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氨基与硝基多吡啶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8:47
癌症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患癌人数逐年增加,因其高复发率和致死率,已经成为了世界性医疗难题。癌症主要治疗方式有手术切除、化疗、放射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患者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选择化疗,与此同时,研究者们的目光也更多地聚焦在化疗领域,致力于高效低毒化疗药物的探索。当今抗肿瘤药物的发展呈现多样化,金属配合物受到了很多科学家青睐,并且取得了很多突破性成就,如顺铂、奥沙利铂等,但是这类药物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难题急需解决。增强药物的特异性和靶向性,减少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是研究此类药物的重要方面。本论文合成并纯化四个系列共10个金属铱(III)配合物,并以质谱、红外、紫外、荧光、1H NMR、13C NMR对这些配合物进行表征,然后通过体外毒性评价,发现这些配合物对所选肿瘤细胞株具有一定毒性,随后即对其抗肿瘤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所选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机制:首先采用MTT比色法对配合物体外毒性进行检测,发现这些配合物对特定肿瘤细胞增殖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然后借助AO/EB染色法、亚细胞定位实验,表明配合物能顺利地...
【文章来源】: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1 引言
1.2 金属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铂类药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2.2 铱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2.3 其他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3 肿瘤细胞的死亡
1.3.1 细胞凋亡
1.3.2 细胞自噬
1.3.3 细胞坏死
1.4 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1.4.1 细胞毒性
1.4.2 细胞凋亡检测
1.4.3 细胞核DNA损伤程度
1.4.4 细胞内活性氧升降
1.4.5 细胞自噬发生
1.4.6 细胞周期分布
1.4.7 细胞侵袭能力评估
1.4.8 细胞蛋白表达验证
1.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以DPBD为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配体DPBD的合成与表征
2.3.2 Cis-[Ir(ppy)_2Cl]_2 的合成
2.3.3 [Ir(ppy)_2(DPBD)]PF_6(Ir-1)的合成
2.3.4 细胞培养
2.3.5 细胞毒性实验
2.3.6 AO/EB染色
2.3.7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2.3.8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
2.3.9 高内涵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
2.3.10 亚细胞共定位实验
2.3.11 AO染色法检测溶酶体通透性
2.3.12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3.13 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测定
2.3.14 免疫染色法评估细胞色素c的释放
2.3.15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研究
2.3.16 Transwell实验探究细胞迁移能力
2.3.17 免疫印迹实验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配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测定
2.4.2 细胞毒性结果
2.4.3 细胞凋亡形态观测
2.4.4 DNA受损研究结果
2.4.5 细胞周期阻滞结果
2.4.6 活性氧含量分析
2.4.7 溶酶体定位及其通透性研究
2.4.8 线粒体定位及膜电位检测
2.4.9 细胞内Ca~(2+)水平变化
2.4.10 细胞色素c释放检测
2.4.11 自噬机制探究
2.4.12 Transwell实验结果
2.4.13 蛋白表达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以DPPZ衍生物为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配体NDPPZ的合成与表征
3.3.2 Cis-[Ir(bzq)_2Cl]_2 的合成
3.3.3 Cis-[Ir(piq)_2Cl]_2 的合成
3.3.4 [Ir(ppy)_2(NDPPZ)]PF_6(Ir-1)的合成与表征
3.3.5 [Ir(bzq)_2(NDPPZ)]PF_6(Ir-2)的合成与表征
3.3.6 [Ir(piq)_2(NDPPZ)]PF_6(Ir-3)的合成与表征
3.3.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3.8 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含量
3.3.9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形状变化
3.3.10 急性毒性试验
3.3.11 体内抑瘤实验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细胞毒性结果
3.4.2 线粒体定位及膜电位变化
3.4.3 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3.4.4 配合物诱导细胞凋亡
3.4.5 彗星实验
3.4.6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
3.4.7 细胞凋亡与自噬及活性氧关系
3.4.8 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
3.4.9 细胞色素c的释放
3.4.10 细胞侵袭能力研究
3.4.11 细胞周期的分布
3.4.12 细胞微管蛋白形态的评估
3.4.13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4.14 体内抗肿瘤实验及其组织切片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以菲咯啉为基体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配体NP,ANP,DAP的合成
4.3.2 [Ir(ppy)_2(NP)]PF_6(Ir-1)的合成和表征
4.3.3 [Ir(ppy)_2(ANP)]PF_6(Ir-2)的合成和表征
