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含聚(D,L-丙交酯-b-乙交酯)共聚物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20:05
【摘要】:在生物医药领域,高分子囊泡因其独特的亲水内核和疏水双层,可以选择性地包埋亲水性药物阿霉素(Doxorubicin,DOX)和疏水性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PTX),在药物递送体系中显得尤为重要。高分子囊泡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药物载体,具有生物可降解性、稳定性、生物相容性以及可修饰的多功能化等特点。改变聚合物种类和亲水-疏水嵌段的比例,可以制备具有不同形态和膜特性的高分子囊泡。经过修饰后的高分子囊泡,可赋予其更多的功能,从而实现对药物控释和靶向给药的能力。在本篇论文中,选取了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Pluronic F127、D,L-LA、GA作为原料来成功合成了非靶向和叶酸靶向的聚合物材料,即PDLLAGA-F127-PDLLAGA和FA-F127-PDLLAGA。在利用纳米沉淀法来制备得到两种纳米粒子后,通过粒度仪和透射电镜对两种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小分布和内部形态结构进行观测,发现这两种纳米粒子粒径大小分布在20-100nm之间,且两种纳米粒子的形态都是囊泡形态。通过对载药高分子囊泡在体外的释放行为进行研究,发现载药高分子囊泡对药物分子具有一定的控释作用,无论是PTX还是DOX都是由最初的突释到随后持续的缓释,这有助于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选择叶酸受体过度表达的人卵巢癌细胞OVCAR-3作为细胞模型,通过MTT比色法对叶酸靶向的载药高分子囊泡进行细胞毒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高分子材料对细胞没有毒性,都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次,有高分子囊泡作为药物载体的纳米药剂始终比相应没有载体的的游离药物分子,对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好;靶向载药高分子囊泡FA-F127-PDLLAGA比非靶向载药高分子囊泡PDLLAGA-F127-PDLLAGA对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好;包埋有两种药物分子的载药高分子囊泡比只包埋有一种药物分子的载药高分子囊泡,对细胞的抑制效果更好。此外,CI_(50)计算结果表明,DOX和PTX是协同作用的。这说明选择DOX:PTX=5:1作为药物比例来探究靶向载药高分子囊泡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效果是可行的、合理的。选择香豆素-6(Coumarin 6,C-6)和阿霉素作为荧光探针,通过细胞荧光定量实验进一步验证叶酸靶向的高分子囊泡靶向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细胞对载药高分子囊泡中DOX摄取量都表现出了时间依赖性,随着时间的延长,细胞对两种载药高分子囊泡的摄取量均逐渐增加。其次,靶向的载药高分子囊泡FA-F127-PDLLAGA的摄取量是高于非靶向的载药高分子囊泡的,进一步突出了靶向载药高分子囊泡FA-F127-PDLLAGA的靶向治疗效果。通过细胞荧光定性实验探究了载药高分子囊泡中药物分子在细胞体内的分布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绿色荧光的C-6主要在细胞质中;Free DOX中的红色荧光DOX绝大部分都分布在细胞核内,细胞其他部位几乎没有;而PDLLAGA-F127-PDLLAGA和FA-F127-PDLLAGA中的红色荧光DOX不仅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和其他细胞成分中也存在。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初步认为叶酸靶向的新型高分子囊泡FA-F127-PDLLAGA作为抗肿瘤的靶向药物载体,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文】:

示意图,高分子,横截面,示意图


第一章 前言囊泡简介结构泡,是由高分子量的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在选择性溶于磷脂双分子层的核壳结构。高分子囊泡的双层膜两端形成的两层类似磷脂双分子层的薄膜,同时疏与外部介质的直接接触,如图 1-1 所示,双层膜是亲水冠状体(蓝色)组成[1-5]。亲水的核心通常被利用些药物、酶、蛋白质和多肽、DNA 和 RNA 等。疏药物等。通过改变疏水链段和亲水链段的比例,不子囊泡,还能够改变其薄膜的稳定性和渗透性。

