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新型抗流感病毒应急药物GZ830处方前关键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7 22:19
   目的:GZ830为新实体化学药物,初步研究表明其有抗流感病毒作用,本研究首先对GZ830进行系统的处方前研究,充分考察其理化性质、建立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考察其降解规律,根据研究结果选择合适的剂型,并对制剂的处方工艺进行研究,优化处方工艺,最后对制备的制剂进行稳定性考察,意在设计并制备得到安全可靠稳定的GZ830制剂。方法:1.首先对原料药特性研究,以肉眼观察、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充分观察GZ830的外观性状;X射线粉末衍射考察原料药的晶型,分别用毛细管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测熔点;在常温条件下,使GZ830溶于不同的溶剂中,考察其溶解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测定A值,根据朗伯比尔定律计算得到GZ830紫外吸收系数;将GZ830置于不同湿度环境下,考察其吸湿性;采用2015版中国药典干燥失重法考察GZ830的干燥失重;采用摇瓶法测GZ830的lgP;分别采用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821第三法、0801项对GZ830进行重金属、氯化物检查。2.其次是分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以色谱峰保留时间、分离度、对称因子和理论塔板数等为考察指标,对检测波长、色谱柱、流动相、柱温、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筛选,建立GZ830原料药含量及有关物质的HPLC检测方法;通过精密度、线性、耐受性、系统适应性、专属性、重复性等实验进行方法学的验证;用DAD检查色谱峰的纯度,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降解产物的结构确认。3.探究GZ830降解规律探究,制备一系列不同pH值的GZ83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供试样品溶液并进行高温灭菌,考察GZ830在不同pH条件下的降解情况;将GZ830水溶液置于不同温度下,考察其在不同温度下的降解情况;将浓度约为2.5mg/ml的GZ830水溶液置于常温条件下68T,考察其降解规律。4.进行GZ830掩味微丸的工艺研究,将辅料与GZ830按照1:1进行混合,压片,在加速条件下考察原辅料相容性;以上药率、含水量、微丸稳定性为指标,分别对上药参数和处方工艺进行的摸索,得到了最优的流化床上药参数和处方工艺;按最工艺参数和处方制备GZ830掩味微丸,以口感为目标考察其掩味效果;以外观、含量为考察指标进行加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结果:1.GZ830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特殊气味,熔点为207.37oC,易溶于水和甲醇且在水中的紫外吸收系数为207干燥失重率为0.015%且无引湿性,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实验结果为-1.05~0.39,表明GZ830可开发为口服固体制剂。2.建立了HPLC法用于测定GZ830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学验证结果显示,选定的HPLC色谱方法在160~1200μg/ml范围内,GZ830浓度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专属性良好,满足测定的需求。3.降解实验表明,GZ830在蒸馏水中稳定性比在缓冲溶液中稳定;其水溶液在常温条件下主药易水解,在加热条件下易降解为N-N转移产物;GZ830不宜开发为口服液体制剂;4.最佳的上药参数及处方工艺制备得到的GZ830载药微丸,上药效率高,重复性好;在包衣增重为10%条件下,采用水溶性材料包衣,掩味效果差,采用Eudragit E PO包衣,成功掩味,但制剂稳定性差。结论:GZ830不宜开发为包衣微丸制剂。
【学位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R943
【部分图文】:

原料药,粉末,研究观,长柱状


GZ830粉末Figure2-1GZ830powder原料药的特性研究

显微镜下,外观,长柱状


22图 2-2 显微镜下GZ830 外观Figure 2-2 Appearance of GZ830 under the microscope电子显微镜观察子显微镜可清晰地观察到 GZ830 粉末的外观见图 的视野(图 a)中,观察到粉末多呈现长柱状;在样品(图 b)中可清晰的看到原料药的长柱状结构,表面

视野,外观,扫描电镜,衍射峰


图 2-3 GZ830 扫描电镜下外观(a.放大 3000 倍视野,b.放大 10000 倍视野)Figure 2-3 Appearance of GZ830 under the microscope(a.Powder magnified 3000 times,b.Powdermagnified 10000 times.)3.2 X 射线粉末衍射GZ830 的 X-射线粉末衍射图(图 2-4)中以 2θ角为横坐标,纵坐标为吸收峰强度。结果显示 GZ830 原料药在反射角 2θ为 5.020o处存在强衍射峰,分别在 13.029o、14.290o、15.095o、16.092o、16.336o、19.266o、20.579o、21.543o、26.210o处存在 系列弱的衍射峰,这些特征衍射峰的存在,确定 GZ830 为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鹏辉;曲新艳;周喆;王升启;;中药复方抗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年03期

2 李莉;杨子峰;;板蓝根抗流感病毒多靶点研究思路综述[J];新中医;2014年03期

3 彭绍忠;李耿;秦臻;苏子仁;张奉学;赖小平;;广藿香不同提取部位体内抗流感病毒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年11期

4 杨晓波;赵平平;王瑞丰;;巨噬细胞抗流感病毒的非特异性免疫机制研究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李世宏;梁纪兰;杨锐乐;严作廷;王东升;兰菁;;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07年05期

6 张晓菊,王红艳,吴媛;抗流感病毒的中药研究[J];浙江畜牧兽医;2005年05期

7 郑从义,屈三甫,彭方,段晓红,彭珍荣;细菌转化黑色素的抗流感病毒作用[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9年01期

8 陈树声,冯崇慧;咳感灵抗流感病毒研究[J];现代应用药学;1997年01期

9 江紫生;胡起;汪泱;彭民;;满山香诱生干扰素抗流感病毒的实验研究[J];江西医药;1988年05期

10 ;抗流感病毒物質初篩方法的研究[J];科学通报;196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钝;5-羟基-6-溴吲哚-3-羧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2 赵燕芳;5-羟基-1H-吲哚-3-羧酸乙酯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病毒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3 郭渊;氨基葡甘露聚糖抗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4 王玉涛;中药臭灵丹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分离及其药效机制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5 卫飞;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抗流感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6 钟菊迎;透邪解毒法抗流感病毒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7 庞佶;抗流感病毒天然产物的筛选及其抗病毒活性的评价[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8 田莉;中药中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及其抗流感病毒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康;抗流感病毒和EV71新靶标及新药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10 谢元超;以神经氨酸酶为靶点的抗流感病毒先导化合物的发现[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晓錡;新型抗流感病毒应急药物GZ830处方前关键技术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年

2 杨洛萍;青果化学成分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8年

3 赖艳妮;基于系统药理学的莪术有效成分抗流感病毒的物质基础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8年

4 肖春霞;黔产南板蓝根中抗流感病毒化学成分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5 张敏聪;抗流感病毒中和抗体克隆与改造新方法探索研究[D];广州医科大学;2018年

6 张兵;白及菲类化合物抗流感病毒药效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8年

7 黄敏;金银花抗流感病毒谱—效相关评价系统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张聪佴;马兰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研究[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张万德;一种双靶点抗流感病毒抑制剂的合成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10 吴灵威;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生化机理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87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887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d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