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环境响应型纳米滴眼液的制备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7-22 14:51
【摘要】:研究背景地塞米松(DXM)是皮质类固醇激素之一,其抗炎及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对继发性黄斑水肿疾病的疗效有一定的作用。然而,眼后段给药过程中的难点(眼内的屏障作用)限制了对眼后段疾病的治疗,植入、玻璃体注射等方式给药可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但其患者顺应性差、术后并发症多,限制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眼球的封闭性,全身或局部滴眼给药等方式在眼后段组织均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基于此,为了避免植入的给药途径带来的副作用以及激素类药物自身的毒副作用,本文以眼内局部非侵入性的给药方式,通过制剂技术减少给药次数,增加药物的滞留时间,促进药物透过眼部给药屏障的作用以提高眼内生物利用度。设计了局部微环境刺激响应型纳米凝胶给药体系,对不同响应型凝胶的理化特性、体外释放、在眼内的消除行为以及药代动力学等进行眼内适应性和可行性评价。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以环境刺激响应材料为凝胶基质载体,在非生理和生理条件下,成功制备出能发生溶液-凝胶相转变的温敏型原位凝胶、pH敏感型原位凝胶及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经响应型评价结果可知,胶凝敏感程度大小排序为:温敏型原位凝胶pH敏感型原位凝胶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生理条件下,粘度指数大小排序为:温敏型原位凝胶pH敏感型原位凝胶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粒,将纳米粒分别分散在不同响应型原位凝胶中,形成的响应型纳米凝胶的HPLC分析结果显示,在1.004~100.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专属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及制剂的含量测定均符合分析要求。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红外光谱等方法表明,不同响应型纳米凝胶中的药物以非结晶型状态存在,药物以氢键等作用方式与脂质载体及凝胶基质等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2.采用冷溶法制备pH敏感型纳米凝胶、温敏型纳米凝胶,热熔法制备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三种响应型纳米凝胶在非生理条件下,外观色泽均为乳白色、流动性好,以一定比例水稀释后呈淡蓝色乳光。在透射电镜下,各响应型纳米凝胶形貌均为圆整均一,颗粒之间基本无黏连,与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的粒径结果相近。由激光粒度仪测得的温敏型纳米凝胶、pH敏感型纳米凝胶和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的中位径分别为184.03±1.60 nm、209.67±1.58 nm和185.87±5.89 nm,电位值在-20~-40mV范围内,粒径电位均符合眼用制剂的要求。与pH敏感型和离子敏感型的纳米凝胶相比,温敏型纳米凝胶的胶凝强度、硬度和凝聚力在凝胶状态下均为最高。温敏型纳米凝胶的黏附功(1922.95 mN·sec)分别是pH敏感型和离子敏感型的纳米凝胶的1.44和1.58倍,表明温敏型纳米凝胶具有更好凝胶强度和生物黏附效果。动态流变学结果表明,温敏型和pH敏感型的纳米凝胶在非生理和生理条件下均分别表现出牛顿流体和假塑性流体,而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在非生理和生理条件下只为假塑性流体,温敏型纳米凝胶的相转变温度为33.2℃,而pH敏感型和离子敏感型的纳米凝胶均不受温度影响;同时,三种响应型凝胶的复数粘度均随角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有利于制剂更好地铺展于眼球表面。3.采用离体角膜渗透性、改良的USP溶出度测定第三法的体外释放和体外溶蚀试验,初步评价了pH、温度及离子响应型原位及纳米凝胶的渗透行为、释放动力学及凝胶的溶蚀情况。实验结果表明,pH敏感型和离子敏感型的纳米凝胶都属于一级释放模型,温敏型纳米凝胶属于Ritger-Peppas释放模型,其表观渗透系数P_(app)和稳态流量J_(ss)的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均为:pH敏感型纳米凝胶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温敏型纳米凝胶市售制剂水溶液,推测药物释放受温敏型纳米凝胶的凝胶强度大和生物黏附性强的影响,使得药物释放缓慢,但均比市售和水溶液的P_(app)和J_(ss)大,说明凝胶制剂提高了与角膜的接触和滞留时间,同时增大了药物在角膜前的吸收。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温敏型纳米凝胶的释放速率最慢,具有更为明显的缓释效果,结果与角膜体外释放的结果相似。以无膜溶出模型对各响应型凝胶的溶蚀情况与药物释放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温敏型和pH敏感型纳米凝胶中药物主要以扩散和溶蚀的方式进行释放,而凝胶主要以扩散方式进行释放。4.考察了在体微透析药动学和在体泪液消除动力学实验,体外微透析试验结果显示,CMA探针更适合地塞米松进行微透析采样,确定0.5μL·mL~(-1)为灌流流速,5μg·mL~(-1)为灌流浓度,生理盐水为灌流介质的实验条件,该条件下回收率RR与RL相似,接近60%,8h内的CMA探针回收率是稳定可信的。而体内回收率的结果为62.06±2.23%,与体外回收率结果相近。眼内房水药动学结果表明,在所有制剂中,温敏型纳米凝胶的C_(max)、AUC_(0→8)、MRT、T_(1/2)和T_(max)均为最高,有利于在眼内形成药物储,表明具有较好响应特性的温度响应型纳米凝胶在克服角膜屏障,延长滞留时间方面效果最为明显,提高了药物在眼内的生物利用度。泪液消除动力学结果显示,与市售TobraDex或纳米粒相比,温敏型纳米凝胶的AUC分别是纳米粒、市售TobraDex和温敏型原位凝胶的7.29、8.65和1.56倍,MRT分别是纳米粒、市售TobraDex和温敏型原位凝胶的4.01、3.53和1.21倍,表明温敏型原位凝胶的生物黏附性更强,有利于增强在眼内的滞留时间。全文通过比较pH、温度及离子响应型凝胶的理化特性、角膜渗透性及体外释放情况、在体泪液消除和微透析房水药动学的研究,温敏型纳米凝胶更适用于局部的眼内给药,能以溶液状态保存,以眼内温度为凝胶触发机制,铺展于眼表面。这种复合载体的给药系统提高了难溶性地塞米松的溶解度的同时,通过采用生物黏附性及相容性好的材料,提高了制剂在角膜前的黏附性及润湿性,降低了给药次数并减少了皮质类固醇激素药物的毒副作用,从而延长药物在角膜前的滞留时间,扩张角膜上皮的紧密细胞,通过跨屏障作用,将药物输送至眼后段,实现眼后段疾病的治疗。为局部非侵入性滴眼给药系统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43
【图文】:

