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狂犬病毒衍生肽的阿霉素脑靶向胶束的制备及其抗脑胶质瘤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01:45
   脑部疾病治疗药物普遍面临因透过血脑屏障效率低而发挥药效不理想的状况,并伴有全身毒副作用大等问题。我们将狂犬病毒糖蛋白衍生肽15(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derived Peptide 15,RVG-15)肽连接于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Polyethylene glycol-Distearoyl phosphoethanolamine,PEG-DSPE),合成了脑靶向载体狂犬病毒糖蛋白衍生肽-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DSPE-PEG_(2000)-RVG-15)以能解决小分子化学药物入脑瓶颈问题和降低其全身毒副作用。首先通过一步自组装法,使用脑靶向载体DSPE-PEG_(2000)-RVG-15包封阿霉素制备纳米胶束。胶束粒径大小为14.19±0.21nm。胶束的包封率为94.76%;载药量为14.43%。体外释放研究提示在肿瘤pH较低的微环境下该聚合物释放药物的效率比其他正常环境下高。脑胶质瘤C6细胞对阿霉素(DOX)RVG-15-PMs的摄取效率明显高于DOX溶液,且C6细胞对DOX RVG-15-PMs的摄取具有明显时间依赖性。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DSPE-PEG_(2000)-RVG-15材料的细胞毒性发现,在24小时或48小时的培养后,样品的浓度在0.01到1000 ng/ml之间,细胞活力均超过80%。划痕实验发现:划痕宽度顺序为DOX RVG-15-PMsDOX溶液空白RVG-15-PMS≈对照组。体内脑靶向性功能发现:在注射DSPE-PEG_(2000)-RVG-15的0、4和24小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鼠脑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建立成功的25只小鼠种瘤后7天,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空白RVG-15-PMs组、DOX溶液组、DOX RVG-15-PMs组和未接种肿瘤的对照组等5组。除未种瘤的对照组小鼠外,DOX RVG-15-PMs组小鼠体重下降明显低于其他3组。给药后第14天,除对照组外,DOX-RVG-15-PMs组脑水肿明显低于其他3组。HE染色发现生理盐水组、空白RVG-15-PMs组、DOX溶液组肺、肝组织有一定程度的血管浸润和转移,但DOX-RVG-15-PMs组未见异常。采用TUNEL法检测发现:DOX RVG-15-PMs组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凋亡,DOX组有少量凋亡,而空白组和RVG-15-PMs组则几乎没有凋亡。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使用脑靶向载体DSPE-PEG_(2000)-RVG-15包封阿霉素制备的纳米胶束,对生物体无显著影响,并可以有效的穿过BBB,在体外细胞水平上与体内动物水平上均有一定的抗脑胶质瘤作用。
【学位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43;R739.41
【部分图文】:

抗肿瘤抗生素,药理活性,硕士论文,靶向


中国医科大学学位硕士论文[10-12];(4)抗生素类药物的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产生[13-15]。药物g delivery system,DDS)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药理活性并减少生[16],新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发展加快了新药上市的步伐,尤其研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设计抗肿瘤抗生素的新型 DDS 以解决、靶向等问题,充分发挥该类药物的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热点之一。霉素(DOX)简介

示意图,示意图,去离子水,粉末


图 1.1. 合成 DSPE-PEG-RVG-15 的反应示意图称取 19 mg DSPE-PEG2000-MAL、30 mg RVG-15-Cys 于 10 ml pH8 的 HEPEs缓冲液中,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反应 16 h,反应式如图. 1-1 所示。反应结束后,装入截留分子量为 12000 的透析袋去离子水中透析 24h。液体冷冻干燥得到DSPE-PEG2000-RVG-15 粉末[8]。2.2.2 DSPE-PEG2000-RVG-15 的表征2.2.2.1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化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TOF-MS)称取制得 DSPE-PEG-RVG-15 粉末与两种反应物 DSPE-PEG2000-MAL、RVG-15-Cys 各 10 mg,分别加入去离子水 1 mL 配成 10 mg/mL 的溶液,涡旋,按 IAA 基质与待测物的比例为 1:1(v:v) 进行混合,点板[14]。2.2.2.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谱图,谱图,硕士论文,学位


-1.RVG-15-Cys的MALDI-TOF-MS谱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永兴;周舒;;卡氮芥与铜铁制剂联合用于抗脑胶质瘤的动物实验[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1993年03期

2 崔玉琼;杨海城;;中药活性成分抗脑胶质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3年03期

3 尉双玲;王晓娟;窦长武;;Dendritoma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4 李明军;李英夫;吴雁;杨福义;王维峰;宣兆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载体促进紫杉醇粒抗脑胶质瘤作用的实验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5年02期

5 ;颅脑[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5年01期

6 窦长武;;树突状细胞介导的抗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冯大勤,黄祜鸿;抗CD_3单克隆抗体、rIL-2协同活化PBMC抗人脑胶质瘤的体外实验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8 史泓浏;陈忠平;;人树突状融合细胞诱导体外抗脑胶质瘤活性的研究[J];中国神经肿瘤杂志;2004年03期

9 缪伟锋;吴一平;喻永涛;姚建社;羊正祥;;载多烯紫杉醇的转铁蛋白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抗脑胶质瘤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年12期

10 王勤;王传栋;李红梅;马丽霞;刘阳;;抗脑胶质瘤缓释植入剂体外释药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2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琨;硒代胱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抗脑胶质瘤机理及神经保护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明峰;基于狂犬病毒衍生肽的阿霉素脑靶向胶束的制备及其抗脑胶质瘤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2 陆敏丹;多功能纳米粒子的构建及其抗脑胶质瘤研究[D];厦门大学;2017年

3 詹文刚;四味消瘤饮抗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4 朱丽华;病毒巨噬细胞炎性蛋白ⅡN端肽抗脑胶质瘤作用及分子机制[D];蚌埠医学院;2015年

5 刘小军;新型噻唑烷酮化合物抗脑胶质瘤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臧元帅;九味通窍汤抗脑胶质瘤的有效部位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7 李春晖;树突状细胞瘤苗抗脑胶质瘤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8 郭庆东;脑胶质瘤患者抗胶质瘤抗体的检测和筛选[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853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53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