4.3.4 [Ir(ppy)_2(DAP)]PF_6(Ir-3)的合成和表征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体外细胞毒性
4.4.2 细胞凋亡分析
4.4.3彗星电泳实验
4.4.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4.4.5 Ca~(2+)水平变化的检测
4.4.6 活性氧含量测定
4.4.7 细胞侵袭实验
4.4.8 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4.4.9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以DQPC为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配体DQPC的合成
5.3.2 [Ir(ppy)_2(DQPC)]PF_6(Ir-1)的合成与表征
5.3.3 [Ir(bzq)_2(DQPC)]PF_6(Ir-2)的合成与表征
5.3.4 [Ir(piq)_2(DQPC)]PF_6(Ir-3)的合成与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细胞毒性结果
5.4.2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
5.4.3 细胞凋亡分析
5.4.4 DNA损伤实验
5.4.5 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
5.4.6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5.4.7 细胞内Ca~(2+)稳态
5.4.8 细胞内Cyto-C的释放研究
5.4.9 侵袭实验
5.4.10 细胞周期阻滞的测定
5.4.11 Western Bloting
5.6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utophagy prevents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 Tetrahymena in 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J]. Si-Wei ZHANG,Jiang-Nan FENG,Yi CAO,Li-Ping MENG,Shu-Lin WANG. Zoological Research. 2015(03)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J]. 何广蕾. 生物学教学. 2015(02)
[3]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Hehuang valley of China:A 10-ye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cancer[J]. Su Yan,Bin Li,Zhen-Zhong Bai,Jun-Qi Wu,Da-Wei Xie,Ying-Cai Ma,Xu-Xiang Ma,Jun-Hui Zhao,Xin-Jian Gu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30)
[4]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 and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J]. Zhaode Bu,Zhixue Zheng,Ziyu Li,Xiaojiang Wu,Lianhai Zhang,Aiwen Wu,Xianglong Zong,Jiafu J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3(01)
[5]关于抗肿瘤药物分类的共识建议[J]. 孙燕. 循证医学. 2004(03)
[6]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汪中明,计亮年. 化学进展. 2002(04)
[7]MAPK signal pathways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mammalian cells[J]. WEI ZHANG, Hui Tu LIU The Key Laboratory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gulation Bi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ell Research. 2002(01)
本文编号:3222928
【文章来源】:广东药科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论
1.1 引言
1.2 金属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2.1 铂类药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2.2 铱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2.3 其他金属配合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
1.3 肿瘤细胞的死亡
1.3.1 细胞凋亡
1.3.2 细胞自噬
1.3.3 细胞坏死
1.4 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1.4.1 细胞毒性
1.4.2 细胞凋亡检测
1.4.3 细胞核DNA损伤程度
1.4.4 细胞内活性氧升降
1.4.5 细胞自噬发生
1.4.6 细胞周期分布
1.4.7 细胞侵袭能力评估
1.4.8 细胞蛋白表达验证
1.5 选题意义
第二章 以DPBD为配体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配体DPBD的合成与表征
2.3.2 Cis-[Ir(ppy)_2Cl]_2 的合成
2.3.3 [Ir(ppy)_2(DPBD)]PF_6(Ir-1)的合成
2.3.4 细胞培养
2.3.5 细胞毒性实验
2.3.6 AO/EB染色
2.3.7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2.3.8 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分布
2.3.9 高内涵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含量
2.3.10 亚细胞共定位实验
2.3.11 AO染色法检测溶酶体通透性
2.3.12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2.3.13 细胞内钙离子水平的测定
2.3.14 免疫染色法评估细胞色素c的释放
2.3.15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研究
2.3.16 Transwell实验探究细胞迁移能力
2.3.17 免疫印迹实验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4.1 配合物的紫外、荧光光谱测定
2.4.2 细胞毒性结果
2.4.3 细胞凋亡形态观测
2.4.4 DNA受损研究结果
2.4.5 细胞周期阻滞结果
2.4.6 活性氧含量分析
2.4.7 溶酶体定位及其通透性研究
2.4.8 线粒体定位及膜电位检测
2.4.9 细胞内Ca~(2+)水平变化
2.4.10 细胞色素c释放检测
2.4.11 自噬机制探究
2.4.12 Transwell实验结果
2.4.13 蛋白表达结果
2.5 小结
