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多功能磁性介孔硅纳米复合物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03:45
【摘要】:近些年来,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尤其是针对抗肿瘤作用的研究。利用纳米技术可以高度整合多模态成像及多重治疗功能于一体。实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体化。其中介孔硅纳米粒子(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在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MSNs本身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这为其作为诊疗载体提供了安全保障;第二,MSNs拥有可调节的介孔直径和丰富的比表面积,可以提高载药量;第三,基于MSNs丰富的表面化学,可对MSNs表面进行多功能化修饰,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或靶向治疗;第四,磁性粒子或荧光分子可以整合到MSNs里面,赋予MSNs成像诊断功能。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研究了MSNs应用于肿瘤治疗及成像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包括MSNs应用于联合治疗,联合成像和治疗于一体的研究。我们探讨了肿瘤细胞内吞MSNs的机制,MSNs在肿瘤磁共振成像方面的简单应用,以及如何赋予MSNs靶向功能提高肿瘤细胞的内吞,进而提高肿瘤治疗效率。在本文的第一章中,我们总结了近年来基于MSNs体系在癌症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各种治疗方式和成像方式的优缺点,并对它们应用前景做了展望。在第二章的报道内容中,我们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二氧化硅纳米粒子(Fe_3O_4@SiO_2),以磁性纳米粒子四氧化三铁(Fe_3O_4)作为内核,二氧化硅作为外壳,并在其表面修饰带正电荷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用以输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hRNA(VEGF shRNA),所得的纳米体系简称Fe_3O_4@SiO_2/PEI/VEGF shRNA。我们检测了Fe_3O_4@SiO_2/PEI/VEGF shRNA纳米复合体系在人类乳腺癌细胞MCF-7中对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其作为核磁共振造影剂的潜力。结果表明Fe_3O_4@SiO_2/PEI/VEGF shRNA纳米复合体系在体外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都能明显抑制VEGF的表达,并且能够用作磁共振成像造影剂。基于第二章我们设计了能够运输基因药物的硅纳米体系,在第三章的报道中我们使用磁性介孔硅纳米粒子(Magnet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MSNs)作为基本骨架,在其介孔中装载化疗药物阿霉素(Doxycycline,DOX),并在其表面修饰具有靶向功能的聚合物聚乙烯亚胺-叶酸复合物(Polyethylenimine-folic acid,PEI-FA),使用该复合纳米体系,(简称M-MSN(DOX)/PEI-FA/VEGF shRNA)进行联合化疗和基因治疗。实验结果表明M-MSN(DOX)/PEI-FA/VEGF shRNA复合纳米体系具有叶酸靶向和磁靶向的双重靶向功能,与非靶向组相比能够明显提高人类宫颈癌细胞系(HeLa)的内吞,从而抑制HeLa细胞的生长。并且在HeLa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共培养体系中,复合纳米体系能够显著的抑制HUVECs的迁移,侵袭和微管的形成。在第四章的报道内容中,我们合成了粒径在75nm左右的中空介孔硅纳米粒子(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HMSNs),使用此纳米粒子加载化疗药物伊立替康(Irinotecan)和近红外燃料(IR820),简称HMII,进行联合化疗和光热治疗。在活体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中,我们构建了Balbc小鼠乳腺癌移植肿瘤模型。我们发现在808nm的激光照射下,HMII能够显著抑制小鼠肿瘤的生长,并且在治疗的过程中小鼠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变化,说明HMII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图文】:

模式图,模式,靶向,影像


第一章 绪论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电子计算机 X 射线断层扫描(compraphy,CT),单光子衍射成像技术(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imaging,PA)等。表 1-1 比较了各种分子影像的0]。各种成像方式各有优缺点,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纳米材子影像探针在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有着良好的前景。其中 MSNs 凭借理化性质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其作为一种新型的诊疗试剂赢得了的关注[111-114]。MSNs 应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势MSNs 的装载量大;第二,MSNs 可以修饰多种目标配体,靶向识别细胞性表达的受体,实现诊疗分子的靶向运输;第三,MSNs 可以装载多种类分子,执行多元化的功能;第四,MSNs 表面可以修饰不同的聚合物,如等,增强纳米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在以下几个小节的内容中我们将 在各种影像方式中的应用一一进行介绍。

成像,方式,纳米粒子,迅猛发展


图 1-3 MSNs 整合各种成像分子的方式。(a)MSNs 物理吸附染料分子;(b)MSNs 包裹无机成像纳米粒子;(c)MSNs 掺杂有机成像分子;(d)MSNs 共价连接无机成像纳米粒子;(e)MSNs 共价结合有机染料分子4.2 介孔硅纳米粒子在光学成像方面的应用由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上的需要,光学成像在生物医学领域迅猛发展。学成像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而且不涉及放射性物质,非常安全,操简单,结果直观[129]。近年来,以 MSNs 为载体的光学成像系统在肿瘤的诊断方迅猛发展。一些近红外染料例如,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 ICG)通常掺杂到 MSNs 或是共价连接到 MSNs 上,赋予 MSNs 体内或体外荧光成像功能。2016,Zengetal.[130]建立皮下肝癌肿瘤模型,向小鼠体内尾静脉注射自由的 ICG 和装了 ICG 的 MSNs 复合纳米体系,使用近红外光学系统可观察到,注射 10min 后,由的 ICG 分布到小鼠的全身,,在注射 24h 后 ICG 基本代谢完全,检测不到 ICG信号。相反,注射装载 ICG 的复合纳米体系组,ICG 的信号随时间的延长而增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少男;张鹏;张亚琳;孙娜;侯燕玲;;聚氨酯/石墨烯纳米复合物的原位制备及温度-电阻行为[J];高分子学报;2015年12期

