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卡因凝胶处方研究
本文关键词:丁卡因凝胶处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丁卡因是一种Na+阻滞剂,属于强效的局部麻醉药,主要用来局部麻醉和脊椎麻醉。目前该药物的临床使用剂型有注射剂和凝胶剂。疼痛是一种顽固且广泛存在的医学问题,医院和社会中普遍存在,减轻疼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目标。调查显示,疼痛限制了患者的功能状态,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削弱了他们的工作能力。表面麻醉主要优势在于其应用过程是无痛的,像浸润局部麻醉一样也不会破坏组织。无痛治疗特别是在小手术如静脉穿刺中提供疼痛治疗,对于儿科患者是非常关键的。在急诊室中,使用表面麻醉的主要缺点就是麻醉的起效时间。目前市售丁卡因凝胶临床使用时,局麻起效时间需要35至40min。因此在静脉穿刺或静脉置管前使用,降低延迟时间能够提高对患者的临床体验。而且丁卡因在制剂中的不稳定性,贮存不方便,也是限制其使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课题主要基于这两点,对丁卡因凝胶的处方进行改进。本文的目的是通过优化促渗剂和载药基质,研制一种可快速起效并贮存方便的丁卡因凝胶处方。选择使用裸鼠皮肤,测定了丁卡因的体外经皮动力学参数,丁卡因的Ks/v值为5.19,说明丁卡因脂溶性过大,角质层及角质层向活性皮肤的分配均明显影响丁卡因的透皮行为。本研究通过采用加入化学促渗剂的方法,以期望提高丁卡因的经皮渗透。为了研究多种化学促渗剂对丁卡因透皮行为的影响,进行体外透过实验,筛选出较优促渗剂。本论文还使用不同的载药技术,以丁卡因稳定性以及其经皮渗透性为考察指标,意在得到适合应用于丁卡因的载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选用2%黄原胶为水性凝胶基质,能够使凝胶处方的成型性好、涂展性佳、粘度适中。当制剂中添加乙醇为促渗剂时,可将丁卡因的累积透过量提高至1.35倍,且对其延迟时间基本没有影响,但是仍然存在药物不稳定问题,产生新的杂质。采用高分辨液质联用,对新杂质结构进行初步确定,为对丁氨基苯甲酸乙酯。采用微乳凝胶作为载药基质时,高温试验中,丁卡因有关物质的生成量明显降低,对丁氨基苯甲酸约为普通丁卡因凝胶组的1/7,药物的稳定性较好。使用醇质体作为丁卡因载药基质时,能够明显提高药物渗透速率,再次验证乙醇对丁卡因有显著促透作用,但是会使丁卡因产生新的杂质,存在药物不稳定问题。
【关键词】:丁卡因 高效液相色谱 促渗剂 稳定性研究 新型载药技术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1 文献综述10-29
- 1.1 局部麻醉用药(Local Anesthetics,LA)10-18
- 1.1.1 LA概述10
- 1.1.2 疼痛和LA作用机理10-13
- 1.1.3 LA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13-14
- 1.1.4 LA经皮给药的决定性因素14-15
- 1.1.5 LA研究进展15-18
- 1.2 丁卡因(tetracaine,TC)18-20
- 1.2.1 TC理化性质18
- 1.2.2 TC应用及作用机制18-20
- 1.3 皮肤屏障功能20-24
- 1.3.1 皮肤结构20-23
- 1.3.2 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多种因素23-24
- 1.4 可用于LA制剂的新型载药技术24-27
- 1.4.1 环糊精包合24-25
- 1.4.2 囊泡系统25-27
- 1.4.3 微乳27
- 1.5 本课题提出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27-29
- 1.5.1 立题依据27-28
- 1.5.2 研究内容28-29
- 2 丁卡因凝胶处方前研究29-41
-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29-30
- 2.1.1 实验动物29
- 2.1.2 药品与试剂29-30
- 2.1.3 仪器30
- 2.2 实验方法30-34
- 2.2.1 丁卡因的制备30
- 2.2.2 离体皮肤制备30-31
- 2.2.3 HPLC含量分析方法31-32
- 2.2.4 熔点测定32
- 2.2.5 溶解度测定32
- 2.2.6 饱和丁卡因溶液体外经皮渗透实验32-34
- 2.3 结果与讨论34-41
- 2.3.1 丁卡因制备产率及纯度34
- 2.3.2 HPLC含量分析方法验证34-38
- 2.3.3 熔点测定结果38
- 2.3.4 溶解度结果38-39
- 2.3.5 经皮渗透动力学39-41
- 3 丁卡因凝胶基质及促渗剂筛选41-52
- 3.1 实验仪器与材料41-42
- 3.1.1 药品与试剂41
- 3.1.2 仪器41-42
- 3.2 实验方法42-44
