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17 09:45
   目的:探讨分析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在治疗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GD)时导致粒细胞缺乏症(ATD-induced agranulocytosis,AIA)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总院及安徽省立医院南区使用ATD治疗的6712例GD患者资料,依据是否发生AIA分为观察组(AIA组,共32例)和对照组(非AIA组,共6680)。统计分析AIA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并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为初次治疗、病情程度、治疗前粒细胞计数、所用药物为甲硫咪唑(Methimazole,MMI)或丙硫氧嘧啶(Propylthiouracil,PTU)、初始用药剂量和过敏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行Binary Logistics回归分析以规避混杂因素的干扰,探讨AIA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完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IA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6712例接受ATD治疗的GD患者共发生AIA32例,发生率为0.48%,临床表现包括乏力感28例,发热22例,咽痛24例,咳嗽7例,皮肤感染1例和牙龈炎1例,另外4例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由随访血常规时发现,经停用ATD,予以升白药物、糖皮质激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抗生素等治疗后,31例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水平,1例69岁患者因严重肺部感染而自动出院,最终死亡,死亡率3.13%。32例中有24例发生在初治期(7-58天),占75.00%,5例发生在减药期(3-8月),占15.63%,3例发生在维持期(10-20月),占9.37%,初治期占比显著高于减药期和维持期(P0.05)。(2)AIA危险因素分析:①通过单因素分析两组各因素,结果显示两组间在年龄、初治、病情程度和初始用药剂量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进一步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两组在年龄、初治和初始用药剂量方面具有差异,即年龄≥60岁、初次治疗和初始治疗高剂量是A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AIA发生率较低,多发生在药物初治期,主要临床表现为感染症状,但部分患者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一旦AIA发生需立即停用ATD和对症治疗,大多数预后较好,死亡率较低;(2)年龄≥60岁、初次治疗和初始治疗高剂量药物治疗是AIA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老年和初次治疗患者使用ATD治疗时需注意控制用药剂量,注意监测血常规。
【学位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6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柴晓峰;连小兰;;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导致粒细胞缺乏症3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17年03期

2 王豪;;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中医辨证论治[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7年08期

3 高广义;曾文前;吴正东;姚炳华;张亚明;金英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感染相关性粒细胞缺乏症27例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年21期

4 吴学东;井远方;温建芸;陈丽白;裴夫瑜;;C-反应蛋白及部分细胞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合并感染时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3年24期

5 尹新苏;李桃;张红梅;张虎田;;粒细胞缺乏症患者57例护理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2年06期

6 钱筠;刘复强;吴轶苹;;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情况的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3期

7 周桂花;黄慧兰;;32例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体会[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06期

8 潘艳君;;巯甲丙普酸致粒细胞缺乏症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9 张树平;李立宏;;药源性粒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研究现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丛琳;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4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佳丹;邱峰;朱深银;;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案例分析[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2 杨佳丹;邱峰;朱深银;;1例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案例分析[A];第五届临床药学实践案例分析与合理用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志红;;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4 张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A];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孙春萍;;12例粒细胞缺乏症的分析及护理对策[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专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芦惠;宋培红;黄先玫;王洁华;;儿童粒细胞缺乏症(附24例报告)[A];2007年浙江省儿科学、小儿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如泉;林淑芬;;抗甲状腺药物所致粒细胞缺乏症临床研究概况[A];第八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朱瑾;陈静;许良;;1例甲亢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案例分析及治疗体会[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张真稳;朱妍;王艳;;甲亢患者应用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李惠平;贾廷珍;张淑兰;马力文;;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救治与预防(附67例临床报道)[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欣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9年

2 魏开敏;警惕他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董飞侠;茜草预防和治疗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4 郑叶;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诊断要点[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5 郝叶;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6 赵春艳;引起白细胞减少症及粒细胞缺乏症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魏开敏;抗甲状腺药致粒细胞缺乏症[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李敏华;安乃近替代传统NSAIDs?[N];医药经济报;2016年

9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 罗学宏;服用他巴唑当防粒细胞缺乏症[N];大众卫生报;2001年

10 小边;六种兽药不能使用[N];新疆科技报(汉);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婷婷;抗甲状腺药物致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9年

2 张鹏鹏;725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D];兰州大学;2019年

3 阮燕萍;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者发热及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井远方;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部分细胞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0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20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b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