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大量的研究表明神经胶质细胞可以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状态的发生和维持。神经胶质细胞在静息状态下几乎不表达或仅少量表达COX-2,但在细胞因子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等致炎物质刺激下,小胶质细胞中的COX-2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迅速升高,同时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发生形态学变化,并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和NO等神经毒性物质,损伤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中COX-1的表达基本不变,而COX-2的表达增加。这说明COX-2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系统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但有关COX-2抑制剂对神经痛中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对疼痛行为的影响,相关报道尚很少。本研究拟用脊神经高位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神经痛模型大鼠,运用行为学测定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对疼痛行为的影响及对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评估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脊神经结扎模型大鼠中对脊髓胶质细胞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一:制作SNL神经痛模型大鼠,测量大鼠脊神经结扎后3-21天的机械缩足阈值,评估大鼠机械性疼痛行为随时间变化规律。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用von Frey Filament连续测定大鼠疼痛阈值的经时变化过程,以50%缩足阈值表示,绘制机械痛阈值经时变化曲线。实验二:单次灌服替泊沙林后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变化。健康无痛觉过敏痛觉迟钝雄性SD大鼠40只,L5脊神经结扎手术后随机分为5组,分组情况为:(1)CMC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20ml/kg),为阴性对照组;(2)双氯芬酸钠组:2.58mg/kg的双氯芬酸钠,为阳性对照组;(3)替泊沙林低、中、高剂量组(0.78mg/kg、1.56mg/kg及3.12mg/kg),为试药组。术后第4天单次灌服给药,用von Frey Filament测定给药1小时后大鼠机械痛阈值变化情况。实验三:替泊沙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早期大鼠机械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痛觉过敏痛觉迟钝雄性SD大鼠18只,L5脊神经结扎手术后随机分为3组,分组情况为(1)CMC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20ml/kg),为阴性对照组;(2)双氯芬酸钠组:2.58mg/kg的双氯芬酸钠,为阳性对照组;(3)替泊沙林组:3.12mg/kg替泊沙林。SNL术前1h灌服给药,每天一次,持续至术后第7天,于手术后第3天至第7天进行机械痛阈值测定,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激活情况。实验四:替泊沙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后期大鼠机械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痛觉过敏痛觉迟钝雄性SD大鼠18只,分组情况同实验三。在脊神经结扎15天后开始连续灌服给药,每天一次,持续至术后第20天,于手术后第15天至第20天进行机械痛阈值测定,并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1.SNL脊神经结扎后机械性疼痛阈值经时变化曲线SNL脊神经结扎后第3天疼痛阈值开始降低,此后一直波动于5g左右。术后第16天开始,疼痛阈值逐渐上升,直至术后第21天,但和假手术组相比,术侧缩足阈值仍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3天到第15天,疼痛阈值维持一个较稳定水平(P0.01)。2.单次灌服替泊沙林后机械缩足阈值变化灌服替泊沙林显著提高大鼠机械缩足阈值。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0.78、1.56、3.12mg/kg组的机械缩足阈值给药前分别是4.07±1.69g、4.01±0.26g、3.91±0.77g、3.97±1.2g、4.15±1.06g,给药1小时后分别为4.25±1.05g、10.85±1.86g、6.2±0.77g、8.08±1.47g、11.15±1.02g。替泊沙林高剂量组和CMC对照组对比机械痛阈值明显增加(P0.01),且替泊沙林中、高剂量组和替泊沙林低剂量组对比机械痛阈值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替泊沙林高剂量组和双氯芬酸钠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SNL脊神经结扎前后连续灌服替泊沙林7天对大鼠机械缩足阈值变化及对GFAP和OX-42的表达的影响术前1h开始第一次给药,术后第1-7天连续灌服给药,结果表明替泊沙林能够抑制机械性疼痛的发展,SNL脊神经结扎第3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3.12±1.76g、10.85±1.52g、10.42±2.47g,第5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3.66±0.26g、11.63±0.66g、12.87±0.51g,第7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3.33±0.73g、12.67±0.29g、12.74±0.65g.由此可知,连续灌服替泊沙林在第3天、第5天、第7天均能有效抑制机械痛阈值(P0.01),和双氯芬酸钠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脊神经结扎可以诱导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且这种激活可以被术前预先连续灌服替泊沙林抑制。SNL脊神经结扎后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OX-42免疫荧光染色强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CMC对照组相比,第3天和第7天的光密度值(IOD)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和P0.05);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GFAP免疫荧光染色强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CMC对照组相比,第3天和第7天的光密度值(IOD)显著降低(P0.05)。4.SNL脊神经结扎15天后连续灌服替泊沙林后机械缩足阈值变化及GFAP和OX-42的表达情况脊神经结扎15天后灌服替泊沙林能够抑制机械性疼痛行为,但是没有抑制脊髓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SNL脊神经结扎第15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5.57±1.65g、11.4±1.77g、10.06±1.5g,第17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6.91±1.82g、10.9±1.9g、11.38±0.96g,第20天CMC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组和替泊沙林(3.12mg/kg)组机械缩足阈值分别为7.9±0.7g、11.66±0.61g、11.84±0.84g。脊神经结扎20天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和CMC对照组相比,OX-42标记的小胶质细胞和GFAP标记的星形胶质细胞并没有显著变化。提示替泊沙林并没有抑制神经病理性疼痛后期脊髓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1.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大鼠脊神经结扎所引起的机械性疼痛行为;2.脊髓COX-2介导的神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早期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环氧化酶-2 神经病理性疼痛 选择性COX-2抑制剂 小胶质细胞 星形胶质细胞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65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3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13-14
