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签识别-触发型药物递送系统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25 15:25
恶性肿瘤是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药物难以突破体内生物学屏障、毒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疗效欠佳。基于上述问题,近年来,肿瘤智能药物递送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化疗药物的体内行为及分布,提高了治疗效果。然而目前报道的基于肿瘤微环境(pH,GSH等)或微能量(近红外光,超声等)的智能药物递送系统大多受限于肿瘤的种类、发展程度、病变部位等,导致响应程度有限,不能快速大量释放药物,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高效杀伤。基于上述问题,策略性的设计并构建肿瘤细胞特异分子标签识别-触发型的智能化药物递送系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拟制备一种介孔纳米材料,通过其表面功能化修饰集分子识别与空间构象变化于一体的配体,同时实现肿瘤细胞分子特异识别与药物控释于一体,使其到达肿瘤细胞触发药物释放激活化疗。该药物递送系统主要由药物储库单元、智能识别及响应释药单元两部分组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MSNs)因具有高度的生物安全性、简单的制备工艺、孔径可调、超大比表面积、易于表面进一步修饰及拥有超高的药物荷...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分子标签识别-触发型药物递送系统MSNs/DOX-APT的制备与表征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内容
2.1 DOX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DOX检测波长的确定
2.1.2 色谱条件
2.1.3 DOX标准曲线的建立
2.1.4准确度实验
2.1.5精密度实验
2.2 MSNs/DOX-APT的制备
2.2.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
2.2.2 MSNs-Cl的制备
2.2.3 模板剂CTAB的去除
2.2.4 MSNs-N_3的制备
2.2.5 单链DNA溶液的配制
2.2.6 MUC-1发卡状APT的连接
2.3 MSNs/DOX-APT的制备
2.4 MSNs/DOX-APT最佳制备条件的考察
2.4.1 投料比
2.4.2 震荡时间
2.4.3 震荡速度
2.5 MSNs/DOX-APT载药率的测定
2.6 MSNs/DOX-APT各阶段产物的表征
2.6.1 X射线衍射(XRD)
2.6.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2.6.3 荧光光谱
2.6.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6.5 粒径和Zeta电位
2.6.6 孔径和比表面积
2.6.7 水分散性考察
2.6.8 稳定性考察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阿霉素(DOX)含量测定
3.1.1 DOX检测波长的确定
3.1.2 DOX的标准曲线
3.1.3 准确度
3.1.4 精密度
3.2 MSNs/DOX-APT的制备过程
3.3 MSNs/DOX-APT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3.3.1 投料比
3.3.2 震荡时间
3.3.3 震荡速度
3.4 MSNs/DOX-APT的载药率
3.5 MSNs/DOX-APT各阶段产物的表征结果
3.5.1 X射线衍射测试(XRD)图
3.5.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
3.5.3 荧光光谱图
3.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
3.5.5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结果
3.5.6 孔径和比表面积的测试
3.5.7 水分散性结果
3.5.8 MSNs/DOX-APT的稳定性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Ns/DOX-APT的细胞水平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内容
2.1 细胞的培养
2.1.1 细胞培养的前期准备
2.1.2 细胞复苏
2.1.3 细胞传代
2.1.4 细胞冻存
2.2 Western blot实验
2.2.1 Western blot样品准备
2.2.2 蛋白样品的定量
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2.4 湿法电转印与抗体孵育
2.2.5 ECL底物发光
2.2.6 封闭和孵育内参抗体
2.2.7 ECL底物发光
2.2.8 凝胶成像仪检测
2.3 发卡状APT选择性识别及构象变化实验
2.4 MSNs-APT的细胞摄取实验
2.5 DOX在细胞内的释放实验
2.6 细胞毒性实验
2.6.1 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的操作步骤
2.6.2 空白载体对MCF-7和Hs578bst的细胞毒性实验
2.6.3 制剂对MCF-7和Hs578bst细胞活力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2 发卡状适配体的选择性识别及构象变化能力
3.3 MSNs-APT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
3.4 MSNs/DOX-APT在不同细胞中DOX的释放
3.5 细胞毒性实验
3.5.1 空白载体对MCF-7和Hs578bst细胞的毒性实验结果
3.5.2 制剂对MCF-7和Hs578bst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Ns/DOX-APT的动物水平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内容
2.1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2.2 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组织MUC-1蛋白表达的研究
2.3 载体MSNs/DOX-APT在裸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2.3.1 MSNs/IR783-APT的制备
2.3.2 MSNs/IR783-APT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4 MSNs/DOX-ATP在荷瘤裸鼠体内选择性分子识别激活药物释放的考察
2.5 MSNs/DOX-APT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2.5.1 实验分组及数据测定
2.5.2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考察
