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肝脏线粒体毒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8 15:5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hiazolidinedione TZDs)如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主要应用于Ⅱ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缓解胰岛素抵抗,延缓糖尿病进展的良好疗效,然而肝脏毒性是困扰此类药物研发应用的一个重要问题[1]。曲格列酮在2000年因导致严重的肝毒性而在美国撤市[2]。2009年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在10年的药物使用不良事件报告中,也被指出具有一定的肝毒性[3,4]。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家族仍有新的成员在研发中,但其肝毒性的发生机制仍未得到很好的阐明,虽然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的肝毒性已经较曲格列酮明显降低,但为何三种药物的毒性相差如此之大,它们致肝损伤的机制有何差异?目前还缺乏三种药物系统的毒性比较研究。众所周知,肝细胞中所富含的线粒体与肝脏的生物合成、代谢和解毒功能密不可分,同时在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信息传递及细胞死亡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众多具有心脏毒性、肾毒性、肝毒性和肌肉毒性的药物,也大多经由影响线粒体的结构或功能而诱发毒性[5]。过去曾报道过曲格列酮的线粒体毒性,但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对线粒体的影响与肝毒性的关系也需要得到阐明。在本研...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主要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1 前言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测定HepaRG细胞生长曲线
1.3.3 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的影响
1.3.4 药物对HepaRG细胞凋亡的影响
1.3.5 药物对HepaRG细胞周期的影响
1.3.6 western-bol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1.3.7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0. HepaRG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1.4.1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4.2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凋亡的影响
1.4.3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周期的影响
1.4.4 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 161.5 讨论
1.5 讨论
1.6 小结
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细胞系
2.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2.3.3 细胞呼吸能量测定实验
2.3.4 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检测
2.3.5 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2.3.6 ATP生成水平
2.3.7 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3.8 实时定量PCR检测药物对线粒体DNA的影响
2.3.9 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3.10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药物对HepaRG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
2.4.2 药物对HepaRG细胞ATP含量和ROS水平的影响
2.4.3 药物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物的影响
2.4.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2.4.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对线粒体DNA含量造成影响
2.4.6 药物作用引起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
2.5 讨论
2.6 小结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导致HepaRG细胞氧化损伤及相关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试剂
3.2.1 细胞系
3.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3.3.3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3.4 总SOD活性检测
3.3.5 过氧化氢酶检测
3.3.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
3.3.7 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3.3.8 Western-blot检测SIRT1、SIRT3蛋白表达的变化
3.3.9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药物对HepaRG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2 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3.4.3 药物对细胞内MDA含量的影响
3.4.4 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SIRT1、SIRT3表达的变化
3.5 讨论
3.6 小结
4. 基于ITRAQ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线粒体毒性差异蛋白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试剂
4.2.1 细胞系
4.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4.3.3 样品的制备
4.3.4 iTRAQ标记
4.3.5 酶解肽段离线预分离及LC-MS/MS质谱分析
4.3.6 使用ProteinPilot software进行蛋白鉴定和相对定量
4.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
4.4.1 筛选差异蛋白
4.4.2 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4.4.3 差异蛋白所在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4.4.4 特异蛋白筛选
4.5 讨论
4.6 小结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用HepG2和HK-2细胞模型评价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的线粒体毒性[J]. 杨遵远,龚立,冯兴磊,曾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13(05)
[2]线粒体毒性评价及其在创新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J]. 郭家彬,彭辉,王以美,彭双清. 中国新药杂志. 2012(16)
[3]HepaRG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应用[J]. 蒋黎,王宇明. 肝脏. 2010(05)
[4]二维电泳和iTRAQ的实验比较[J]. 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5)
[5]噻唑烷二酮和芳酮酸类PPARγ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 易翔,郭宗儒. 药学学报. 2001(04)
博士论文
[1]天然产物Neoalbaconol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D]. 于新芳.中南大学 2014
