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倍半萜内酯类肠上皮钙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发现及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06:33
【摘要】:钙激活氯离子通道(Calcium-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s,CaCCs)是许多细胞功能的基础,是参与多种重要生理过程的质膜蛋白。在肠动力调控、平滑肌收缩、上皮液体转运、神经元兴奋和伤害感受等多种生理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选择性调节剂的研究可为揭示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CaCCs的作用机制和分子身份提供理论基础。所以筛选高亲和力、选择性强的CaCCs抑制剂成为了重点研究对象。结肠癌细胞系HT-29内源表达TMEM16A和一种分子身份未知的肠上皮CaCC,本研究利用HT29/YFP-H148Q/I152L作为筛选模型,从天然小分子化合物中筛选出对肠上皮CaCC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发现了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e,Cos)、去氢木香烃内酯(Dehydroxylinolactone,Dehy)、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AL)、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iAL)可抑制肠上皮CaCC,并利用细胞生物学实验及电生理手段对化合物的选择性、作用机理和分子药理学进行探究;在小鼠体内,对抑制剂的体内活性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亲和力好,靶向性强的肠上皮CaCC抑制剂,并对其进行分子药理学研究,为揭示肠上皮CaCC的分子身份提供理论依据。实验结果:1.利用HT29/YFP-H148Q/I152L作为测定模型,发现了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木香烯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在HT-29细胞上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肠上皮CaCC,表观IC_(50)值分别为21.6μM、25.3μM、28.5μM与29.8μM,且其抑制作用均具有可逆性特点。2.HT-29短路电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均抑制肠上皮CaCCs,且呈剂量依赖关系。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IC_(50)值分别约为24.7μM、12.5μM、5.3μM与9.2μM。3.Ca~(2+)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由ATP,CCh及ionomycin引起的HT-29细胞内Ca~(2+)浓度升高均有抑制作用。4.FRT-TMEM16A细胞短路电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均抑制TMEM16A氯离子通道电流,且呈剂量依赖方式。IC_(50)值分别约为18.9μM、55.4μM、34.2μM与38.5μM。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TMEM16A抑制作用的浓度范围与对HT-29细胞上的CaCCs的不同。5.T84细胞短路电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在细胞顶膜侧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CFTR氯离子通道,IC_(50)值分别约约为20.3μM、9.5μM、11.1μM与14.6μM。6.小鼠结肠组织粘膜短路电流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小鼠结肠组织粘膜CFTR和小鼠结肠浆膜侧Na~+-K~+-ATPase没有抑制作用。7.小鼠结肠浆膜短路电流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K~+通道有一定抑制作用。8.小鼠结肠粘膜短路电流实验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小鼠结肠组织粘膜氯离子通道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发挥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中,结果显示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能够抑制小鼠肠蠕动。新生小鼠轮状病毒腹泻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均对轮状病毒引起的分泌性腹泻有抑制作用,且土木香内酯作用效果优于异土木香内酯。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木香烯内酯、去氢木香烃内酯、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对CaCC、TMEM16A和K~+通道有抑制活性,且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TMEM16A其抑制作用的剂量浓度范围与其对HT-29细胞上的CaCCs的剂量浓度范围不同,HT-29细胞上内源性表达TMEM16A和一种分子身份未知的肠上皮CaCC,因此可确定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对肠上皮CaCC有抑制作用。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也可抑制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因此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可能是以抑制Ca~(2+)为靶点发挥其对CaCCs和K~+通道抑制作用的。四种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也可抑制CaCC介导的液体分泌和肠蠕动。该发现为分泌性腹泻的致病机理及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为揭示肠上皮CaCC的分子身份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文】:

气道上皮细胞


倍半萜内酯类肠上皮钙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发现及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a+/K+-ATPase 产生的 Na+梯度介导 Cl 通过基底外侧膜的摄取。因此,Cl 的静息膜电位,从而有利于 Cl 通过顶膜侧的通道分泌。研究证明 NKCC1 基在上皮细胞中分泌 Cl 的能力下降[73-75]。Cl-的分泌还基于基底外侧 K+通道维持细胞膜负电位非常重要。CaCCs 的 Cl 分泌也依赖于参与离子转运的蛋白的协同作用。在静息状态下,许多类型的上皮细胞的顶膜都有上皮细ENaC),它驱动上皮细胞的液体的吸收。钠离子的流入使膜去极化,从而为造了条件。因此,,CaCCs 分泌 Cl 需要平行封闭 ENaC。研究发现嘌呤碱作皮细胞会对 CaCCs 和 ENaC 分别产生刺激和抑制作用[76,77]。

平滑肌细胞,磷酸化


倍半萜内酯类肠上皮钙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发现及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aMKII 磷酸化产生抑制作用[106,107]。这种机制解除了细胞内 Ca2+瞬时变化aCC 活化的耦连作用:当细胞受到刺激时,Cl 电导达到峰值,但随后下降速度 Ca2+浓度[105]。磷酸化引起的抑制机制被钙调磷酸酶的去磷酸化所抵消[108,109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学军;;我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科发展历程[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5年05期

2 ;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第二轮通知[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1年03期

3 ;首届全国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征文[J];中国药学杂志;1996年07期

4 李明露;;金荫昌主编的《分子药理学》一书即将出版[J];中国药学杂志;1986年06期

5 《分子药理学》编写组;金荫昌主编《分子药理学》组稿已全部完成即将付印[J];重庆医药;1986年03期

6 李民,李东辉,顾学裘,顾茂健,张清民,苏兴仁,张永恒;喜树碱多相脂质体对肿瘤细胞动力学及分子药理学研究[J];沈阳药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7 齐尚斌;;脑信息受体传递机能及其老化的研究近况[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1988年04期

8 刘德磷,金香兰,杨威;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年06期

9 金荫昌;现代分子药理学及其实际意义[J];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年04期

10 胥彬;分子药理学的一些进展[J];江苏医药;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杨亚明;;氯喹抗药性分子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陈介甫;;生化与分子药理学的将来[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日程[A];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药物靶点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张瑞稳;王慧;史香林;赵余庆;王伟;;人参营养药学、分子药理学与代谢组学的研究[A];全国公共卫生与食物营养高层论坛暨中国营养学会与保健食品分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于常海;汤浩;;EFADchip~汶系统:简单易用的临床分子药理学研究平台[A];全国第十二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海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A];全国第十一届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余细勇;;BMSCs作为心肌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分子药理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吕秀娟;俞静静;;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新进展[A];浙江省2005年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张启民 实习生 康佳星;第十四届全国生化与分子药理学学术会议在我市召开[N];赤峰日报;2015年

2 记者 白毅;肾上腺受体分子药理学研究获新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王燕宁 通讯员 李震;23所著名大学携手攀登科技高峰[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燕玲;海洋活性生物碱fascaplysin的分子药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年

2 姜雨;TMEM16A Ca~(2+)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发现及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3 熊凌锌;基于“血脉双治”理论的中药复方XXT分子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4 李春刚;埃他卡林对SUR2B/Kir6.1通道的选择性激活作用及其分子药理学特征[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6年

5 朱宁屿;新型抗结核先导物的筛选发现与分子药理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畅;倍半萜内酯类肠上皮钙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发现及分子药理学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徐佳;TMEM16A钙激活氯离子通道抑制剂的筛选及分子药理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年

3 张忠兵;放线菌04-4776活性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活性与初步分子药理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976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6976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