地塞米松,化学结构


5。其化学名称为 16α-甲基-11β, 17α, 21-三羟基-9α-氟孕甾-1, 4-二烯-3, 20-二酮,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地塞米松无臭、几乎不溶于水但极易溶于醇,以白色或奶白色结晶粉末的形式存在。文献报道[1-6],地塞米松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特性,玻璃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能有效地治疗由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引起的黄斑水肿疾病,抑制疾病过程中产生的 VEGF、白细胞介素-6、细胞间粘附分子-1 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等炎性细胞因子。其作用机制与皮质类固醇在α-花生四烯酸级联的早期阶段抑制磷脂酶 A2 来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有关。同时,地塞米松也能抑制白三烯的形成,从而减少或阻止组织水肿的产生,纤维蛋白的沉积,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迁移,以及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血管舒张等作用[7, 8]。图-1 地塞米松化学结构Figure-1 The structure of Dexamethasone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下或视网膜下黄斑区域内液体异常增生所导致炎症产生的一类眼后段疾病。其诱发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中央分支静脉阻塞、脉络膜新生血管、后葡萄膜炎、术后炎症或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因素有关。黄斑水肿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引起视力损坏的主要原因[9]。黄斑变性的影响随着糖尿病人群的扩大而放大

地塞米松,出峰时间,高效液相色谱,纳米


广东药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V/V);检测波长:240nm;流速为 1.0mL·min-1;进样量:20μL。分别取地塞米松对照品、空白温敏型纳米凝胶、pH 敏感型纳米凝胶及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空白纳米粒,含地塞米松温敏型纳米凝胶、pH 敏感型纳米凝胶及离子敏感型纳米凝胶,纳米粒纳米凝胶供试品溶液,按该色谱条件进样测定,结果如图 2-1 所示,表明纳米凝胶中的辅料对地塞米松的含量测定无干扰。

