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抗耐药菌药物多粘菌素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0-09-14 14:28
   细菌耐药日益严重是医药健康和农畜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多粘菌素是由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产生的多肽类抗生素,以非核糖体肽形式合成,具有较强的抗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活性,是目前治疗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然而,多粘菌素的毒副作用极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在此,我们对多粘菌素的结构、合成相关基因、合成途径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为通过遗传改造创制新型低毒高效抗菌药物和提高多粘菌素产量提供思考方向。
【部分图文】:

多粘菌素,结构示意图


第3期1多粘菌素的结构多粘菌素主要包括A、B、C、D、E等组分,其中只有多粘菌素B(polymyxinB,简称PMB)、多粘菌素E(polymyxinE,简称Colistin)因毒性较低及抗菌活力较强被临床广泛应用[4]。多粘菌素的基本结构包括N末端的脂肪酸链和1个十肽,其中C端的7个氨基酸形成肽环(图1)。PMB和Colistin氨基酸序列相似,其区别在于PMB中6号位的氨基酸是D-Phe,而Colistin中相同位置是D-Leu。N末端的脂肪酸为6-甲基辛酸(MOA)或异辛酸(IOA)[5]。图1多粘菌素结构示意图Fig.1Structuresofpolymyxin2多粘菌素合成相关基因随着测序技术与基因组学的发展,众多物种的基因组序列被公开,大量的基因被识别,为对这些基因的结构、功能、表达和分布进行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矗目前已有5株多粘类芽孢杆菌进行了基因组完整序列分析。研究发现了多粘菌素合成酶基因簇及其相关基因,包括多粘菌素合成酶基因簇pmx(pmxABCDE)、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基因sfp、二氨基丁酸氨基转移酶基因ectB和相关调控基因spo0A和abrB。2.1多粘菌素合成酶基因簇多粘菌素合成酶由基因簇pmx编码。ChoiSK等人对P.polymyxaE681中多粘菌素A合成酶基因簇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pmx基因簇跨40.6kb的区域,包括pmxA、pmxB、pmxC、pmxD和pmxE5个开放阅读框,其中pmxC和pmxD编码运输蛋白,pmxA、pmxB和pmxE分别编码PmxA、PmxB和PmxE三个多肽,组成多粘菌素合成酶[6]。pmx基因簇及其编码的多粘菌素合成酶结构域示意图见图2。多粘菌素合成酶是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onribosomalpeptidesynthetase,NRPS)。NRPS是具有模块结构的多酶复合物,每个模块又含有不同的催化结构域,如氨基酸腺苷化结构域(adenylationdomain,Adomain)、缩合结构?

示意图,多粘菌素,结构域,合成酶


由5个模块与1个Cdomain组成。5个A结构域的特异性底物分别为Dab、Thr、Dab、Dab和Dab。根据多粘菌素的结构,多粘菌素合成过程中氨基酸装配的模块次序为PmxE-PmxA-PmxB,PmxE的最后1个Cdomain与PmxA的N端A-T-E结构域连接,PmxAC端的Cdomain与PmxBA-T-TE结构域的N端相连。PmxE的第3个模块中包含1个E结构域,表明P.polymyxaE681菌株产生的多粘菌素的第3个氨基酸是D-Dab。即polymyxinA[6]。PMB和colistin的第2个氨基酸均为L-Dab,所以在PMB和colistin合成酶中,第3个模块中无差向异构结构域。PMB合成酶第6个模块图2pmx基因簇结构及多粘菌素合成酶结构域示意图Fig.2GeneticstructureofpmxgenesanddomainorganizationofthePmxenzymes郭成林等.抗耐药菌药物多粘菌素生物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59

多粘菌素


fBSK3S)可致多粘菌素产量增加。敲除spo0A可使其失去产素的能力,可见Spo0A通过抑制abrB基因的转录,从而对多粘菌素的合成起间接性正调控作用,因此spo0A对多粘菌素的产生是必需的[11]。3多粘菌素合成途径多粘菌素由PmxA,PmxB和PmxE组成的(NRPS)合成。NRPS由Sfp激活。二氨基丁酸合成酶EctB催化L-天冬氨酸半醛产生二氨基丁酸,为多粘菌素的合成提供前体。二氨基丁酸与其他前体物质在具全活性的NRPS作用下按图4途径合成多粘菌素(图4)。多粘菌素由pmxC和pmxD编码的ABC转运蛋白PmxC和PmxD运输到细胞外。图4多粘菌素合成途径Fig.4Pathwayofpolymyxinsynthesis4多粘菌素的应用4.1抗菌作用多粘菌素的抗菌谱较窄但抗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显著,对处于静止期和生长繁殖期细菌均有较强抗菌作用,它可杀灭肠杆菌属、沙门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志贺氏菌属、不动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克雷伯氏菌属的细菌[15]。多粘菌素主要通过直接破坏细胞膜的方式杀灭细菌,不易产生耐药性。多粘菌素曾被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玻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多粘菌素因对耐药性革兰氏阴性菌具独特的作用而备受关注。例如耐药性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多种感染,包括肺炎、脑膜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均有抗性,而多粘菌素对其杀灭效果良好[16,17]。4.2抗内毒素作用除了具有抗菌活性外,多粘菌素还具有抗内毒素活性,在临床治疗内毒素休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15]。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外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脂多糖(LPS)。内毒素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引起炎症递质的释放,导致机体损伤或死亡。内毒素引起的脓毒症死亡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左佃光;马俊英;王博;黄洪波;刘静;张云;鞠建华;;非核糖体肽类化合物的组合生物合成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红玲;;非核糖体肽合成酶结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年2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燕;王真;何琪杨;;博来霉素族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9年01期