- 前言14-17
- 1 材料和方法17-19
- 1.1 实验动物17
- 1.2 药品及试剂17
- 1.3 主要仪器17-18
- 1.4 主要试剂配制18-19
- 2 试验方法19-22
- 2.1 制作大鼠神经痛模型19
- 2.2 大鼠机械性疼痛行为测试19-20
- 2.3 大鼠灌流取材20
- 2.4 组织包埋20-21
- 2.5 冰冻切片21
- 2.6 免疫荧光染色21
- 2.7 荧光染色分析21-22
- 3 给药方案22-24
- 3.1 单次灌服替泊沙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22
- 3.2 SNL脊神经结扎术前后连续灌服替泊沙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22
- 3.3 替泊沙林对神经痛后期大鼠机械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22-24
- 4 统计学处理24-25
- 5 结果25-35
- 5.1 大鼠手术前后疼痛行为经时变化过程25
- 5.2 单次灌服替泊沙林后机械缩足阈值变化25-26
- 5.3 SNL脊神经结扎术前后连续灌服替泊沙林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26-31
- 5.4 替泊沙林对神经痛后期大鼠机械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对神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31-35
- 6 讨论35-39
- 7 结论39-40
- 参考文献40-44
- 综述44-61
- 参考文献56-61
- 附图 161-62
- 致谢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鹏;薛富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进展[J];实用疼痛学杂志;2006年02期
2 贺奇志;郝吉生;周黎明;邹定全;蔡璐;;地震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和治疗[J];人民军医;2009年04期
3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2期
4 ;神经病理性疼痛合理用药有奖征文[J];中国新药杂志;2010年24期
5 ;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进展专栏[J];中国新药杂志;2011年02期
6 马芸;刘延青;;脉冲射频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年11期
7 韩济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热点谈[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11期
8 路志红,梅其炳;环氧合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4年05期
9 王景阳;;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的现状[J];疼痛;2004年Z1期
10 谭刚,郭向阳,罗爱伦;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现状[J];中华外科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彬;杨晓秋;刘小男;;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与疼痛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2 刘敬响;周成华;武玉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一次麻醉药理学术会议暨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筹备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陈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4 徐建国;;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靶点和药物[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5 丁震宇;杜成;谢晓冬;;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新进展[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6 周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宁夏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首届疼痛诊疗培训班论文集[C];2011年
7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姚永兴;;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A];第三届浙江省疼痛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宋学军;;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和治疗新靶点[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10 于生元;;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A];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八届年会暨CASP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卫红;神经病理性疼痛:困扰医患双方的临床难题[N];健康报;2010年
2 记者 朱国旺;神经病理性疼痛尚缺有效治疗手段[N];中国医药报;2010年
3 记者 王丹;新版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共识发布[N];健康报;2013年
4 采访整理 本报记者 齐芳;“帮病人缓解疼痛”[N];光明日报;2010年
5 记者 刘欣茹;200家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中心将建[N];健康报;2012年
6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 陈琳 黄红云 左焕琮;神经痛可采用修复治疗[N];健康报;2011年
7 王迪;神经痛药物市场有利可图[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吴志;顽固性疼痛治疗新理念[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记者 林世才 张清ng 通讯员 陈鹏辉;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手术治疗[N];健康报;2014年
10 董国平;好定位助临床推广“三级跳”[N];医药经济报;2014年
本文关键词:选择性COX-2抑制剂替泊沙林在大鼠脊髓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7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