰剂效应—— 有时比真正的治疗更有效[N];中国医药报;2012年

2 记者 李天舒;安慰剂效应之谜被部分破译[N];健康报;2011年

3 王小龙;安慰剂与反安慰剂效应获实验证实[N];科技日报;2011年

4 本文由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有限公司供稿;安慰剂效应大揭秘[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磁疗手镯止痛可能只是安慰剂效应[N];医药经济报;2004年

6 曲俊雅 王艳红;安慰剂效应生理基础被揭示[N];医药经济报;2004年

7 曲俊雅;美研究表明:安慰剂确有“疗效”[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8 曲俊雅;王艳红;安慰剂效应新探[N];中国医药报;2004年

9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 王印其;眼病治疗中的安慰剂效应[N];健康报;2018年

10 记者 许珍;安慰剂效应:靠意念就能治病?[N];广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晨;新药国际同步研发中类三臂非劣效试验设计研究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秦飞;高安慰剂效应下富集设计的样本量比较及其分析方法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8年

2 潘飞豹;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实验中反安慰剂效应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4年

3 邓红妹;穴位与非穴位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刘洪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中安慰剂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13年

5 冯希;针刺治疗慢性颈痛的安慰剂效应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6 李博安;从以意拳状态缓解大鼠应激探讨“守神治神”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纪建茂;能量饮料果真能“提神醒脑”吗?[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60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60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