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功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3 19:36
目的研究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对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3功能的影响。方法天然产物如黄酮类和三萜类化合物在中药和日常食物中广泛存在,本实验运用稳定转染OATP1B3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及其荧光底物荧光素甲氨蝶呤,对21种常见天然产物对OATP1B3功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桑皮黄素、甘草次酸、甘草酸、槲皮苷、槲皮素和菊花梗叶黄酮对OATP1B3介导的荧光素甲氨蝶呤的摄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3.6、3.8、7.5、9.0、10.1μmol·L-1和4.1μg·mL-1。甘草次酸的IC50值与其临床血药浓度相当,预示其有可能引起OATP1B3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结论一些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对OATP1B3有抑制作用,当病人服用OATP1B3的底物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含这类化合物的药物和食物同时服用,以防不良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文章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20,55(1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天然产物对OATP1B3介导的FMTX吸收的影响.n=4,
OATPs是一类多特异性转运蛋白,它们可以转运广泛的、结构多样的内外源性底物[6-7]。由于其广泛的底物特异性,OATPs很有可能涉及转运体介导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目前,已有不少OATPs介导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8-9]。OATP1B3是OATP转运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介导各种内外源性物质从血转运进入肝细胞。天然化合物在各类中药和食物中广泛存在。为了找出天然产物中OATP1B3的抑制剂,从而减少潜在的不良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本实验研究了21种常见天然化合物或提取物对OATP1B3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些黄酮类化合物(槲皮苷、槲皮素、桑皮黄素和菊花梗叶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OATP1B3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均在11μmol·L-1以内(混合物菊花梗叶黄酮除外)。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及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10]。三萜类化合物在中药材和食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增强免疫及保护肝脏等功用[11]。这些天然产物有可能通过改变OATP1B3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处置。本实验筛选出的6个OATP1B3强抑制剂中,菊花梗叶黄酮为混合物,其他5个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式见图4。在所有测定的天然化合物中,桑皮黄素对OATP1B3介导FMTX摄取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3.6μmol·L-1。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桑皮黄素对OATP1B1和2B1也有最强的抑制作用[2-3]。槲皮苷是槲皮素3位氧原子上结合了一分子鼠李糖,其活性与槲皮素相似,说明糖基对槲皮素与OATP1B3的结合影响不大。菊花梗叶黄酮是从杭白菊茎叶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本实验结果表明,它对OATP1B3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其对FMTX转运抑制的IC50值是4.1μg·m L-1。因此当服用OATP1B3的底物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菊花饮品同时服用,以防止潜在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甘草是常见的药食两用食品,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及临床中药制剂。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五环三萜糖苷甘草酸及其苷元和主要代谢产物甘草次酸[12]。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OATP1B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是3.8和7.5μmol·L-1。甘草酸的抑制强度是甘草次酸的一半,这可能是由于甘草酸中的双糖醛酸部分太大,空间位阻导致其与OATP1B3的结合降低。但甘草酸会在体内经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因此其对OATP1B3的抑制活性会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表明,在志愿者口服0.5~1.5 g剂量的甘草次酸之后,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可达4.5~9.0 mg·L-1(9.6~19.2μmol·L-1)[13]。在另外几个临床研究和病例报道中,健康受试者和患者每天所接受的甘草次酸剂量为300~500 mg[14-16]。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剂量下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应在5μmol·L-1以上。