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uton酪氨酸激酶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中变化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1-11-12 00:55
目的观察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中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磷酸化Btk(p-Btk)、核因子κB(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初步探讨Btk在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54只小鼠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APAP 0.5 h组、APAP 1 h组、APAP 3 h组、APAP 6 h组、APAP 12 h组、APAP 24 h组、APAP 36 h组、APAP 48 h组,每组6只。禁食12 h后,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 0.5、1、3、6、12、24、36、48 h后处死相应组别的小鼠。测定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观察各组肝脏病理变化;ELSIA测定各组肝组织匀浆中IL-1β和TNF-α;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Btk、p-Btk、NF-κB及NLRP3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AP干预后的各组血清ALT(F=100.968,P=0.000)、AST(F=73....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55(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时间点小鼠肝脏坏死面积
与对照组比较,APAP干预后的各组小鼠肝脏Btk(F=441.280,P=0.000)、p-Btk(F=1 323.022,P=0.000)、NF-κB(F=133.125,P=0.000)及NLRP3水平(F=820.095,P=0.000)含量均有变化。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量的Btk表达,APAP处理组小鼠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Btk及p-Btk的表达逐渐增多,于24 h表达最高(P<0.01),后表达逐渐下降。NF-κB、NLRP3表达与Btk及p-Btk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见图3。表2 不同时间点肝组织IL-1β、TNF-α表达量 (n=6, x ˉ ±s) 组别 IL-1β(pg/ml) TNF-α(pg/ml) 对照 47.64±4.83 267.64±36.88 APAP 0.5 h 53.33±6.56# 2 96.87±12.88# APAP 1 h 54.05±8.90# 334.63±39.95*# APAP 3 h 61.16±9.01△# 380.42±41.38*# APAP 6 h 64.22±8.39*# 4 18.57±34.35* APAP 12 h 74.64±7.78* 441.26±20.56* APAP 24 h 81.28±7.53* 454.82±32.79* APAP 36 h 74.64±18.92* 389.08±51.33*# APAP 48 h 56.70±7.42# 370.88±20.12*# F值 8.643 20.545 P值 0.000 0.0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APAP 24 h组比较:#P<0.01
APAP引起的肝损伤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肝小叶中心性坏死[6-7]。ALT、AST是目前评价肝脏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0.5、1 h,血清ALT、AST及肝脏病理形态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血清中ALT、AST水平、3 h后各组肝细胞坏死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肝脏HE染色也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窦充血。这些生化及病理改变与相关文献报道[6-7]一致,提示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本实验研究发现APAP(300 mg/kg)单次干预造成的肝损伤并非完全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36 h后肝损伤的程度有所减轻,提示单次APAP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存在自身修复过程。APAP诱导的肝细胞坏死的发生与过量服用APAP或肝脏基础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被耗竭,代谢产生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不能被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造成肝细胞代谢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破坏线粒体膜等有关[1]。Bt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表达于除T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髓系细胞。Btk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激活参与炎症过程[5]。当细胞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危险信号的刺激时,Btk以磷酸化的形式活化后可直接调节NLRP3或间接调节NLRP3等信号进而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3-4]。Btk参与调控多个重要炎症信号转导通路中许多关键的信号蛋白,包括NF-κB、NFAT、PKC、Pin1、TLRs、caveolin-1 等[8]。近期研究[5]表明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Btk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炎性损伤。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肝组织中仅有少量Btk表达;APAP作用24 h内,随着APAP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中Btk及p-Btk逐渐升高,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Btk及p-Btk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提示Btk的活化参与了APAP肝损伤病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tk/NF-κB信号通路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变化及意义[J]. 王炜,王素欢,李世平,侯慧清,杨静,吴冰洁,董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8)
[2]粪肠球菌脂磷壁酸通过激活NF-κB活化NLRP3炎性体[J]. 王丽娜,叶丹丹,王娇娇,牛卫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05)
