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5染毒大鼠吸收动力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30 08:20
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化学物质,有些会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人类及其他生物的健康。这些物质是环境化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环境污染物的一种。对这类物质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给药剂量与药物在体内暴露水平的关系。例如K15是抗艾滋病药物地瑞那韦的药物中间体。本课题对K15在SD大鼠血浆中吸收动力学展开研究,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全面科学地分析,得到经口及静脉染毒后的K15吸收特性,从而完成K15染毒大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目的:观察分别灌胃及静注给予不同剂量K15后SD大鼠血浆中K15的浓度变化,研究K15化学品的经口及静脉染毒的吸收特性,以探索并完成K15染毒大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SD大鼠血浆K15的LC-MS测定方法。取检疫合格的SD大鼠,分为低剂量灌胃组(150mg/kg),中剂量灌胃组(450mg/kg),高剂量灌胃组(1000mg/kg),静注组(20 mg/kg),每组5只,雄性,染毒前禁食不禁水。动物染毒后从眼眶静脉丛取血并肝素抗凝,取血量为0.3 mL。灌胃给药组血样采集时间分别为染毒前,染毒后 5min,10 min,20 min,30 min,45 mi...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血浆中K15和内标的UPLC-MS/MS色谱图:A:空白血浆;B:空白??血浆+标准品;C:实?
-1灌胃K15ISOmg/kg雄性SD大鼠血桨K15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
-2灌胃K15450mg/kg雄性SD大鼠血浆K15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NCAIDS;NCSTD;China CDC;.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03)
[2]我国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三十年回顾[J]. 李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12)
[3]纳米铅在小鼠肝脏的吸收和代谢[J]. 王桂芳,王黎辉,杨娜,王吉顺,李清钊.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5)
[4]毒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的意义[J]. 郑维义,陈拯民,张雪峰,张江全,姚全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3)
[5]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杜武,许家星,张娟,刘兆华,刘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2(06)
[6]毒代动力学在药物中毒临床解救中的应用概况[J]. 张志清,刘秀菊,张亚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21)
[7]甲氧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2,2-二(4-羟基苯基)-1,1,1-三氯乙烷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J]. 阚歆,张潇云,王哲,董洁,王蒙蒙,胡国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1(05)
[8]多溴联苯醚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 王旭亮,何欢,杨绍贵,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2011(01)
[9]鱼类肝脏微粒体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异[J]. 李少南,张莉,边文杰,顾晓军,刘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0(06)
[10]一次经口染毒后小鼠体内游离双酚A的分布[J]. 王茜,曹燕花,刘楠,李清钊,白玉萍,张艳丽,关维俊. 毒理学杂志. 2010(04)
博士论文
[1]艾滋病治疗性疫苗Ad5/35-HGEC/MVA-HGEC的遗传稳定性生物分布与体液免疫研究[D]. 许先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HIV-1整合酶抑制剂:杯[4]芳烃下缘1,3-二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 马超.安徽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11059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4.1血浆中K15和内标的UPLC-MS/MS色谱图:A:空白血浆;B:空白??血浆+标准品;C:实?
-1灌胃K15ISOmg/kg雄性SD大鼠血桨K15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
-2灌胃K15450mg/kg雄性SD大鼠血浆K15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17年1月全国艾滋病性病疫情[J]. NCAIDS;NCSTD;China CDC;.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7(03)
[2]我国毒物代谢和毒代动力学研究三十年回顾[J]. 李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6(12)
[3]纳米铅在小鼠肝脏的吸收和代谢[J]. 王桂芳,王黎辉,杨娜,王吉顺,李清钊.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5)
[4]毒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开发中的的意义[J]. 郑维义,陈拯民,张雪峰,张江全,姚全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3(03)
[5]药物非临床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 杜武,许家星,张娟,刘兆华,刘兆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2(06)
[6]毒代动力学在药物中毒临床解救中的应用概况[J]. 张志清,刘秀菊,张亚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21)
[7]甲氧滴滴涕及其代谢产物2,2-二(4-羟基苯基)-1,1,1-三氯乙烷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J]. 阚歆,张潇云,王哲,董洁,王蒙蒙,胡国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1(05)
[8]多溴联苯醚在啮齿类动物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J]. 王旭亮,何欢,杨绍贵,孙成. 生态毒理学报. 2011(01)
[9]鱼类肝脏微粒体对于硫代磷酸酯类杀虫剂活化代谢率的种间差异[J]. 李少南,张莉,边文杰,顾晓军,刘新. 生态毒理学报. 2010(06)
[10]一次经口染毒后小鼠体内游离双酚A的分布[J]. 王茜,曹燕花,刘楠,李清钊,白玉萍,张艳丽,关维俊. 毒理学杂志. 2010(04)
博士论文
[1]艾滋病治疗性疫苗Ad5/35-HGEC/MVA-HGEC的遗传稳定性生物分布与体液免疫研究[D]. 许先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1
硕士论文
[1]HIV-1整合酶抑制剂:杯[4]芳烃下缘1,3-二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D]. 马超.安徽理工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311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31105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