2.5.3 TUNEL凋亡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组织MUC-1蛋白的表达
3.2 MSNs/IR783-APT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
3.3 DOX在裸鼠肿瘤部位的释放情况
3.4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4.1 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
3.4.2 荷瘤裸鼠体重的变化
3.5 HE染色病理切片
3.6 肿瘤组织HE染色和TUNEL凋亡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205574
【文章来源】:郑州大学河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分子标签识别-触发型药物递送系统MSNs/DOX-APT的制备与表征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2 实验内容
2.1 DOX含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DOX检测波长的确定
2.1.2 色谱条件
2.1.3 DOX标准曲线的建立
2.1.4准确度实验
2.1.5精密度实验
2.2 MSNs/DOX-APT的制备
2.2.1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的制备
2.2.2 MSNs-Cl的制备
2.2.3 模板剂CTAB的去除
2.2.4 MSNs-N_3的制备
2.2.5 单链DNA溶液的配制
2.2.6 MUC-1发卡状APT的连接
2.3 MSNs/DOX-APT的制备
2.4 MSNs/DOX-APT最佳制备条件的考察
2.4.1 投料比
2.4.2 震荡时间
2.4.3 震荡速度
2.5 MSNs/DOX-APT载药率的测定
2.6 MSNs/DOX-APT各阶段产物的表征
2.6.1 X射线衍射(XRD)
2.6.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2.6.3 荧光光谱
2.6.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6.5 粒径和Zeta电位
2.6.6 孔径和比表面积
2.6.7 水分散性考察
2.6.8 稳定性考察
2.7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阿霉素(DOX)含量测定
3.1.1 DOX检测波长的确定
3.1.2 DOX的标准曲线
3.1.3 准确度
3.1.4 精密度
3.2 MSNs/DOX-APT的制备过程
3.3 MSNs/DOX-APT最佳制备条件的确定
3.3.1 投料比
3.3.2 震荡时间
3.3.3 震荡速度
3.4 MSNs/DOX-APT的载药率
3.5 MSNs/DOX-APT各阶段产物的表征结果
3.5.1 X射线衍射测试(XRD)图
3.5.2 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图
3.5.3 荧光光谱图
3.5.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
3.5.5 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结果
3.5.6 孔径和比表面积的测试
3.5.7 水分散性结果
3.5.8 MSNs/DOX-APT的稳定性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SNs/DOX-APT的细胞水平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内容
2.1 细胞的培养
2.1.1 细胞培养的前期准备
2.1.2 细胞复苏
2.1.3 细胞传代
2.1.4 细胞冻存
2.2 Western blot实验
2.2.1 Western blot样品准备
2.2.2 蛋白样品的定量
2.2.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2.4 湿法电转印与抗体孵育
2.2.5 ECL底物发光
2.2.6 封闭和孵育内参抗体
2.2.7 ECL底物发光
2.2.8 凝胶成像仪检测
2.3 发卡状APT选择性识别及构象变化实验
2.4 MSNs-APT的细胞摄取实验
2.5 DOX在细胞内的释放实验
2.6 细胞毒性实验
2.6.1 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的操作步骤
2.6.2 空白载体对MCF-7和Hs578bst的细胞毒性实验
2.6.3 制剂对MCF-7和Hs578bst细胞活力的影响
3 结果与讨论
3.1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2 发卡状适配体的选择性识别及构象变化能力
3.3 MSNs-APT在不同细胞中的摄取
3.4 MSNs/DOX-APT在不同细胞中DOX的释放
3.5 细胞毒性实验
3.5.1 空白载体对MCF-7和Hs578bst细胞的毒性实验结果
3.5.2 制剂对MCF-7和Hs578bst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SNs/DOX-APT的动物水平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2 实验内容
2.1 荷瘤裸鼠模型的建立
2.2 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组织MUC-1蛋白表达的研究
2.3 载体MSNs/DOX-APT在裸鼠体内组织分布的研究
2.3.1 MSNs/IR783-APT的制备
2.3.2 MSNs/IR783-APT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2.4 MSNs/DOX-ATP在荷瘤裸鼠体内选择性分子识别激活药物释放的考察
2.5 MSNs/DOX-APT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2.5.1 实验分组及数据测定
2.5.2 苏木精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考察
2.5.3 TUNEL凋亡考察
3 结果与讨论
3.1 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组织MUC-1蛋白的表达
3.2 MSNs/IR783-APT在裸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结果
3.3 DOX在裸鼠肿瘤部位的释放情况
3.4 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3.4.1 荷瘤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
3.4.2 荷瘤裸鼠体重的变化
3.5 HE染色病理切片
3.6 肿瘤组织HE染色和TUNEL凋亡
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本文编号:3205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20557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