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核苷类化合物体外抗HBV活性、作用机制及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初步鉴定

发布时间:2020-10-24 11:28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增加,并且HBV感染传播途径多,发病过程长,发病机制复杂,对人类健康早已产生了严重威胁~([1])。目前,抗HBV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酸)类似物[necleoside(acid)analogues,Nas]。这两类药物虽能抑制HBV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肝细胞核内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且长期服用会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所以很难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2])。因此寻找安全高效的治疗药是目前相关科研者的共同目标,我们课题组设计了新型核苷类化合物GY001-GY005。本课题旨在对GY001-GY005这五个化合物进行抗HBV活性筛选,针对活性较好的化合物对其抗HBV机制进行探索,并进行了大鼠血浆中代谢物鉴定实验,为化合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课题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野生型转染HBV基因的HepG2.2.15细胞和对拉米夫定耐药HBV基因的HepGRL1细胞为筛选模型,选用浓度为20μM的拉米夫定(3TC)作为阳性药~([3])。以HBsAg和HBeAg为指标对这5个化合物进行体外抗HBV活性比较,并检测其对细胞上清液及细胞内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选出活性最好的化合物探讨其抗HBV机制。在此基础上,对活性最好的化合物GY005进行大鼠血浆中代谢物鉴定实验,为此类化合物后期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奠定基础。本研究共分三部分,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化合物GY001-GY005体外抗HBV活性研究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分析法检测化合物对HepG2细胞的毒性,计算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_(50));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药物作用于细胞6天后上清中的HBsAg、HBeAg的变化,比较5个化合物对HBV抗原表达量的抑制作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FQ-PCR)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6天后,化合物对细胞内及细胞上清中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计算出化合物对HepG2.2.15细胞和HepGRL1细胞上清中及细胞内HBV DNA拷贝数的抑制率,再与阳性药物抑制率比较,判断其体外抗HBV效果。第二部分GY005抗HBV作用机制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everse T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GY005对HepG2.2.15细胞HBV聚合酶(Polymerase,P)基因mRNA表达活性的影响。HepG2.2.15细胞培养于6孔细胞板,设定给药组、阳性组和空白组,6天后收集细胞并提取RNA,反转录后进行RT-PCR,最后对PCR产物进行图像采集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第三部分GY005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初步鉴定选取SD大鼠,GY005用CMC-Na匀浆,灌胃给药后眼眶采血,分离血浆,通过LC-MS/MS检测其代谢物,对数据分析并与标准品进行比较,从而初步确定代谢物。结果:1.通过MTT法检测,GY001-GY005体外对HepG2细胞的毒性均较小,其CC_(50)均大于500μM。2.ELISA法检测同浓度(1μM)的GY001-GY005对HepG2.2.15和HepGRL1细胞抗原的抑制率,结果显示GY001-GY005对HBV抗原的分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GY005活性稍好。3.FQ-PCR法结果显示,GY001-GY005均能显著降低细胞上清液和细胞内HBV DNA水平,且对其拷贝数的抑制率均呈浓度依赖性。对HepG2.2.15细胞给药6天,GY005活性较为突出,1μM的GY005对HepG2.2.15细胞上清和胞内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为81.07%(p0.01)、71.85%(p0.01),3TC组对其抑制率约为75%;对HepGRL1细胞给药6天,作用最突出的依然是GY005,1μM的GY005对HepGRL1细胞上清和胞内HBV DNA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2.97%(p0.01)、80.05%(p0.01),3TC组对其抑制率约为20%。4.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经GY005作用之后的细胞内HBV P基因mRNA条带亮度显著降低。说明GY005可抑制HBV-P基因mRNA的表达。5.LC-MS/MS检测结果表明,大鼠灌胃给药GY005 2h后体内代谢物有GY001、GY002以及GY003,含量都比较少,而原型(GY005)基本完全水解。结论:1.GY001-GY005化合物毒性均较小。2.GY001-GY005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HBV的作用,其中活性最好的是GY005,其作用机制为转录水平抑制HBV P基因mRNA的表达。3.GY005在大鼠体内易水解,水解代谢物有GY001、GY002和GY003。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65
【部分图文】:

