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手性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B6抗肿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7 01:03
  实验目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化学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可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并减少癌症复发的方法,在临床上常用于癌症的治疗。但是由于治疗过程中会出现耐药性和药物的副作用,影响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本实验探讨了本课题组合成手性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B6在体外细胞和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和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肿瘤药物及进一步研究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提供了参考。实验方法:MTT法检测化合物B6体外抗肿瘤活性并且比较不同构型的B6体外抗肿瘤活性;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形态的影响;LDH试剂盒检测(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内LDH含量的影响;激光共聚焦观察(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骨架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内ROS含量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内线粒体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S)-B6对HCT116和HT-2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手性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B6抗肿瘤机制研究


噻唑烷二酮结构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二酮,糖尿病


手性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B6抗肿瘤机制研究4图1-2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机制胰岛素增敏剂的概念是随着TZDs的发现而出现。Ciglitazone是1982年日本武田化工株式会社研发的第一个TZDs。Ciglitazone能在不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情况下降低葡萄糖水平,同时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31]。随后发现的TZDs,如曲格列酮(PGZ,1997年批准)、罗格列酮(RGZ,1999年批准)、吡格列酮(PGZ,2000年批准)被证明同样是胰岛素增敏剂。目前的研究证实,TZDs通过靶向PPARγ蛋白治疗2型糖尿病[32]。PPARγ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TZDs通过增加脂肪酸转运蛋白-1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的转录,使脂肪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升高,从而增加脂肪酸的吸收和储存。降低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可以保护β细胞、肝脏和骨骼肌免受其毒性影响,进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33]。这与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双胍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作用机制不同,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突破性发现。最近的研究发现,TZDs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具有降血压保护肾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这些能全面降低2型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34]。图1-3S构型罗格列酮的化学结构

罗格列酮,化学结构,构型


手性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B6抗肿瘤机制研究4图1-2噻唑烷二酮类抗糖尿病机制胰岛素增敏剂的概念是随着TZDs的发现而出现。Ciglitazone是1982年日本武田化工株式会社研发的第一个TZDs。Ciglitazone能在不刺激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的情况下降低葡萄糖水平,同时还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31]。随后发现的TZDs,如曲格列酮(PGZ,1997年批准)、罗格列酮(RGZ,1999年批准)、吡格列酮(PGZ,2000年批准)被证明同样是胰岛素增敏剂。目前的研究证实,TZDs通过靶向PPARγ蛋白治疗2型糖尿病[32]。PPARγ广泛存在于脂肪组织中,TZDs通过增加脂肪酸转运蛋白-1和酰基辅酶A合成酶的转录,使脂肪组织中的PPARγ表达升高,从而增加脂肪酸的吸收和储存。降低循环游离脂肪酸水平可以保护β细胞、肝脏和骨骼肌免受其毒性影响,进而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33]。这与磺酰脲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和双胍类胰岛素分泌促进剂的作用机制不同,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个突破性发现。最近的研究发现,TZDs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还具有降血压保护肾功能及心血管等作用,这些能全面降低2型糖尿病带来的并发症[34]。图1-3S构型罗格列酮的化学结构


本文编号:314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14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