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AERS的铂类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9 13:40
目的基于FAERS数据库对三种铂类药物(顺铂、卡铂、奥沙利铂)进行不良事件信号挖掘,探索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其与药物的关联强度,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提取FAERS数据库2015年第一季度至2019年第四季度共20个季度的不良事件报告数据,利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比例报告比值法(PRR)对三种铂类药物的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得到有效信号后,再利用MedDRA术语集进行汉化及系统归类。结果采用ROR法和PRR法进行计算后,二次筛选并合并相同不良事件信号,三种铂类药物共得到227个信号,信号累及24个不同的系统器官(SOC),其中顺铂主要集中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累计不良事件1828例)、胃肠系统疾病(1415例);卡铂主要集中于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3816例)、胃肠系统疾病(2613例);奥沙利铂主要集中于胃肠系统疾病(2510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249例)和各类神经系统疾病(1813例)。顺铂、奥沙利铂与胃肠道反应关联性更强,肾毒性则以顺铂为主,而骨髓抑制以顺铂、卡铂为主,周围神经疾病与奥沙利铂关联最强,卡铂和奥沙利铂与过敏反应具有较强的关联...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2020,10(0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累及系统信号数比较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累及系统不良事件数比较
铂类药物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肾毒性、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方面,顺铂与恶心(ROR 2.00)、呕吐(ROR 2.61)、食欲减退(ROR 2.03)的关联性较强,而奥沙利铂与腹痛(ROR 2.46)、腹泻(ROR 2.46)的关联性较强;肾毒性方面,急性肾损伤以顺铂(ROR 3.51)为主;骨髓抑制方面,顺铂和卡铂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事件的关联性均较奥沙利铂强;神经毒性方面,奥沙利铂与周围神经病(ROR 10.31)的关联性最强;而对于过敏反应,奥沙利铂和卡铂与瘙痒、红斑、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的关联强度皆远大于顺铂。三种药物发生次数排名前20位以及至少涉及两种药物的ADE关联强度见表5、图3。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郭昌,赵文韬,胡丰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9)
[2]比例失衡法在纳武利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中的应用[J]. 张佳颖,常壤丹,陈力,龙恩武. 肿瘤药学. 2019(05)
[3]2011-2017年铂类药物在我院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方翎,林丽芳,郭岱年,张述耀. 肿瘤药学. 2019(03)
[4]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 王宁,刘硕,杨雷,张希,袁延楠,李慧超,季加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01)
[5]铂类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海燕. 天津药学. 2018(05)
[6]我院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J]. 朱荣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6)
[7]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作用[J]. 卜思含. 中外医疗. 2017(21)
[8]数据挖掘方法检测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应用研究[J]. 张婧媛,白羽霞,韩晟,焦立公,管晓东,史录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06)
[9]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J]. 潘建玲,刘照元,陈婕,储文功. 中国药学杂志. 2016(22)
[10]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与防治[J]. 刘剑,徐韶东. 中国药房. 2013(30)
硕士论文
[1]FAERS数据库药物不良反应挖掘与分析[D]. 黎润灵.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70755
【文章来源】:肿瘤药学. 2020,10(05)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累及系统信号数比较
顺铂、卡铂、奥沙利铂累及系统不良事件数比较
铂类药物常见的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消化道反应、肾毒性、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和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方面,顺铂与恶心(ROR 2.00)、呕吐(ROR 2.61)、食欲减退(ROR 2.03)的关联性较强,而奥沙利铂与腹痛(ROR 2.46)、腹泻(ROR 2.46)的关联性较强;肾毒性方面,急性肾损伤以顺铂(ROR 3.51)为主;骨髓抑制方面,顺铂和卡铂与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事件的关联性均较奥沙利铂强;神经毒性方面,奥沙利铂与周围神经病(ROR 10.31)的关联性最强;而对于过敏反应,奥沙利铂和卡铂与瘙痒、红斑、支气管痉挛、低血压和呼吸困难的关联强度皆远大于顺铂。三种药物发生次数排名前20位以及至少涉及两种药物的ADE关联强度见表5、图3。3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奥沙利铂神经毒性的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郭昌,赵文韬,胡丰良.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9)
[2]比例失衡法在纳武利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中的应用[J]. 张佳颖,常壤丹,陈力,龙恩武. 肿瘤药学. 2019(05)
[3]2011-2017年铂类药物在我院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 方翎,林丽芳,郭岱年,张述耀. 肿瘤药学. 2019(03)
[4]2018全球癌症统计报告解读[J]. 王宁,刘硕,杨雷,张希,袁延楠,李慧超,季加孚.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9(01)
[5]铂类抗癌药物作用靶点及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海燕. 天津药学. 2018(05)
[6]我院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与防治[J]. 朱荣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26)
[7]奥沙利铂的神经毒性作用[J]. 卜思含. 中外医疗. 2017(21)
[8]数据挖掘方法检测药品不良反应信号的应用研究[J]. 张婧媛,白羽霞,韩晟,焦立公,管晓东,史录文.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6 (06)
[9]利妥昔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J]. 潘建玲,刘照元,陈婕,储文功. 中国药学杂志. 2016(22)
[10]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与防治[J]. 刘剑,徐韶东. 中国药房. 2013(30)
硕士论文
[1]FAERS数据库药物不良反应挖掘与分析[D]. 黎润灵.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3707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37075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