- 3.2.1 凝胶基质的选择和用量42
- 3.2.2 不同pH及含不同促渗剂的丁卡因凝胶制备42
- 3.2.3 不同pH及含不同促渗剂的丁卡因凝胶体外经皮渗透实验42-43
- 3.2.4 丁卡因凝胶的高温放置实验43
- 3.2.5 丁卡因凝胶的有关物质检测43-44
- 3.3 结果与讨论44-52
- 3.3.1 不同凝胶基质的考察结果44
- 3.3.2 不同pH及不同促渗剂对丁卡因经皮渗透的影响44-47
- 3.3.3 丁卡因凝胶高温放置研究47-48
- 3.3.4 丁卡因凝胶有关物质结构确定48-52
- 4 应用不同载药技术提高丁卡因凝胶稳定性52-58
- 4.1 仪器与材料52-53
- 4.1.1 药品与试剂52
- 4.1.2 仪器52-53
- 4.2 实验方法53-54
- 4.2.1 应用不同载药技术,制备丁卡因凝胶53-54
- 4.2.2 不同丁卡因凝胶处方的考察54
- 4.2.3 不同丁卡因凝胶处方的体外经皮渗透实验54
- 4.2.4 不同丁卡因凝胶处方的高温放置实验54
- 4.3 结果与讨论54-58
- 4.3.1 不同凝胶处方的性状考察结果54-55
- 4.3.2 不同载药技术对丁卡因经皮渗透的影响55-57
- 4.3.3 不同载药技术对丁卡因稳定性的影响57-58
- 结论58-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3-64
- 致谢64-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洪宽;张华;;布洛芬贴剂中促渗剂筛选[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年11期
2 张鹏威;张莉;徐贵华;苏文琴;刘明生;;促渗剂对辣椒碱经皮渗透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3 卢映;涂星;吴俊洪;吕耿彬;陈豆;陈晓丹;黄雨威;王利胜;;不同基质和促渗剂对川芎嗪凝胶经皮吸收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02期
4 谈震,于秀;美洛昔康凝胶剂中促渗剂的筛选[J];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2005年01期
5 吴青青;袁菱;陈彦;张振海;周蕾;;不同基质及促渗剂对姜黄素脂质体凝胶经皮渗透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3年07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姜国华;刘忠敏;;液闪法测量几种促渗剂对~3H-小檗碱透皮吸收的影响[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三)[C];1994年
2 王栋;隋丽华;韩国柱;;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促渗剂对茶多酚乳膏经皮渗透的影响[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王栋;隋丽华;韩国柱;;应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不同促渗剂对茶多酚乳膏经皮渗透的影响[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杨莉;赵志刚;李东梅;;促渗剂对尼莫地平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A];“以岭医药杯”第八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兰颐;Yanyan Chen;Zijiang Wang;Qiong Wang;Yewen Zhang;Jing An;Wenping Wang;Bochen Zhao;Na Liu;Qing Wu;;花椒挥发油作为天然经皮促渗剂的细胞毒性及其促渗机理研究(英文)[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生物医药专题)论文集(上册,大会报告)[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关言;丁卡因凝胶处方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2 彭丽华;降压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与促渗剂筛选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3 陈晓瑾;利培酮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黄波;盐酸丁丙诺啡凝胶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丁卡因凝胶处方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