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黄曲霉毒素M1及其与黄曲霉毒素B1共存时对人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0 06:33
【摘要】:真菌毒素污染农作物和食品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真菌毒素被摄入机体后,胃肠道组织首先暴露于这些真菌毒素。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机体健康的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抵抗有害物质进入机体后造成的损伤和功能障碍。这种屏障功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皮细胞完整的结构和有效的功能。真菌毒素等污染物被摄入后,肠上皮细胞的暴露水平高于其他组织;并且由于肠上皮细胞的代谢活性较强,其容易受到真菌毒素更强烈的破坏。在诸多真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毒性最强并且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哺乳动物中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牛奶及各种奶制品中最主要存在也是目前唯一具有限量标准的真菌毒素。随着人们对牛奶及奶制品消费的增多,以及饮食结构的复杂多样化,人们暴露于AFB1和AFM1的风险不容忽视,这也可能成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新内容。但与单独的AFB1和AFM1作用相比,二者联合作用的潜在风险和毒性机理需进一步研究揭示。因此,为了研究牛奶中特异存在的真菌毒素AFM1的毒性作用机理,以及AFM1和AFB1联合对肠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本研究首先检测了不同浓度的AFM1对分化Caco-2细胞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Caco-2细胞暴露于AFM1后转录组水平的变化,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和文献数据,探究AFM1在不显著降低细胞活性的浓度下对Caco-2细胞的毒性机理。然后探究了0.5~8μg/m L的AFM1和AFB1联合处理分化Caco-2细胞48 h后对细胞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EER)、FITC-葡聚糖(4和40 kDa)的渗透率的影响;之后检测了紧密连接蛋白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并通过免疫染色观察紧密连接蛋白的定位情况;除此之外,还分析了AFM1和AFB1的交互作用类型;探究了AFM1和AFB1导致紧密连接蛋白亚细胞定位改变的可能机制。主要结果如下:一,AFM1的细胞毒性具有剂量效应:高于4μg/mL时显著降低细胞活性,低浓度下(0.0005和0.005μg/mL)对细胞转录本的影响极小。趋势分析表明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模块0和3两个下降的模块中。在生物学进程类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细胞过程和代谢过程中;在分子功能类中,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结合和催化活性上。STRING分析得出这些候选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细胞周期的调控中。筛选到的差异基因经q-PCR验证,表达趋势与RNA-seq的趋势一致。AFM1能引起Caco-2细胞周期阻滞,并且与其所用剂量有关。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分布与细胞凋亡(DNA损伤)、细胞活性降低、细胞膜损伤无关。AFM1能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并且CDK1、SOS1/Akt和AMPK信号分子参与其中。二,AFM1和AFB1联合处理组的Caco-2细胞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及单独毒素处理组(p0.05)。AFM1能显著降低分化Caco-2细胞TEER值,增加分化细胞单层的通透性,且具有剂量效应。低浓度AFM1有促进紧密连接蛋白mRNA表达的趋势,高浓度的AFM1能降低分化Caco-2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mRNA水平和紧密连接蛋白丰度。TEER、FITC-葡聚糖(4和40 kDa)的渗透率和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AFM1和AFB1单独及混合都会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分布,并发现毒素处理后紧密连接蛋白出现一定程度的内化——由膜定位变为胞质定位。AFM1导致的细胞膜损伤会引起紧密连接蛋白定位的改变,并且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可能与毒素引起的紧密连接蛋白内化现象有关。通过两部分的试验研究发现,高浓度的AFM1会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另外,AFM1与AFB1共存时毒性作用被增强,导致分化Caco-2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被破坏,这些都表明了AFM1对分化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R99
【图文】:

