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重复报告的识别及消除

发布时间:2020-06-28 02:23
【摘要】:研究背景: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依据,是实现有效药物警戒的基石,随着时间的推移、数据的积累以及国家对药品安全性问题的重视,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报告日益增多,至2017年底我国自发呈报系统收集到的报告已超过1100万份。由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均应进行上报,以及录入跟踪报告时与之前的首次报告未进行关联等原因,故难以避免重复报告的问题。且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布《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必须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又会带来新的重复报告问题。重复报告的存在会引起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良反应信号,从而影响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准确性。如何利用统计学方法从海量的不良反应数据中有效地识别并去除其中的重复报告,从而为之后的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数据库为依托,主要探索两部分内容。首先对我国不良反应数据库重复报告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构建适用于我国数据库结构的变量匹配模型、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法模型,经过比较筛选出去除重复报告的最优模型。其次使用最优模型识别并剔除我国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重复报告,重新检测不良反应信号,探索重复报告对信号检测的影响程度,为下一步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提供高质量数据。研究方法:方法学研究:首先,按照报告日期随机抽取一个月的数据,使用变量匹配法找出疑似重复报告,然后通过双人分开对比报告中的其他变量,找出其中的重复报告,获得重复报告金标准数据库,为模型评判做准备;其次,以重复报告金标准数据库为依托,将三种方法运用到该数据中,从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六个变量中,选择不同变量组合,组成四种情境(情境1: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情境2:姓名、出生日期、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情境3:姓名、性别、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情境4: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以查全率与查准率组成的综合指标F1-Measure为评判指标,构建最优的变量匹配模型、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模型。为了提高运行效率,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模型使用多次查找技术。实例应用:将三种模型应用到2014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数据中,识别其中的重复报告,将重复报告剔除后重新进行信号检测,并与未去除重复的信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重复报告去除前后的新增信号和消失信号,将新增和消失信号与已知的不良反应数据库进行比对,对结果进行解释。研究结果:1.方法学研究:(1)重复报告金标准数据库本研究从2014年数据库中,按照报告日期,抽取3月份86882份报告,使用纳入不同变量的变量匹配法(出生日期、药品名称、不良反应、ADR日期;姓名、性别、出生日期、ADR日期;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找到疑似重复报告1280组。经过双人分开对比民族、体重、电话、疾病史、病历号、报告人、就医单位等其他变量,确定重复报告359组。(2)模型结果经过4种情境的比较,变量匹配模型在情境4,纳入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四个变量时,F1-Measure最高,为58.82%,查全率和查准率分别为57.10%和60.65%。概率匹配模型在情境2,纳入姓名、出生日期、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五个变量,且阈值为38.5时,F1-Measure最高,为74.93%,查全率和查准率分别为71.59%和78.59%。而编辑距离模型在情境4,纳入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日期四个变量,且阈值为3.85时,F1-Measure最高,为75.96%,查全率和查准率分别为74.37%和77.62%。变量匹配模型、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模型分别检测出205、257和267组真阳性重复组合。2.实例应用本研究基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2014年1322641份数据,采用变量匹配模型、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模型分别筛选重复报告。变量匹配模型共发现4191组重复报告,重复报告发生率为0.35%,但对于姓名缺失的报告,其真实性令人怀疑。概率匹配模型共发现5230组重复报告,发生率为0.36%。但对于仅不良反应发生日期不同的高度重复报告中,该模型不能很好的进行识别,比如白细胞减少和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报告。编辑距离模型发现4309组重复报告中,发生率为0.32%,与变量匹配模型相比,编辑距离模型不仅将完全相同的两条报告筛选出来,同时也将存在微小差异的两条报告筛选出来;与概率匹配模型相比,编辑距离模型精确度更高,更值得信任。去除重复报告前ROR、PRR和IC三种方法分别检测出29921、32428和21994个药品不良反应信号,使用变量匹配模型、概率匹配模型和编辑距离模型去除重复报告,ROR方法得到三种模型结果分别为28803、28612、28739,PRR为31248、31086、31201,IC分别为21242、21050和21155,信号数量有一定的减少,但前后变化较小,说明现阶段重复报告对不良反应信号检测影响有限。将去除重复之后得到的信号检测结果与去除重复之前进行比较,发现消失的信号中90%以上都是假阳性信号。研究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建议使用变量匹配模型(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日期)或者编辑距离模型(姓名、药品名称、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日期,阈值为3.85)去除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中的重复报告,并且需要进一步通过人工来确定模型筛选出的重复报告。虽然现阶段我国药品不良反应重复报告发生率不足1%,但由于《关于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直接报告不良反应事宜的公告》的存在,重复报告的发生率必将上升,因此一定要重视数据库中的重复报告。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R95
【图文】:

不良反应,来源,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中重复报告的识别及消除过 1000 万份报告[58]。逐渐完善的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为上市后药品安全性监管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资源[59],然而,由于不良反应报告主要采取报告人自发呈报的形式,故难以避免多次重复上报的问题,给不良反应信号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重复报告(Duplicate Case Safety Reports,DR)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在对同一患者的同一不良反应的多份独立报告[60-63]。在不良反应自发呈报系统中,造成重复报告的原因有多种[64]:一是不同的报告机构,如医护人员、管理机构和制药企业可能对同一例不良反应都分别进行了上报。这种情况对于见刊于文献的不良反应十分普遍,因为文献报道会促使不同的机构都重视并且上报相应的不良反应到自发呈报系统中(如图 1-1 所示)。二是同一例不良反应的早期报告与后续报告之间衔接问题也有可能造成重复。在我国不良反应数据库中,录入跟踪报告时需与之前的首次报告进行关联,若未按要求操作,则产生重复报告。三是人为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重复报告。

示意图,概率匹配,模型,示意图


图 3-2 概率匹配模型示意图 中,我们假定 T=t 为一个潜在的但未观测到的真值,不相等的概率为 a,观测值缺失的概率为 b,观测值值为 i 时的概率为 P(T=i)=βi,在真值为 i,X 为 j 时的 T 出现且 X,Y 独立的情况下得出:jk i ji ki ip 匹配模型可得:1 (1 )jji jaj ib a j ijb 为空 (2-a-2b),可得: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丹;;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及其发展趋势[J];中国药物警戒;2015年10期

2 何胜;柳益君;叶飞跃;赵小荣;冯新翎;;基于F-measure的网络布局评测算法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5年07期

3 孔文明;沈云良;吴李梅;谢碧波;费丽娟;;浙江省部分地区梅毒疫情重复报告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14年08期

4 姜华;韩安琪;王美佳;王峥;吴栻玲;;基于改进编辑距离的字符串相似度求解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4年01期

5 汪婧;荣升格;;基于杰卡德相似性的推荐系统研究[J];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6 周典瑞;周莲英;;海量数据的相似重复记录检测算法[J];计算机应用;2013年08期

7 约尔尼萨·吾不力卡司木;玉素甫·艾白都拉;;基于最小编辑距离和词汇库的维吾尔语文本校对系统的设计与算法实现[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年06期

8 耿魁魁;刘圣;沈爱宗;王厚超;汝婷婷;;医院信息系统中药品不良反应主动监测系统的构建[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年14期

9 速丽媛;岳勇;姜晓曼;马林;韩德琳;;成都市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复报告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年07期

10 夏佳;张晓兰;;浅谈药物自发不良反应报告率估计与低报的影响因素[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程亮;高萍;赵丽;黄锐;曾繁典;刘东;;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15年回顾分析[A];2016全国药物流行病学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小飞;基于自发呈报系统与循证医学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挖掘[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润志;基于语义理解的文本相似度计算研究与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2015年

2 翟桂英;基于欧几里德几何距离矩阵法的颅面复原相似度研究[D];辽宁医学院;2013年

3 胡保祥;基于查询日志的查询扩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4 王昱隆;基于恶意代码分析的计算机取证研究与设计[D];东北大学;2012年

5 侯闯;支持压缩数据的近似子串查询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系统实现[D];东北大学;2010年

6 刘佳;面向领域的Web服务流程动态构建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张好军;Web数据集成中数据清洗的关键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24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324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