因此,甘草次酸对OATP1B3抑制的IC50值(3.8μmol·L-1)与其体内血药浓度相当,这意味着它可能引起OATP1B3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同时服用甘草和OATP1B3的底物药物时,需注意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综上所述,本实验共测定了21种常见天然产物对OATP1B3介导FMTX转运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次酸、甘草酸、槲皮苷、槲皮素、菊花梗叶黄酮和桑皮黄素6种天然产物对OATP1B3有强抑制作用。它们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桑皮黄素>甘草次酸>甘草酸>槲皮苷>槲皮素(其中菊花梗叶黄酮为混合物,无法比较)。甘草次酸的IC50值与其临床血药浓度相当,预示当甘草次酸与OATP1B3的底物药物同时服用时,有可能导致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本实验为预测和避免潜在OATP1B3介导的不良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产物与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相互作用的研究[J]. 石美智,刘煜,卞佳琳,金梦,贵春山. 药学学报. 2015(07)
本文编号:3453779
【文章来源】:中国药学杂志. 2020,55(18)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天然产物对OATP1B3介导的FMTX吸收的影响.n=4,
OATPs是一类多特异性转运蛋白,它们可以转运广泛的、结构多样的内外源性底物[6-7]。由于其广泛的底物特异性,OATPs很有可能涉及转运体介导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目前,已有不少OATPs介导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报道[8-9]。OATP1B3是OATP转运体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介导各种内外源性物质从血转运进入肝细胞。天然化合物在各类中药和食物中广泛存在。为了找出天然产物中OATP1B3的抑制剂,从而减少潜在的不良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的风险,本实验研究了21种常见天然化合物或提取物对OATP1B3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一些黄酮类化合物(槲皮苷、槲皮素、桑皮黄素和菊花梗叶黄酮)和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对OATP1B3的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均在11μmol·L-1以内(混合物菊花梗叶黄酮除外)。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及保护心脑血管等作用[10]。三萜类化合物在中药材和食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癌、增强免疫及保护肝脏等功用[11]。这些天然产物有可能通过改变OATP1B3的功能从而影响人体对药物的代谢和处置。本实验筛选出的6个OATP1B3强抑制剂中,菊花梗叶黄酮为混合物,其他5个天然化合物的结构式见图4。在所有测定的天然化合物中,桑皮黄素对OATP1B3介导FMTX摄取的抑制作用最强,其IC50值为3.6μmol·L-1。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桑皮黄素对OATP1B1和2B1也有最强的抑制作用[2-3]。槲皮苷是槲皮素3位氧原子上结合了一分子鼠李糖,其活性与槲皮素相似,说明糖基对槲皮素与OATP1B3的结合影响不大。菊花梗叶黄酮是从杭白菊茎叶中提取的黄酮类混合物,本实验结果表明,它对OATP1B3具有强的抑制作用,其对FMTX转运抑制的IC50值是4.1μg·m L-1。因此当服用OATP1B3的底物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与菊花饮品同时服用,以防止潜在的药物-食物相互作用。
甘草是常见的药食两用食品,常用作食品添加剂及临床中药制剂。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是五环三萜糖苷甘草酸及其苷元和主要代谢产物甘草次酸[12]。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甘草次酸和甘草酸对OATP1B3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是3.8和7.5μmol·L-1。甘草酸的抑制强度是甘草次酸的一半,这可能是由于甘草酸中的双糖醛酸部分太大,空间位阻导致其与OATP1B3的结合降低。但甘草酸会在体内经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因此其对OATP1B3的抑制活性会进一步增强。临床研究表明,在志愿者口服0.5~1.5 g剂量的甘草次酸之后,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可达4.5~9.0 mg·L-1(9.6~19.2μmol·L-1)[13]。在另外几个临床研究和病例报道中,健康受试者和患者每天所接受的甘草次酸剂量为300~500 mg[14-16]。根据上面的数据,可以估算出该剂量下甘草次酸的血药浓度应在5μmol·L-1以上。因此,甘草次酸对OATP1B3抑制的IC50值(3.8μmol·L-1)与其体内血药浓度相当,这意味着它可能引起OATP1B3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同时服用甘草和OATP1B3的底物药物时,需注意不良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的可能。综上所述,本实验共测定了21种常见天然产物对OATP1B3介导FMTX转运的抑制作用,其中甘草次酸、甘草酸、槲皮苷、槲皮素、菊花梗叶黄酮和桑皮黄素6种天然产物对OATP1B3有强抑制作用。它们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桑皮黄素>甘草次酸>甘草酸>槲皮苷>槲皮素(其中菊花梗叶黄酮为混合物,无法比较)。甘草次酸的IC50值与其临床血药浓度相当,预示当甘草次酸与OATP1B3的底物药物同时服用时,有可能导致不良的药物相互作用。本实验为预测和避免潜在OATP1B3介导的不良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产物与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1B1相互作用的研究[J]. 石美智,刘煜,卞佳琳,金梦,贵春山. 药学学报. 2015(07)
本文编号:3453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4537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