第三章 以DPPZ衍生物为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配体NDPPZ的合成与表征
3.3.2 Cis-[Ir(bzq)_2Cl]_2 的合成
3.3.3 Cis-[Ir(piq)_2Cl]_2 的合成
3.3.4 [Ir(ppy)_2(NDPPZ)]PF_6(Ir-1)的合成与表征
3.3.5 [Ir(bzq)_2(NDPPZ)]PF_6(Ir-2)的合成与表征
3.3.6 [Ir(piq)_2(NDPPZ)]PF_6(Ir-3)的合成与表征
3.3.7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3.3.8 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含量
3.3.9 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微管形状变化
3.3.10 急性毒性试验
3.3.11 体内抑瘤实验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细胞毒性结果
3.4.2 线粒体定位及膜电位变化
3.4.3 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3.4.4 配合物诱导细胞凋亡
3.4.5 彗星实验
3.4.6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
3.4.7 细胞凋亡与自噬及活性氧关系
3.4.8 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
3.4.9 细胞色素c的释放
3.4.10 细胞侵袭能力研究
3.4.11 细胞周期的分布
3.4.12 细胞微管蛋白形态的评估
3.4.13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3.4.14 体内抗肿瘤实验及其组织切片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以菲咯啉为基体铱(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试剂
4.2.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配体NP,ANP,DAP的合成
4.3.2 [Ir(ppy)_2(NP)]PF_6(Ir-1)的合成和表征
4.3.3 [Ir(ppy)_2(ANP)]PF_6(Ir-2)的合成和表征
4.3.4 [Ir(ppy)_2(DAP)]PF_6(Ir-3)的合成和表征
4.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4.1 体外细胞毒性
4.4.2 细胞凋亡分析
4.4.3彗星电泳实验
4.4.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4.4.5 Ca~(2+)水平变化的检测
4.4.6 活性氧含量测定
4.4.7 细胞侵袭实验
4.4.8 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4.4.9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
4.5 小结
第五章 以DQPC为配体的铱(Ⅲ)配合物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试剂
5.2.2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配体DQPC的合成
5.3.2 [Ir(ppy)_2(DQPC)]PF_6(Ir-1)的合成与表征
5.3.3 [Ir(bzq)_2(DQPC)]PF_6(Ir-2)的合成与表征
5.3.4 [Ir(piq)_2(DQPC)]PF_6(Ir-3)的合成与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细胞毒性结果
5.4.2 配合物诱导细胞自噬
5.4.3 细胞凋亡分析
5.4.4 DNA损伤实验
5.4.5 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
5.4.6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5.4.7 细胞内Ca~(2+)稳态
5.4.8 细胞内Cyto-C的释放研究
5.4.9 侵袭实验
5.4.10 细胞周期阻滞的测定
5.4.11 Western Bloting
5.6 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Autophagy prevents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 Tetrahymena in response to oxidative stress[J]. Si-Wei ZHANG,Jiang-Nan FENG,Yi CAO,Li-Ping MENG,Shu-Lin WANG. Zoological Research. 2015(03)
[2]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J]. 何广蕾. 生物学教学. 2015(02)
[3]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gastric cancer in Hehuang valley of China:A 10-year epidemiological study of gastric cancer[J]. Su Yan,Bin Li,Zhen-Zhong Bai,Jun-Qi Wu,Da-Wei Xie,Ying-Cai Ma,Xu-Xiang Ma,Jun-Hui Zhao,Xin-Jian Gu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30)
[4]Clinicopathological and progno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mucinous gastric carcinoma and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J]. Zhaode Bu,Zhixue Zheng,Ziyu Li,Xiaojiang Wu,Lianhai Zhang,Aiwen Wu,Xianglong Zong,Jiafu Ji.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2013(01)
[5]关于抗肿瘤药物分类的共识建议[J]. 孙燕. 循证医学. 2004(03)
[6]钌配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J]. 汪中明,计亮年. 化学进展. 2002(04)
[7]MAPK signal pathways in the regula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in mammalian cells[J]. WEI ZHANG, Hui Tu LIU The Key Laboratory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Regulation Biolog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 Cell Research. 2002(01)
本文编号:3222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2229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