化学结构图


图 1-1AFB1 和 AFM1 的化学结构图Fig. 1-1 Chemical structure of AFB1 and AFM1全球范围内对粮食作物、饲料原料和饲料成品均造成严分析对畜牧行业以及动物和人的健康是极其重要的。市场 289 个 DDGS 样本中的 AFB1 污染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最高值为 79.60 μg/kg,2.5~20 μg/kg 梯度占比最高,016 年上半年对从沈阳、内蒙古、吉林和广西等 8 个地区 36 个成品料样品、21 个豆粕和麦麸样品、35 个玉米样中 AFB1 污染水平分析时发现,AFB1 检出率为 100%, 286.44 μg/L,成品料中 AFB1 最高含量为 40.7 μg/kg(王测发现,从市场上收集的 160 份样品中 AFB1 在麦麸、豆出率都为 100%,其中麦麸样品中的超标率高达 38.1%,猪料和犬粮中的检出率分别为 95.5%和 88.9%(龚阿琼

气候情景,玉米,风险


AFB1 检出率为 16.4%,并且玉米污染最为严重,其中 2013 年期间有 21.7%的样品超过限量(Pleadin et al., 2015)。在 2010~2014 年,对意大利两大地区饲料中的 AFB1污染监测表明 AFB1 对饲料的污染情况呈季节性和年度性变化,而且是与气候因素极其相关(Vita et al., 2016)。在对伊朗 210 个奶牛饲料样品进行检测时,从 88 个样品中检测出 AFB1,检出率为 41.9%,污染水平 1.87~19.41 μg/ kg,其中 70 个样品(33.3%)中的 AFB1 含量高于伊朗国家标准和欧盟委员会的限制(5 μg/kg);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的检出率分别为 55.7%和 25.7%(Ehsani et al., 2016)。并且有研究利用建模方式预测未来100年在全球气温+ 2°C和+ 5°C情况下玉米和小麦作物中AFs 的污染,揭示了 AFB1 将成为未来欧洲玉米的食品安全问题(Battilani et al.,2016);AFs 对玉米和小麦的污染预测的地理参考网格点绘图分别如图 1-2 和图 1-3所示。在当前环境中,AFs 污染区域主要低于北纬 45°,温度的升高明显扩大了玉米被污染的区域;在+ 5°C 的环境中,预测玉米被 AFs 污染的区域高达北纬 60°,比当前玉米种植区的北部地理分布更广。

气候情景,风险,小麦,污染水平


图 1-3 当前、+ 2°C、+ 5°C 这 3 种不同气候情景下,小麦中 AFs 污染的风险(Battilani et al.,2016)Fig. 1-3 Risk maps for aflatoxin contamination in wheat at harvest in 3 different climatescenarios, present, +2 °C, +5 °CAFM1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 2B 类致癌物(IARC, 2002)。它是全球范围内在牛奶中唯一确定最大残留限量的真菌毒素:中国和美国为 0.5 μg/kg;欧盟(UN)、瑞士和土耳其的限量为 0.05 μg/kg。一些国家也对特定人群(例如婴儿和 3 岁以下儿童)的特定乳制品中的 AFM1 污染水平发布了不同的限量标准(Iqbalet al., 2015),如表 1-1 所示。牛奶和奶制品中 AFM1 含量的监测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在对欧洲、拉丁美洲、非洲及亚洲大部(东亚、中亚、南亚地区)的牛奶及奶制品 AFM1 污染水平的综合统计分析发现,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的样品中 AFM1的检出率和污染水平最高,持续监测动物饲料中的 AFs 污染水平极其重要以及在这些国家必须实施严格的真菌毒素限量法规(Iqbal et al., 2015)。Zheng(Zheng et a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区;;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进展[J];广西水产科技;2005年03期

2 陈勇;荣道兴;任利民;;黄曲霉毒素对家禽的危害与防控措施[J];阿坝科技;2012年02期

3 王少军;于春娣;唐娟;程果;谢晓丽;杨庆利;;黄曲霉毒素生物脱毒法研究进展[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年24期

4 诸晨;钱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薏苡仁药材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05期

5 曹长会;;临沂市煎饼类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及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年05期

6 汪恩婷;邹振宇;杨皓;杨京;;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7 彭永敏;;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J];食品安全导刊;2018年36期

8 叶颖苓;;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J];科技资讯;2019年09期

9 王善钰;;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措施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9年09期

