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LSD1抑制剂的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6 03:07
【摘要】: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是一种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依赖的氨基氧化酶,能够特异性地实现单甲基和双甲基化的组蛋白赖氨酸H3K4与H3K9的去甲基化过程。许多研究已经表明,LSD1在细胞内的过度表达直接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心脏的发育相关。利用RNA干扰技术或小分子LSDl抑制剂调节LSD1的表达量与活性,能够有效地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同时,靶向LSDl的抗肿瘤治疗方案表现出较高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毒副作用。因此,LSDl已经成为了表观遗传学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一些新型的小分子LSD1抑制剂在体外实验中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它们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以及与LSD1蛋白的作用机理并不明确,相关的计算研究也很少。因此,运用定量构效关系(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些小分子抑制剂与LSD1之间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对于新型LSD1抑制剂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取对LSD1具有良好抑制活性的三个系列化合物,采用分子对接,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法(CoMFA)、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法(CoMSIA)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的研究。经过计算分析,构建了具有良好统计参数和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发现了影响活性的关键结构特征以及关键的氨基酸残基。这些发现,为设计高效、高选择性的新型LSD1抑制剂提供了思路。本文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前言,主要介绍LSD1的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并总结了LSD1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发展,常用的计算方法和基本原理,着重介绍了本论文使用的计算方法,并说明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案。第二章,选取了一系列对LSD1具有良好活性的6-芳基-5-氰基嘧啶类化合物,该类化合物可竞争性地结合到LSD1的FAD结合位点,我们对其进行了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运用分子对接,分析抑制剂与LSD1可能的结合模式和活性构象,在此基础上,运用3D-QSAR的方法,建立了具有可靠统计学意义和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并据此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讨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验证复合物结合模式的稳定性,并通过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及分解,找出可能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第三章,选取了一系列对LSD1具有良好活性的吡啶衍生物,该类化合物可竞争性地结合到LSD1的底物位点,从而发挥抑制作用。我们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运用分子对接,研究抑制剂与LSD1可能的结合模式和活性构象,在此基础上,运用3D-QSAR的方法,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学参数和可靠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对化合物的影响活性的因素进行讨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验证复合物结合模式的稳定性,并通过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及分解,找出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第四章,由于底物竞争性抑制剂表现出更好的活性,我们选取了一系列作用于LSD1底物结合位点的(4-氰基苯基)甘氨酸衍生物,对其进行了3D-QSAR,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希望能进一步证实第三章的研究结果。运用分子对接,探索了化合物与LSD1可能的结合模式并得到了化合物的活性构象,在此基础上,运用3D-QSAR方法,建立了具有良好统计学参数和可靠预测能力的3D-QSAR模型,对化合物的影响活性的因素进行讨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验证复合物结合模式的稳定性,并通过结合自由能的计算及分解,找出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关键氨基酸残基。第五章,对本论文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与展望。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14
【图文】:

三维结构,甲基,赖氨酸


经由水解过程和消除反应脱去一个甲基,由于在此过程中要求赖氨酸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因此 LSD1 不能去除三甲基化的赖氨酸上的甲基。通过去除组蛋白赖氨酸上的甲基,LSD1 能够调节组蛋白和其他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基因转录的激活、抑制与染色体失活等过程[7, 8]。除了能通过去除组蛋白 H3 上的甲基外,LSD1 还能去除抑癌基因 p53、DNA 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E2F 转录因子 1(E2F transcription factor 1,E2F1 ) 和 信 号 转 导 和 转 录 激 活 因 子 3 (signal transdueers and activatoroftranscription 3,STAT 3)等蛋白的甲基,进而调节下游细胞的生理功能[9-13]。根据许多研究的报道,LSD1 能与许多转录因子结合, 调控基因的表达。

机制,过程,抑制剂,药物设计


图 1-2 LSD1 催化去甲基过程的机制由于 LSD1 在抗肿瘤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中表现出的巨大潜力,设计效、高选择性的 LSD1 抑制剂成为了药物设计工作者的目标,许多科学家为此出了诸多努力,并在相关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获得了一些潜在的 L抑制剂,下面将对这些 LSD1 抑制剂进行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思畅;宋凌志;;石墨烯导热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年09期

2 高海洋;云小玲;钟睿博;刘雨双;袁鸣;宋波;张峰;;分子动力学模拟在核酸研究领域的应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7年06期

3 许建业;刘富良;林添坂;孙大权;;沥青混凝土疲劳损伤自愈合行为研究进展(4)——沥青自愈合分子动力学模拟[J];石油沥青;2016年02期

4 徐卫;赵泰磊;;高分子链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科技展望;2016年15期

5 朱礼洋;王壮飞;何辉;田国新;郭建华;;超临界CO_2中锕镧系络合行为及其分子动力学模拟[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16年00期

6 王玉花;李平;孙巧;王卫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玻璃化转变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吴方棣;郑辉东;刘俊劭;郑细鸣;;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化工中的应用进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年10期

8 马云霞;赵慧霞;杨晓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步骤及误差分析[J];硅谷;2012年03期

9 赵慧霞;马云霞;杨晓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计算及应用[J];硅谷;2012年04期

10 周昌林;黎多来;李东凯;孙振范;冯华杰;;氨的自扩散系数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J];广东化工;2012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梦楠;钟世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和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九分会:化学中的量子与经典动力学[C];2016年

2 陈贻建;周洪涛;葛际江;;油水界面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六分会)[C];2015年

3 王雯婕;吴思晋;张可人;;基于分子对接及动力学模拟技术的靶向活性小分子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4 刘英哲;邵学广;蔡文生;;海藻酸可逆缠绕碳纳米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5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顾飘;卫海燕;;碳纳米管与多肽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6 邹鲲;胡元中;温诗铸;;分子动力学模拟在超薄膜润滑中的应用[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7 李敏;侯氢;;氦泡在钨金属表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十二届全国核靶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黄庆生;吴洪明;吴建华;;用纳米孔道测定蛋白质序列的分子动力学模拟[A];第八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宋海洋;李立峰;冯锋;;凝聚双壁碳纳米管扭曲性能的动力学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姜舟婷;吴太权;徐鹏;;聚乙烯链折叠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耿挺;铝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N];上海科技报;2014年

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刘英华;解惑边陲名校[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董杰;在计算机上做化学实验[N];吉林日报;2015年

4 记者 桂运安;科学家揭示大气中硫酸氢铵形成机理[N];安徽日报;2016年

5 见习记者  钟可芬 本报记者 刘正午;IT巨头伸手医药[N];医药经济报;2006年

6 风天;IT技术新药研发显身手[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7 记者 刘湘竹;轻松将二氧化碳“变废为宝”[N];大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敬;复杂多相体系中小分子跨界面行为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2 石美浓;微纳层叠功能复合材料的界面效应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加工装备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7年

3 李W

本文编号:2729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29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