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伊马替尼-槲皮素共无定型纳米制剂的制备与表征

发布时间:2021-08-28 00:21
  目的研究制备伊马替尼-槲皮素共无定型纳米制剂,以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通过加热搅拌法获得伊马替尼-槲皮素的共无定型物质。以聚维酮K30为稳定剂,采用反溶剂沉淀法将伊马替尼-槲皮素制成纳米制剂。对纳米制剂和共无定型物进行表征分析,并比较纳米制剂、共无定型物以及原料药的饱和溶解度。结果伊马替尼-槲皮素纳米制剂的粒径为(157.3±4.5) nm,分散指数(PDI)=0.135,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纳米制剂中伊马替尼和槲皮素的含药量分别为20.21%和3.53%;与共无定型物和原料药比较,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制备获得的伊马替尼-槲皮素纳米制剂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能显著增加难溶药物伊马替尼和槲皮素的溶解度。 

【文章来源】:医药导报. 2020,39(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伊马替尼-槲皮素共无定型纳米制剂的制备与表征


伊马替尼-槲皮素的粉末X射线衍射图谱(A)、DSC图谱(B)和红外光谱(C)

粒径分布,粒径分布,原料药,制剂


分别称取伊马替尼原料药、槲皮素原料药、共无定型物和纳米制剂各30 mg,加入水5 mL,超声溶解20 min后制成过饱和溶液,置于温度37 ℃的恒温振荡箱中,以100 r·min-1的转速振荡12 h,将得到的溶液用孔径0.22 μm微孔滤膜滤过后,采用HPLC法进行分析,分析方法与测定标准曲线时所用方法一致,结果见表2,纳米制剂中伊马替尼的饱和溶解度为524.3 μg·mL-1,槲皮素的饱和溶解度为113.3 μg·mL-1;共无定型物中伊马替尼的饱和溶解度为38.7 μg·mL-1,未检测到槲皮素;伊马替尼原料药的饱和溶解度为60.1 μg·mL-1,槲皮素原料药未检测到色谱峰。分析结果显示,纳米制剂中伊马替尼的饱和溶解度相比共无定型物和原料药均有显著提高,分别提高13.5倍和8.7倍;纳米制剂中槲皮素的饱和溶解度也有明显改善。图3 伊马替尼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粒径分布


伊马替尼和槲皮素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喷雾干燥法固化姜黄素纳米混悬剂工艺及体外溶出度研究[J]. 郭奇喆,黄浩,何海冰,张宇,蔡翠芳,唐星.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18(05)
[2]齐墩果酸-聚乙二醇纳米载药粒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王英飒,田雅洁,马芸芸,朱蓬勃,何静,雷建都.  离子交换与吸附. 2017(04)
[3]槲皮素对慢性髓系白血病伊马替尼耐药细胞株的作用及机制研究[J]. 卢虹颖,陈娟,杜圣红,贾培敏,童建华,吴英理,周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02)
[4]伊马替尼联合槲皮素对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协同作用的机制研究[J]. 游建华,周励,杜圣红,陈娟,贾培敏,童建华,吴文.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5(04)
[5]达沙替尼、尼洛替尼及伊马替尼治疗新诊断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3年临床观察[J]. 王雅云,赵洪国,崔中光,李广伦,史雪,许宏,周扬,赵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5(02)
[6]缬沙坦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固化[J]. 赵婕,马秋平,王思玲,姜同英.  中国药学杂志. 2014(17)
[7]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技术及其应用[J]. 王廉卿,戎欣玉,刘魁,胡易,高倩,赵树春,李校根,张于驰.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4(04)
[8]伊马替尼联合槲皮素对K56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杜圣红,何丛,贾培敏,童建华,周励.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3(06)

硕士论文
[1]mPEG-PLGA-芒果苷纳米粒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 益慧慧.西北大学 2018
[2]低分子明胶修饰的阳离子多功能脂质纳米粒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研究[D]. 高璇.上海交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674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3674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