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具有超高载药量的紫杉醇二聚体纳米前药用于肿瘤治疗

发布时间:2021-12-19 00:16
  紫杉醇(PTX)作为一种抗癌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众多实体肿瘤的治疗。但是,PTX在水中的溶解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肿瘤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将PTX制备成纳米制剂,从而增加PTX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肿瘤组织增强的渗透和滞留效应可以进一步促使PTX纳米制剂在肿瘤组织的聚集。基于此,科研工作者都致力于研发低毒高效的聚合物基纳米药物。然而,这些纳米制剂都普遍存在PTX担载量过低(小于20wt%)的问题。为了保证药物的成功担载,需要大量使用助剂或表面活性剂,因而增加了潜在的系统毒性。因此,如何制备一种具有超高PTX担载量的药物制剂,可以同时满足高疗效、低毒性的要求,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有挑战的课题。在本论文中,利用二聚体在水中自组装的性质,我们将PTX修饰为二聚体前药,系统研究了二聚体前药策略对纳米制剂的载药量、自递送以及肿瘤联合治疗的影响。通过调控二聚体前药的连接单元,全面考察了酯键、二硫键、单硫键和缩硫酮键对药物释放及肿瘤组织选择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合成了一系列以酶敏感基团和还原敏感基团作为连接单元的PTX二聚体,且反应条件温和,结构可控,制备方...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3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具有超高载药量的紫杉醇二聚体纳米前药用于肿瘤治疗


图1.2抗肿瘤纳米药物的发展历程??

纳米药物,临床研究,过程


1.2)?[3]。纳米药物的研究也己经推动了包括医药、诊断成像试剂、体外诊断以及??理疗器械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然而,纳米药物从实验室走到临床需要克服诸多障??碍与困难(图1.3)?W。从材料的设计,到细胞水平评价,到小鼠活体检验,再??到大型动物如猴子验证疗效,最后到患者的临床实验:一期于健康人身上评价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分布,确定合适给药剂量;二期于少数患者身上评价疗效;三??期于更大范围的患者,进一步评价安全性和有效性;四期再进行长期安全性的评??估。能够通过层层关卡直到最后上市的药物己经寥寥无几。??W「.........V::;...........?b ̄-ade??????.17!??First?controlled-???agent?to??f.?iposome?release?pdytner??????f????J????????? ̄..i??Protein?predict?EPR??structure?system?fw?ionic?Oiscov?ry?I?Liposomal?First?targeted?siRNA?biomarkers?and?nano-??vvas?molecule?and?of?the?EPR?|?doxorubicin?{Ooxil)?poiymerlc?NP?(CAlAA-01}?for?predicting?therapeutic??publi^^d^*?macromdecoles

血液循环,纳米材料,肿瘤细胞,肿瘤组织


静脉给药后到药物进入肿瘤细胞内部发挥疗效,需要经历5个步骤:??血液循环,通过血管的渗漏在肿瘤组织聚集,从肿瘤组织渗透到达肿瘤细胞,被??肿瘤细胞摄取,最终,在细胞内释放药物(图1.4)?W。要想使总的递送效率最??高(肿瘤细胞内的药物/注射的药物),需使以上每一步都达到较高水准,中间任??何一步效率过低都会导致最终效果大打折扣。举例来说,Doxil虽然降低了毒副??作用,却没有提高疗效。这是因为,Doxil虽有较长的血液循环,在肿瘤组织的??聚集也比小分子阿霉素多很多,但是它滞留在肿瘤血管周围[9],并没有进一步渗??透到肿瘤组织,到达肿瘤细胞,因而,相对于小分子来说,它的疗效并没有提高??[10]??〇??丁he?只?Cascade?of?Cancer?Drug?Delivery??If?雜说一參^^??????????Drug?jRele^s???penetration??^?To?be?there????z?To?be?free??5-StepC4P/ffOiscadeJ>?Q?=?QCX?X?X?Q,?X??图1.4纳米材料递送小分子药物的全过程??1.1.2.1血液循环??当纳米药物进入生理环境(如血液、血浆和组织间液),由于纳米颗粒自身??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The exciting potential of nanotherapy in brain-tumor targeted drug delivery approaches[J]. Vivek Agrahari.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2017(02)



本文编号:35434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5434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0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