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啉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分子对接及抗抑郁活性
【学位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14;R965
【部分图文】:
21图1 锁-钥模型( lock-key model)与诱导契合模型( induced fit model)1.4 抗抑郁应激模型1.4.1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FST)FST 实验是将小鼠制造出类似于抑郁症患者的行为从而来评价抗抑郁药效果的实验。首先将小鼠放入一个盛水的不能逃脱的容器中游泳,刚开始小鼠反应激烈试图逃跑,一段时间后由于逃跑无望而放弃挣扎,产生了一个不动的状态,而小鼠的这种状态类似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状态。在此种状态下通过给于定量的抗抑郁药,可以明显减少此种类似于抑郁的不动状态的时间。该实验操作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抗抑郁药的初筛选选。1.4.2 小鼠悬尾实验(TST)TST实验是诱导小鼠行为改变的实验。将小鼠的尾端固定后使其倒悬于高处,使小鼠立即产生逃脱行为,一段时间后放弃挣扎,最后不动。小鼠在实验中产生的不动行为类似于精神抑郁状态。该试验也可用于筛选具有较好抗抑郁效果的药物,具有灵敏性高,操作时间短,试验简单等特点。1.5 研究内容及创新本课题在前期的工作基础上
4b 和受体对接 5b 和受体对接图 3.2 目标化合物与受体对接图Fig 3.2 The target compound docking with receptor如上图可知,4a 与受体的 Gln 34 ARG 30 PHE 253 TYR 100 LEU 25 ALA 319PHE 320 ILE 111 共 8 个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5a 与受体的 VAL33 GLN34 ARG30PHE253 LEU29 PHE320 LEU25 ALA319TYR108 ILE111 共 10 个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4b 与受体的 ASP404 PHE253 GLN34 LEU25 LEU29 PHE 320 ILE111 共 7 个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5b 与受体的 GLN34 PHE253 ARG30 ALA319 LEU25 ASP404TYR107 TYR108 ILE 111 共 9 个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目标化合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氨基酸残基数量越多,结合越稳定。因此可以初步判断目标化合物 5a 的抗抑郁活性最好。
实验方法与结果验前 24 h 将选取的已适应环境的实验小鼠放入装有 25 ℃蒸馏水游泳,5 min 后将小鼠取出后擦干放回笼中,实验前 12 h 禁食,自由小鼠随机分成 6 组,每组 10 只,分别设定为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组(氟西汀),4a 给药组、4b 给药组、5a 给药组、 5b 给药组。n 按 20mg/kg 的剂量灌药。给药后的实验小鼠放入装有25 ℃蒸馏水的烧杯中使其强迫游泳,放弃挣扎时记录小鼠后4 min 内的累计不动时间(即小鼠后肢不动但身体却保持漂浮不动的累计时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东海;张以忠;郑中华;;2’,4’-二羟基查尔酮类化合物的抗抑郁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年05期
2 王连芝;刘树民;;中药抗抑郁活性成分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06期
3 金洪国;周敏;何松彬;唐维国;;2’,4’,6’-三羟基查尔酮衍生物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年01期
4 周本宏;冯琪;李小军;王慧媛;刘敏;黄付伟;王高华;胡先明;;罗布麻叶抗抑郁活性部位的筛选[J];中国药师;2007年12期
5 王君明;张月月;张蓓;屈凌波;崔瑛;;牡丹皮水提物抗抑郁活性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7期
6 郑梅竹;李杰帅;范亚军;刘春明;;金丝桃苷等5个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抑郁活性筛选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05期
7 冀呈雪;张建军;;东莨菪碱在小鼠模型上的抗抑郁活性[J];药学学报;2011年04期
8 李云峰,刘艳芹,杨明,王恒林,赵毅民,罗质璞;无毒棉籽水提物中抗抑郁活性成分的筛选研究[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2004年03期
9 邬钢;黄荣清;肖炳坤;杨建云;;褪黑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抑郁活性[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2期
10 石金城;闫显光;刘媛;夏超;张惠云;魏盛;李自发;祁超;张桂森;;元宝草抗抑郁活性部位筛选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施琦渊;远志质量控制及糖酯类成分的抗抑郁活性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2 石晓伟;木果楝柠檬苦素的质谱分析与抗抑郁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3 王松林;苯并二噁烷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卓贤;吗啉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分子对接及抗抑郁活性[D];南华大学;2019年
2 龚颖珍;元宝草总呫酮的抗抑郁活性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孙黎黎;栀子抗抑郁活性部位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吴迪;肉桂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抑郁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5 陶源;吗氯贝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抑郁活性[D];南华大学;2013年
6 李孟秋;黄秋葵种子抗抑郁活性及机制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年
7 时等;MT抗抑郁活性筛选及其质量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鲍艳莉;苔黑酚葡萄糖苷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筛选[D];云南大学;2015年
9 卢律;新的苯茚胺类似物的设计合成及抗抑郁活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10 王克军;抗抑郁活性成分CTN986及其结构类似物的合成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8393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39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