结构式,转染,耐药型,拉米夫定


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 GY001-GY 和转染人野生型 HBV 病毒 He存。转染人拉米夫定耐药型 HB王庆端研究员构建和保存。005 由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03 和 GY005 用 DMSO 溶解至 1(DMSO:H2O=1:1)溶解至 100

抑制作用,阳性对照,细胞


16图 1.2 GY001-GY005 作用 HepG2.2.15 细胞 6 天对 HBV DNA 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 < 0.05,**P < 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P < 0.05,□P < 0.01

电泳图,基因,电泳,细胞培养


图 2.1 HBV P 基因 mRNART-PCR 电泳结果图M:DNA Marker1a 和 1b:3TC + GAPDH2a 和 2b:Control + GAPDH3a 和 3b:GY005 + GAPDH GY005 在 HepG2.2.15 细胞培养中对 HBV P 基因 mRNA 影响(X_±S,Groups Concentration(μM) HBV P gene/ GAPDControl / 0.56±0.383TC 20 0.37±0.05*GY005 1 0.29±0.14*照组,*P < 0.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晓菲;马丽娜;柳雅立;魏飞力;吴云;陈新月;;39例成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基因变异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年05期

2 李祥;胡超;王太武;张耀;李亚斐;;HBV宫内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7年16期

3 杨明博;王建军;;大剂赤芍治疗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1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7年13期

4 徐龙;吴敏;邹鲁;朱龙川;范声春;张伟;徐贞秋;;江西部分地区慢性HBV感染的家族聚集性分析[J];江西医药;2017年09期

5 谢萍;刘攀;;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58期

6 占劲松;;20例孕期女性口服替比夫定片抗HBV治疗的母婴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32期

7 黄跃;兰小玲;魏乾华;;HBV阳性孕妇鼻出血64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年05期

8 冯艳青;陈威巍;刘佳;刘振红;杨俊连;杨宁;吕平;毛远丽;;HBV感染者肝移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9 王永梅;;HBV感染与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年01期

10 石宝琳;王聪;;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HBV感染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阚方明;HBV相关肝纤维化组织的蛋白质组学和转录组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7年

2 兰林;HBV准种特性及其与干扰素治疗关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3 赵桂琴;素馨花化学成分及抗HBV活性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4 王宇平;HBV拉米夫定耐药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及感染性克隆的建立[D];福建医科大学;2008年

5 靳自学;HBV转基因小鼠肝脏纤维化的免疫学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何英利;不良结局家族聚集性HBV感染的宿主因素研究[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7 徐城;HBV相关肝细胞肝癌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谢琴秀;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组织学中重度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9 龚玲;超深焦磷酸测序分析HBV准种异质性及其与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应答的关系[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10 黄顺梅;免疫抑制剂处理建立HBV持续复制小鼠模型及其免疫学机制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亚娟;新型核苷类化合物体外抗HBV活性、作用机制及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初步鉴定[D];郑州大学;2019年

2 蒙明虑;广西高中生HBV和HCV感染血清流行病学调查[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3 李艳艳;胆汁酸受体FXR调节HBV的表达及分泌[D];河南大学;2016年

4 顾桂颖;多发性骨髓瘤与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段彪;HBV在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内的培养研究[D];大理学院;2012年

6 丁坤;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抗HBV病毒疗效对比及不良反应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汪琼;草药扛板归抗HBV及保肝活性的初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8 张鑫;角蛋白18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9 许文俊;淋巴瘤与其他实体瘤HBV感染及化疗相关HBV再激活临床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10 张冰;肝癌切除术的HBV再激活及其影响因素[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4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54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9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