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1-04-30 01:30
载药纳米粒、脂质体、微球和微囊等微粒给药系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其自身稳定性能较差,且给药后易被人体免疫系统捕获和清除,生物利用度低。红细胞作为内源性细胞,具有高生物安全性和低免疫原性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此,综述了红细胞仿生给药系统的概况及研究进展,总结了基于红细胞的载药技术和方法,阐述了目前红细胞药物递送系统的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20,4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红细胞的特点
1.1 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
1.2 超长的半衰期
1.3 低免疫原性
1.4 精准靶向递送
2 红细胞膜内载药研究
2.1 物理方法
2.1.1 低渗膨胀法
2.1.2 电脉冲法
2.2 化学方法
2.3 新型包埋技术
3 红细胞膜外载药研究
4 基于红细胞药物递送体系构建的新探索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米诺地尔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评价[J]. 王文喜,陈丽娜,黄新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2]杨梅素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吸收实验研究[J]. 钱俊青,黄琪,竺少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3]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研究[J]. 洪伟勇,严琴英,杨根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168574
【文章来源】: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20,48(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1 红细胞的特点
1.1 具有极高的生物相容性
1.2 超长的半衰期
1.3 低免疫原性
1.4 精准靶向递送
2 红细胞膜内载药研究
2.1 物理方法
2.1.1 低渗膨胀法
2.1.2 电脉冲法
2.2 化学方法
2.3 新型包埋技术
3 红细胞膜外载药研究
4 基于红细胞药物递送体系构建的新探索
5 结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米诺地尔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和评价[J]. 王文喜,陈丽娜,黄新炎.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2]杨梅素脂质体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吸收实验研究[J]. 钱俊青,黄琪,竺少敏.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6(04)
[3]抗癌药物羟基喜树碱纳米囊泡的研究[J]. 洪伟勇,严琴英,杨根生.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12(03)
本文编号:3168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1685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