[3]炎症小体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及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J]. 贺希,刘鸿凌. 肝脏. 2018(02)
[4]不同性别小鼠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差异[J]. 路燕,雷宇,章礼久,徐德祥.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5]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 蒋丹露,刘阳阳,孙如愚,陈晟,王迪. 生命科学. 2017(09)
[6]不同时间高氧下小鼠肺组织中Bruton酪氨酸激酶的变化及意义[J]. 孟辉,曹大伟,侯明霞,刘超峰,何方,张新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5)
[7]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 李庆伟,芦静,刘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489879
【文章来源】: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0,55(0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时间点小鼠肝脏坏死面积
与对照组比较,APAP干预后的各组小鼠肝脏Btk(F=441.280,P=0.000)、p-Btk(F=1 323.022,P=0.000)、NF-κB(F=133.125,P=0.000)及NLRP3水平(F=820.095,P=0.000)含量均有变化。正常肝组织中仅有少量的Btk表达,APAP处理组小鼠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Btk及p-Btk的表达逐渐增多,于24 h表达最高(P<0.01),后表达逐渐下降。NF-κB、NLRP3表达与Btk及p-Btk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见图3。表2 不同时间点肝组织IL-1β、TNF-α表达量 (n=6, x ˉ ±s) 组别 IL-1β(pg/ml) TNF-α(pg/ml) 对照 47.64±4.83 267.64±36.88 APAP 0.5 h 53.33±6.56# 2 96.87±12.88# APAP 1 h 54.05±8.90# 334.63±39.95*# APAP 3 h 61.16±9.01△# 380.42±41.38*# APAP 6 h 64.22±8.39*# 4 18.57±34.35* APAP 12 h 74.64±7.78* 441.26±20.56* APAP 24 h 81.28±7.53* 454.82±32.79* APAP 36 h 74.64±18.92* 389.08±51.33*# APAP 48 h 56.70±7.42# 370.88±20.12*# F值 8.643 20.545 P值 0.000 0.00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APAP 24 h组比较:#P<0.01
APAP引起的肝损伤病理组织学主要表现为肝小叶中心性坏死[6-7]。ALT、AST是目前评价肝脏损伤程度的常用指标。本实验结果显示,小鼠单次腹腔注射APAP(300 mg/kg)0.5、1 h,血清ALT、AST及肝脏病理形态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其余各组血清中ALT、AST水平、3 h后各组肝细胞坏死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肝脏HE染色也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窦充血。这些生化及病理改变与相关文献报道[6-7]一致,提示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复制成功。本实验研究发现APAP(300 mg/kg)单次干预造成的肝损伤并非完全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36 h后肝损伤的程度有所减轻,提示单次APAP造成的小鼠肝损伤存在自身修复过程。APAP诱导的肝细胞坏死的发生与过量服用APAP或肝脏基础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被耗竭,代谢产生的N-乙酰对苯醌亚胺不能被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结合,造成肝细胞代谢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破坏线粒体膜等有关[1]。Btk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表达于除T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髓系细胞。Btk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募集和激活参与炎症过程[5]。当细胞受到细菌、真菌、病毒及其他危险信号的刺激时,Btk以磷酸化的形式活化后可直接调节NLRP3或间接调节NLRP3等信号进而引起炎性因子的释放[3-4]。Btk参与调控多个重要炎症信号转导通路中许多关键的信号蛋白,包括NF-κB、NFAT、PKC、Pin1、TLRs、caveolin-1 等[8]。近期研究[5]表明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Btk抑制剂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炎性损伤。本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小鼠肝组织中仅有少量Btk表达;APAP作用24 h内,随着APAP作用时间的延长,小鼠肝组织中Btk及p-Btk逐渐升高,肝损伤的严重程度与Btk及p-Btk表达变化趋势相一致。提示Btk的活化参与了APAP肝损伤病理的形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Btk/NF-κB信号通路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变化及意义[J]. 王炜,王素欢,李世平,侯慧清,杨静,吴冰洁,董梅.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08)
[2]粪肠球菌脂磷壁酸通过激活NF-κB活化NLRP3炎性体[J]. 王丽娜,叶丹丹,王娇娇,牛卫东.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8(05)
[3]炎症小体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及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J]. 贺希,刘鸿凌. 肝脏. 2018(02)
[4]不同性别小鼠对乙酰氨基酚急性肝损伤的敏感性差异[J]. 路燕,雷宇,章礼久,徐德祥.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5]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炎症相关疾病研究进展[J]. 蒋丹露,刘阳阳,孙如愚,陈晟,王迪. 生命科学. 2017(09)
[6]不同时间高氧下小鼠肺组织中Bruton酪氨酸激酶的变化及意义[J]. 孟辉,曹大伟,侯明霞,刘超峰,何方,张新日.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5)
[7]Bruton酪氨酸激酶Btk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J]. 李庆伟,芦静,刘欣.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1)
本文编号:3489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4898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