透射电镜,分子式,微观结构,透射电镜


图 1-2 (a)分子式;(b)可能的微观结构图;(c)透射电镜图[7]Sun[37]等人报道了基于聚乙二醇-聚丙烯酸-聚(2-(二乙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PEG-PAA-PDEA)三嵌段共聚物具有还原反应和 pH 敏感的高分子囊泡,用于蛋白质在细胞内高效的传递以便有效诱导癌细凋亡。这些高分子囊泡可以有效地包埋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和细胞色素 C(CC) 。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在细胞内模拟还原环境下,蛋白质释放速度迅速并且近乎定量的释放。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双敏感的高分子囊泡可以在 6 小时内有效的将荧光素异硫氰酸酯- CC 递送到人乳腺癌细胞 MCF-7 中释放出来。最值得注意的是,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包埋有 CC 的双敏感高分子囊泡有效的诱导了癌细胞的凋亡,当 CC 剂量为 160 μg/mL 时,MCF-7、HeLa 和293T 细胞分别观察到了 11.3%、8.1%和 52.7%的细胞存活率。相比之下,未包埋的 CC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并没有导致细胞死亡。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秀丽;谢志刚;黄宇彬;景遐斌;;高分子药物学的研究进展与期盼[J];高分子学报;2013年06期

2 吴承尧;权静;李树白;朱利民;;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应用及研究趋势[J];化学世界;2009年09期

3 姜宗尧;路建美;陈锡林;俞鸣娟;潘云娣;;聚乙烯醇类高分子药物的研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4 安智珠;高分子药和抗癌高分子药物设计[J];大自然探索;1984年01期

5 杨琼;张来新;周立生;;高分子药物载体的机理应用及展望[J];化学工程师;2010年10期

6 潘倩华;漫谈高分子药物[J];自然杂志;1980年08期

7 ;高分子药物的开发[J];化学世界;1983年12期

8 秦翔;熊向源;田源;李资玲;龚妍春;李玉萍;;生物主动靶向型高分子药物载体的研究现状[J];材料导报;2014年23期

9 汪汝洋 ,程若男;高分子药物[J];化学世界;1985年10期

10 ;《S·T·S》条目选摘[J];化学教学;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东方;黄宇彬;景遐斌;;奥沙利铂和去甲基斑蝥素的高分子药物键合物共输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2 孙敬;孙林;周绍兵;;具有靶向作用的磁性可降解高分子药物微球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3 张彦峰;程建军;;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4 鄢国平;卓仁禧;郑从义;张敏;;肝靶向性高分子抗肿瘤药物的合成与性能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张彦峰;程建军;;实时追踪小分子和高分子药物缀合物的药物释放过程[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八分会:化学生物学[C];2016年

6 杨梅竹;齐国斌;王泽龙;薛亚楠;喻发全;;还原响应性可降解海藻酸钠纳米药物载体的研究[A];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C];2012年

7 平渊;;基于肿瘤治疗的高分子药物载体递送系统[A];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8年

8 丛雨微;周东方;黄宇彬;;药物介导CT成像的主链双药高分子纳米胶束用于PDX肺鳞癌治疗[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G:药物控释载体高分子[C];2017年

9 陈学思;汤朝晖;贺超良;庄秀丽;丁建勋;宋万通;肖春生;;功能性高分子药物载体的设计与合成及其应用探索[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张志斌;李敏;方伊;宋红;陈元维;唐昌伟;万昌秀;;高聚物药物智能控制释放系统的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常军;含5-氟尿嘧啶高分子药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2 蔡启祥;水杨酸系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体外释药与生物粘附性评价[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道鸽;包埋胰岛素的叶酸靶向高分子囊泡降血糖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2 曹文杰;含聚(D,L-丙交酯-b-乙交酯)共聚物作为靶向药物载体的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9年

3 赵世钰;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徐勇智;结肠靶向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体外释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5 孙玉;一些高分子载体药物及其纳米微球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庆海;含丙磺舒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7 范耐茜;喜树碱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以及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成运;聚天冬氨酸衍生物/顺铂大分子前药的合成,控制释放及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87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87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6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