2 王岩;虞沂;赵群飞;孔毅;刘文;;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8年06期

3 王世媛;;非核糖体肽合成酶(NRPSs)作用机理与应用的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报;2007年04期

4 朱红裕;李强;;外源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策略[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1期

5 白林泉;邓子新;;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年02期

6 郑宗明,顾晓波,俞海青,梁凤来,刘如林;非核糖体肽合成酶主要结构域的研究进展[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年02期

7 明镇寰,潘建伟,朱睦元;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翔;尹松鹤;;浅谈药品微生物学发展与未来[J];生物技术世界;2014年02期

2 苏德模;张尔正;;药品微生物学专业组在珠海市举行扩大会议[J];中国药学杂志;1992年12期

3 ;第九次全国医学分子微生物学及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3年02期

4 AbubakrO.Nur,张钧寿,AsimF.Mustafa,ElallamA.Elawad;微生物学检定法评价不同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剂(英文)[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刘忠;;《药品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评介[J];青海医药杂志;1990年02期

6 樊德厚;;由不同意将头孢菌素类分“代”而联想起的一些问题[J];中国药学杂志;1986年08期

7 吴水华;尤洁;柯伙钊;王翠;陈梁军;;多粘菌素E检测方法的研究新进展[J];海峡药学;2014年04期

8 解庆镔,顾吉林;硫酸多粘菌素E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J];抗生素;1988年01期

9 樊德厚;;关于进口多粘菌素包装说明的问题[J];中国药学杂志;1965年09期

10 常晓菲;王宏;王静;刘官军;;硫酸多粘菌素B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J];北方药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颖;邓阳;马万君;顾毓秀;张毕奎;;多粘菌素B的PK/PD及肾毒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A];第九届全国治疗药物监测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2 高燕渝;俞汝佳;吕晓菊;;多粘菌素B等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A];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姣;赖耀文;谷金灿;田丹;乔星;刘宏民;;利斯的明化学生物合成路线的初步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陈迁 ;梁蓓蓓 ;李悦 ;牛卉 ;邸秀珍 ;储晓蒙 ;白艳 ;汶柯 ;刘旭 ;王瑾;王睿;;多粘菌素肾毒性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系统评价[A];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3年

5 孙占奎;;化学合成新思路与已有抗菌药物的结构改造[A];第十三届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特约撰稿 徐铮奎;多粘菌素重出江湖?[N];医药经济报;2016年

2 ;抗耐药菌药物研究的三大策略[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周飞 李燕;天然产物抗耐药菌药物化学研究取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8年

4 冬言;多粘菌素M喷雾剂存在致命危险[N];中国医药报;2007年

5 记者 胡其峰;组合生物合成研究获重大突破[N];光明日报;2014年

6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谈弋;庆大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揭示[N];健康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思童;林可霉素生物合成的高产及硝酸盐效应机制解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2 尚广东;基因工程组合生物合成[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1年

3 李敏;一. 力达霉素(C-1027)生物合成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性质研究 二. 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型基因在黑曲霉中的表达[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4 刘文;关于新型烯二炔类抗肿瘤抗生素C-1027的生物合成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5 严威;球毛壳菌生物碱的生物合成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真真;电化学法研究硫酸多粘菌素B与磷脂的相互作用[D];郑州大学;2011年

2 张翎;过氧化氢酶和多粘菌素E协同作用多粘类芽孢杆菌致死机理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6年

3 张莉婷;多粘菌素E血药浓度LC-MS/MS测定方法建立及其药动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4 连榕;庆大霉素生物合成特色基因克隆与表达的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5 华熠;共生曲霉菌D来源的聚酮类化合物及其生物合成初探[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6 雷秀云;基于RNA-Seq技术的竹红菌甲素和20-羟基蜕皮甾酮的生物合成研究[D];苏州大学;2017年

7 刘晓彤;蛋白酶体抑制剂syrbactins的组合生物合成和prenylisatin的异源表达[D];山东大学;2019年

8 刘焱;新PoTeM类天然产物的发掘与生物合成[D];山东大学;2019年

9 陈锡玮;真菌免疫抑制剂霉酚酸侧链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8年

10 张新宇;来源于肠杆菌的巨大套索多肽的生物合成[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18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18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