粘度指数,凝胶相,转变温度


处方的组成是影响制剂响应型的重要因素。在凝胶外,通常还包括刺激响应型基质材料、生物黏附剂、吸收促。其中基质材料在处方中所占的质量比例最大,其性能以及用基本性质[55]。实验中选用人工泪液(STF)稀释前后相转变温]等指标考察辅料性质对载体环境响应型的影响。黏度指数参力:5 N,下降距离:15 mm,接触面积:12.57 cm2。敏型凝胶响应型的影响实验考察普郎尼克 F 127(18%)和 F 68(2%)混合使用时,,其胶凝温度为(28.2 ± 0.4)℃,经 STF 稀释后,胶凝温度黏度指数为-(1862.89±176.42)g·sec。实验过程中以泪液稀理条件下黏度指数为指标,考察了浓度分别为 0.05%、0.1%、聚卡波菲(PCP)溶液对温敏型载体响应型的影响,结果如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少稳;严正;程朝;易昌凤;徐祖顺;;温敏型聚氨酯改性技术的进展[J];现代涂料与涂装;2018年08期

2 冉勇;王静;曹德英;;温敏型凝胶用聚合物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04期

3 史健艺;朱鹤云;朴慧顺;冯波;;温敏型原位凝胶剂在抗癌领域的研究与应用[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4 吴杏梅;;盐酸格拉司琼鼻用温敏型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度研究[J];中国药业;2008年16期

5 张杰,葛荣文;温敏型小麦C49S—87的育性研究简报[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6 马廷臣,师凤华,李卓夫;光温敏型雄性不育小麦研究新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7 余思琴;陈美婉;谭银合;典灵辉;吴传斌;;纳米银温敏型泡沫气雾剂的抗菌活性研究[J];今日药学;2012年05期

8 吴琦;代剑波;容杰;陈惠;;一株温敏型产红色素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及其培养条件研究[J];中国酿造;2009年09期

9 曾令军;庄珊珊;黄爱文;宋洪涛;;盐酸氨酮戊酸温敏型原位凝胶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新药杂志;2017年20期

10 周峰;谢明华;周红琴;蔡鑫君;倪坚军;王增;;去甲斑蝥素温敏型原位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佰亮;叶子;徐青文;孙林;南开辉;陈浩;;温敏型可逆杀菌-自清洁智能抗菌表面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7年

2 官员;房希碧;马强;李明谦;张鹏;郝林琳;刘松财;;温敏型缓释剂的合成及其对GHRP-6在小鼠体内缓释性能的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3 张振东;;注射用温敏型原位凝胶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4 蒋志强;郝建原;邓先模;;可生物降解温敏型水凝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吴红;张慧;范黎;王嘉宁;;温敏型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微凝胶的制备及其释药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王先裕;于分弟;梁聪耀;h]田正治;村上屸治;;温敏型雄性不育番茄‘西大2号'的初步研究[A];中国园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冯云云;华成云;罗嘉轩;胡大兴;刘萍;周宇峰;黄显会;廖晓萍;;多西环素温敏型原位凝胶子宫灌注液的制备及质量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9年

8 徐晓薇;顾中一;孙茂蕾;陈希;林崇韬;孙宏晨;;可注射温敏型水凝胶缓释Aspirin碳点和EPO促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A];2017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7年

9 胡人杰;;抗肿瘤药物/温敏型可注射原位凝胶载药系统的药理学评价[A];2011医学科学前沿论坛第十二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姗姗;曾慧琳;符旭东;;雌二醇阴道用生物粘附性温敏型凝胶的处方筛选及流变学考察[A];2015年全国医院药学(药学监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白毅;合成温敏型PLGA-PEG-PLGA嵌段共聚物[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彦希;基于温敏型水凝胶的载药组织工程神经构建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宋青;甲磺酸加贝酯温敏型凝胶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3 李永桂;碳纳米管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镇杰;环境响应型纳米滴眼液的制备与评价[D];广东药科大学;2019年

2 李会娜;关节腔注射用盐酸青藤碱脂质体温敏型凝胶的研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李莉;吲哚美辛温敏型眼用即型凝胶的研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杨嘉嘉;超声介入紫杉醇温敏型凝胶治疗大鼠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5 洪梅;盐酸昂丹司琼智能化温敏型凝胶控释鼻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戚汝财;温敏型聚吡咯药物自动释放体系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郭艳珍;末端发荧光的温敏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彭靖;PVCL-PEGMa温敏型共聚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纺丝纤维的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年

9 刘艳鸣;玉米温敏型核雄性不育基因的差异表达[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2年

10 姚巧燕;灯盏花素智能化温敏型凝胶鼻黏膜给药系统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65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65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3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