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包载替莫泊芬的VES-g-CSO/TPGS-RGD纳米给药系统用于抗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20:29
  抗肿瘤光动力治疗的主要困难之处在于光敏剂的溶解度低,易聚集且肿瘤选择性较差。因此,本课题选用两亲性聚合物材料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接枝壳寡糖(CSO),以及RGD多肽修饰的聚乙二醇维生素E琥珀酸酯(TPGS)两种载体材料(VES-g-CSO和TPGS-RGD),以光敏剂替莫泊芬(Temoporfin,mTHPC)为模型药物,制备具有主动靶向性的 mTHPC@VES-g-CSO/TPGS-RGD 纳米粒(RGD-NPs),以期增加 mTHPC 在肿瘤部位的积累,提高抗肿瘤光动力治疗的疗效。通过考察RGD-NPs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外抗肿瘤疗效,为RGD-NPs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课题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 mTHPC@VES-g-CSO/TPGS和mTHPC@VES-g-CSO/TPGS-RGD两种载药纳米粒(NPs和RGD-NPs)。水溶液中RGD-NPs粒径在144.9 nm左右,Zeta电位为33.3 mV,由透射电镜及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可知RGD-NPs呈均匀球形;NPs和RGD-NPs的载药率分别为1.98%和2.24%;体外释放结果表明,两组载药纳... 

【文章来源】: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光动力疗法概述
        1.1.1 PDT治疗肿瘤的发展历程
        1.1.2 PDT治疗肿瘤的作用机制
        1.1.3 PDT的基本要素
        1.1.4 PDT的给药策略
    1.2 纳米给药系统概述
        1.2.1 纳米给药系统在PDT中的应用
        1.2.2 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1.3 课题立项依据
第2章 包载mTHPC的VES-g-CSO/TPGS-RGD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与仪器
        2.2.2 空白纳米粒的制备
        2.2.3 载mTHPC纳米粒的制备
        2.2.4 包封率及载药率的测定
        2.2.5 载mTHPC纳米粒的形态学表征
        2.2.6 载mTHPC纳米粒的体外累积释放
        2.2.7 载mTHPC纳米粒的单线态氧产率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载mTHPC纳米粒的理化性质表征
        2.3.2 载mTHPC纳米粒的形态
        2.3.3 载mTHPC纳米粒的体外释药特性
        2.3.4 载mTHPC纳米粒的单线态氧产率
    2.4 小结
第3章 包载mTHPC的VES-g-CSO/TPGS-RGD纳米粒体外抗肿瘤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2.1 材料与仪器
        3.2.2 U87MG细胞的培养
        3.2.3 载mTHPC纳米粒在U87MG细胞内单线态氧的产生
        3.2.4 U87MG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与细胞器定位
        3.2.5 载mTHPC纳米粒对U87MG细胞的毒性测定
        3.2.6 载mTHPC纳米粒对U87MG细胞凋亡实验
        3.2.7 U87MG肿瘤球的渗透与抑制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U87MG细胞内的单线态氧产率
        3.3.2 U87MG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与细胞器定位
        3.3.3 载mTHPC纳米粒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
        3.3.4 细胞凋亡检测实验结果
        3.3.5 肿瘤球的渗透与抑制实验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包载mTHPC的VES-g-CSO/TPGS-RGD纳米粒体内抗肿瘤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材料与仪器
        4.2.2 皮下荷U87MG瘤裸鼠模型的建立方法
        4.2.3 活体成像示踪纳米粒在皮下荷瘤裸鼠体内分布实验
        4.2.4 抗脑胶质瘤初步药效学实验
        4.2.5 体内安全性评价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活体成像活示踪纳米粒在皮下荷瘤裸鼠体内分布情况
        4.3.2 抗脑胶质瘤初步药效学评价
        4.3.3 体内安全性评价
    4.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构建和MRI研究进展[J]. 李颖,马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05)
[2]光动力疗法对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研究[J]. 侯国芳,刘艳,张霄蓓,刘晶晶,张晟,张瑾.  中国全科医学. 2013(27)
[3]光动力疗法及光动力治疗研究应用[J]. 白定群.  中国医药科学. 2012(20)
[4]表面修饰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J]. 于莲,崔丹,应晓英,杜永忠.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11(02)
[5]快速建立裸鼠胶质瘤模型的实验研究[J]. 李承科,霍钢,郑履平,唐文渊,肖刚,兰胡翔,张旭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6]肿瘤光动力疗法研究进展[J]. 沈彬,刘樑,赵承梅,陈平.  继续医学教育. 2005(06)
[7]肿瘤光动力疗法的光敏剂研究进展[J]. 黄卓正.  医学文选. 2000(06)
[8]单重态氧化学 Ⅷ.类卟啉稀土配合物光敏化产生单重态氧的ESR研究[J]. 孙文芳,董世明,王夺元,乐加昌,万谦,李美芬,庞素珍.  化学学报. 1997(07)
[9]锌酞菁脂质体引起小鼠肝脏光动力损伤的超微结构研究[J]. 周传农,池顺姬,邓津生,梁军林.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1995(03)



本文编号:2911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2911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