10 李智高;毛永杨;狄朋敏;苏涛;田金兰;;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方法的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宏兴;姜亚乐;王永芬;史洪涛;边传周;;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其脱毒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第五届第十三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8年

2 孙淑娟;曾于洋;江海洋;;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进展[A];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联合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委员会第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3 胡丽莎;谢春芳;姚冬生;刘大岭;;用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对黄曲霉毒素氧化酶动力的研究[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黎玉凤;张赛;谢春芳;刘大岭;姚冬生;;黄曲霉毒素解毒酶体外分子定向进化(Ⅱ)[A];第八届中国酶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施晓晨;安雅男;申凤鸽;于录;;黄曲霉毒素诱导巨噬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一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与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6 王文龙;李成成;安立龙;;简述环境中黄曲霉毒素对蛋鸡产业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孟庆利;;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及控制[A];《2010中国猪业进展》论文集[C];2010年

8 翁善钢;Kaori Nishide;;亚太地区的黄曲霉毒素[A];第十二届(2014)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4年

9 陈建民;张雪辉;杨美华;金钺;;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概况[A];第八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马静;朱惠莲;唐志红;凌文华;;尿粪黄曲霉毒素排泄及生物干预[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熙熙;昆虫催生致命黄曲霉毒素[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原农业部第八届科技委员会委员 孙毅;从黄曲霉毒素污染说开去[N];中国科学报;2018年

3 余晓琴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相关标准中黄曲霉毒素限量解读[N];中国市场监管报;2019年

4 本报记者 马爱平;黄曲霉毒素超标“致命”怎么破?[N];科技日报;2018年

5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钟凯;普洱茶中携带黄曲霉会不会产生毒素?[N];中国医药报;2017年

6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钟凯;花生酱含黄曲霉 吃了会怎样[N];健康报;2017年

7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常务委员 钟凯;农家花生油既便宜又放心?[N];保健时报;2017年

8 美国普度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系博士 云无心;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普洱茶还能喝吗[N];保健时报;2017年

9 记者 季征;云南农大研究表明普洱茶不含黄曲霉毒素[N];云南日报;2017年

10 本报记者 付丽丽 马波;茶照喝 牙照刷[N];科技日报;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文洁;抗黄曲霉毒素B_1纳米抗体免疫学性能分析及其随机突变库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2 郝澍;硒对黄曲霉毒素B_1抑制猪细胞免疫的拮抗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3 关绚丽;基于转录组学的氧化胁迫下调控黄曲霉毒素合成的基因筛选和确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4 范_g;黄曲霉毒素降解酶基因克隆表达和降解剂在肉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5 武琳霞;中国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6 王倩;代谢组学分析纯品黄曲霉毒素B1添加和自然霉变饲料对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7 史莹华;纳米级硅酸盐结构微粒(NSP)吸附猪饲粮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胡娜;基因芯片技术在黄曲霉毒素生物合成相关基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张雪辉;中药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研究及模式识别在中药领域中的应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10 申海涛;黄曲霉毒素G_1诱发小鼠肺腺癌的组织发生及其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永;基于智能手机黄曲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2 王兴枝子;Ataxin-3基因多态性与黄曲霉毒素B1相关性肝硬化风险的关联性研究[D];右江民族医学院;2019年

3 何婷婷;低共熔溶剂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分析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韦锦范;平菇漆酶菌株的筛选及其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5 王春燕;基于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包晓宇;黄曲霉毒素M1及其与黄曲霉毒素B1共存时对人肠道上皮细胞Caco-2的毒性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7 申泽良;花生油加工过程中黄曲霉毒素的控制与脱除[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8 葛正法;磁固相萃取用于芝麻油中黄曲霉毒素和多环芳烃检测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9 艾超超;稀土掺杂下转换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应用于黄曲霉毒素B_1检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18年

10 王平;碳代谢阻遏基因snf1和Reg1调控黄曲霉生长发育和黄曲霉毒素合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本文编号:2797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797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d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