2 罗利明;彭同江;孙红娟;李莉;;TiO_2/蛭石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产物结构变化研究[J];人工晶体学报;2014年06期

3 肖艳丽;王化杰;张胜义;;CuO/SnO_2/TiO_2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涂学忠;PolyOne和Nanocor携手制造纳米复合物[J];橡胶工业;2003年09期

5 蔡志江;;细菌纤维素纳米复合物的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0年03期

6 贺军;王艳;姜浩;唐静波;李珍发;张阳德;;基因纳米复合物对肝癌的靶向性治疗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年04期

7 李伟;朱红;;有机硅-无机硅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杨妙梁;高分子纳米复合物发展动向——在汽车工业中应用[J];上海汽车;2003年03期

9 叶君;刘惠铭;熊犍;;含羧基纤维素衍生物/稀土金属离子纳米复合物的性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11期

10 曾旭;;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涂布包装纸的表面结构和抗菌性能[J];国际造纸;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兰霞;朱敦皖;董霞;冷希岗;;双功能肽修饰壳聚糖载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三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许晶晶;魏志祥;;一维聚吡咯/金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性能[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有机固体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吴丽艳;郭志华;滕利荣;高波;;羟基磷灰石/药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研究[A];吉林省第六届生命科学大型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远;粱明会;王晓东;张俊岭;刘洪全;;磁性纳米复合物催化剂合成与性能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郑田;卢晓峰;边秀杰;张城城;王策;;CNT/PPy/K_xMnO_2三元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刘如川;;导电聚合物和半导体纳米复合物中的光致界面电荷分离[A];第八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摘要[C];2013年

7 王璐;布文奂;王丹丹;李杏;孙宏晨;;聚多巴胺/药物纳米复合物的构筑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8 李辉;吴思多;吴锦荣;黄光速;;石墨烯/聚苯乙烯纳米复合物的导电性研究[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仪德启;Charles A.Wilkie;杨荣杰;;多相纳米复合: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物与聚磷酸铵/蒙脱土纳米复合物的复合材料[A];2012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贺健康;包怡君;李杰;张旭;刘颖;;羧甲基壳聚糖/无定形磷酸钙纳米复合物抑制人牙釉质表面口腔细菌的粘附和生物膜形成[A];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于洋 石明山;纳米复合物可检测单碱基多态性[N];科学时报;2011年

2 记者 汪永安;“三明治”纳米复合物问世[N];安徽日报;2018年

3 辛文;核壳结构MoS_(2)/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物及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研究获进展[N];中国航空报;2017年

4 记者 李双艺 通讯员 于洋;发现癌症早期诊疗新方法[N];吉林日报;2015年

5 记者 袁艺 通讯员 刘金光;苏大师生研发新型催化剂[N];苏州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亭亭;多功能磁性介孔硅纳米复合物协同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王兴福;铁酸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年

3 唐雨佳;多酸基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4 叶静;新型金属纳米材料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组织中靶向荧光成像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7年

5 赵正柏;功能化SiO_2粒子、PMAA粒子的制备及其多种应用[D];东南大学;2017年

6 刘天宇;反向负载金/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彦平;基于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吸波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7年

8 李思佳;甲酸/肼硼烷高效脱氢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9 任道远;沙蒿多糖的肝损伤保护、免疫调节及其载运姜黄素的稳态化递送[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10 张雅洁;基于星状阳离子聚合物载体的基因输送研究[D];南京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欢;硫化铜纳米复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光热效应与肿瘤细胞成像[D];江苏大学;2018年

2 贺绍军;氟硼吡咯衍生物及纳米复合物的合成表征、对金属离子识别和细胞成像[D];江苏大学;2018年

3 黄东亮;聚合物修饰的铁基纳米复合物及其光催化含N杂环的合成[D];江苏大学;2018年

4 韩世涛;Cu_x-Ni/Ni(OH)_2/RGO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催化氢化作用[D];河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黄春芝;协同化疗和光热治疗的氧化石墨烯主动靶向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6 范洋;共递送吉西他滨和多西他赛脂质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和药效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7 陈迪凤;介孔二氧化硅纳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生物活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8 陈艳妍;钴基纳米片/导电载体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9 郭娜娜;LAH4-L1-siMDR1纳米复合物逆转卵巢癌多药耐药性[D];安徽医科大学;2018年

10 涂文娟;钌联吡啶染料的合成与Hg~(2+)的光电化学检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75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75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b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