[2]日粮锰源和水平对产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 肖俊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D]. 齐薇薇.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化疗药物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向肿瘤干细胞转化的EMT机制研究[D]. 严慧.第四军医大学 2013
[5]基于iTRAQ技术的结直肠癌蛋白标志物鉴定[D]. 褚光辉.第二军医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miR-125b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靶基因的研究[D]. 何小茜.重庆医科大学 2014
[2]Vimentin影响五指山小型猪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研究[D]. 何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基于iTRAQ的胃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筛选研究[D]. 蔡习强.第四军医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8810
【文章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12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主要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1 前言
1.2 材料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
1.3.2 测定HepaRG细胞生长曲线
1.3.3 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的影响
1.3.4 药物对HepaRG细胞凋亡的影响
1.3.5 药物对HepaRG细胞周期的影响
1.3.6 western-bol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1.3.7 统计分析
1.4 结果
1.4.0. HepaRG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1.4.1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1.4.2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凋亡的影响
1.4.3 三种药物对HepaRG细胞周期的影响
1.4.4 We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 表达水平 . 161.5 讨论
1.5 讨论
1.6 小结
2.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与试剂
2.2.1 细胞系
2.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2.2.3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2.3.3 细胞呼吸能量测定实验
2.3.4 线粒体呼吸酶复合物Ⅰ-Ⅳ活性检测
2.3.5 细胞内ROS水平的测定
2.3.6 ATP生成水平
2.3.7 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2.3.8 实时定量PCR检测药物对线粒体DNA的影响
2.3.9 药物对HepaRG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2.3.10 统计分析
2.4 结果
2.4.1 药物对HepaRG细胞呼吸作用的影响
2.4.2 药物对HepaRG细胞ATP含量和ROS水平的影响
2.4.3 药物对线粒体呼吸酶链复合物的影响
2.4.4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降低线粒体膜电位
2.4.5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对线粒体DNA含量造成影响
2.4.6 药物作用引起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
2.5 讨论
2.6 小结
3.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导致HepaRG细胞氧化损伤及相关机制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试剂
3.2.1 细胞系
3.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3.2.3 主要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培养
3.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3.3.3 总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3.3.4 总SOD活性检测
3.3.5 过氧化氢酶检测
3.3.6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检测
3.3.7 细胞脂质过氧化的测定
3.3.8 Western-blot检测SIRT1、SIRT3蛋白表达的变化
3.3.9 统计分析
3.4 结果
3.4.1 药物对HepaRG细胞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4.2 三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
3.4.3 药物对细胞内MDA含量的影响
3.4.4 细胞内氧化应激相关蛋白SIRT1、SIRT3表达的变化
3.5 讨论
3.6 小结
4. 基于ITRAQ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线粒体毒性差异蛋白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试剂
4.2.1 细胞系
4.2.2 主要试剂/试剂盒
4.2.3 主要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细胞培养
4.3.2 药物处理及分组
4.3.3 样品的制备
4.3.4 iTRAQ标记
4.3.5 酶解肽段离线预分离及LC-MS/MS质谱分析
4.3.6 使用ProteinPilot software进行蛋白鉴定和相对定量
4.3.7 生物信息学分析
4.4 结果
4.4.1 筛选差异蛋白
4.4.2 差异蛋白富集分析
4.4.3 差异蛋白所在信号通路富集分析
4.4.4 特异蛋白筛选
4.5 讨论
4.6 小结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采用HepG2和HK-2细胞模型评价富马酸泰诺福韦双特戊酯的线粒体毒性[J]. 杨遵远,龚立,冯兴磊,曾文. 中国新药杂志. 2013(05)
[2]线粒体毒性评价及其在创新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意义[J]. 郭家彬,彭辉,王以美,彭双清. 中国新药杂志. 2012(16)
[3]HepaRG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应用[J]. 蒋黎,王宇明. 肝脏. 2010(05)
[4]二维电泳和iTRAQ的实验比较[J]. 潘三强,宿宝贵,吕来清. 神经解剖学杂志. 2008(05)
[5]噻唑烷二酮和芳酮酸类PPARγ激动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J]. 易翔,郭宗儒. 药学学报. 2001(04)
博士论文
[1]天然产物Neoalbaconol诱导肿瘤细胞程序性坏死的分子机制[D]. 于新芳.中南大学 2014
[2]日粮锰源和水平对产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D]. 肖俊峰.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免疫损伤机制的研究[D]. 齐薇薇.天津医科大学 2014
[4]化疗药物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向肿瘤干细胞转化的EMT机制研究[D]. 严慧.第四军医大学 2013
[5]基于iTRAQ技术的结直肠癌蛋白标志物鉴定[D]. 褚光辉.第二军医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miR-125b对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其潜在靶基因的研究[D]. 何小茜.重庆医科大学 2014
[2]Vimentin影响五指山小型猪间充质干细胞迁移的研究[D]. 何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3]基于iTRAQ的胃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筛选研究[D]. 蔡习强.第四军医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688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36881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