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基于噻吩类化合物纳米载药系统抗肿瘤活性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8-10 11:08
  在全球范围内,恶性肿瘤导致的死亡仅次于心脑血管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化学药物疗法仍然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噻吩类化合物(Thiophene compounds,TP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一些抗肿瘤药物的有效分子结构中含有噻吩并环结构骨架,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医药治疗领域。本文考察了6种TPs的抗肿瘤活性,发现均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但是TPs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待克服的问题,比如溶解性差,毒性大,无选择性等。新型给药系统借助水溶性好的药物载体的承载作用,可以将TPs携带到病灶组织,而且所选择的药物载体表面含有丰富的官能团,可以对其进行表面修饰,接枝靶向分子以赋予其靶向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精准、高效、低毒的治疗肿瘤。因此,运用新型给药系统有望克服TPs的水溶解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和无选择性等缺点。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围绕TPs的抗肿瘤活性筛选、评价和纳米载药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TPs抗肿瘤活性筛选及理化性质检测。首先,选择HepG2和SMMC-7721两种肝癌细胞对6种TPs通过MTT法初步考察TPs的抗肿瘤活性,... 

【文章页数】:14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索引表
第1章 绪论
    1.1 噻吩类化合物
        1.1.1 性质及应用
        1.1.2 化学合成
    1.2 新型给药系统
        1.2.1 基于脂质体的新型给药系统
        1.2.2 基于纳米粒的新型给药系统
        1.2.3 基于胶束的新型给药系统
    1.3 靶向新型给药系统
        1.3.1 基于被动靶向的新型给药系统
        1.3.2 基于主动靶向的新型给药系统
    1.4 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
        1.4.1 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1.4.2 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1.4.3 炎症、免疫与肿瘤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思路
第2章 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筛选及理化性质检测
    2.1 引言
    2.2 仪器与试剂
        2.2.1 仪器
        2.2.2 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TPs抗肿瘤活性筛选
        2.3.2 TPs的理化性质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TPs抗肿瘤活性初步考察
        2.4.2 TPs理化性质检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化合物TP 5 的抗肿瘤活性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材料
        3.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2 主要试剂
        3.2.3 溶液配制
        3.2.4 主要检测试剂盒
        3.2.5 细胞株
        3.2.6 实验动物
    3.3 实验方法
        3.3.1 细胞复苏
        3.3.2 细胞传代与培养
        3.3.3 细胞冻存
        3.3.4 细胞活力检测
        3.3.5 LDH活性检测
        3.3.6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
        3.3.7 细胞凋亡检测
        3.3.8 细胞内Caspase活性检测
        3.3.9 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检测
        3.3.10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测定
        3.3.11 Hep G2和SMMC-7721 细胞肿瘤异位模型的建立
        3.3.12 Western Blot实验
        3.3.13 组织切片染色
        3.3.14 统计方法学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细胞活力检测结果
        3.4.2 LDH活性检测结果
        3.4.3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结果
        3.4.4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3.4.5 细胞内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
        3.4.6 细胞内ROS水平检测结果
        3.4.7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结果
        3.4.8 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结果
        3.4.9 TP 5 对Hep G2和SMMC-7721 异位肿瘤模型裸鼠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叶酸靶向的PLGA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
    4.1 引言
    4.2 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
        4.2.2 材料与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NPs的制备和表征
        4.3.2 TP 5-FPNPs的粒径稳定性考察
        4.3.3 TP 5-PNPs和TP 5-FPNPs的体外释放行为表征
        4.3.4 MTT法检测NPs的抗肿瘤活性
        4.3.5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4.3.6 ROS生成水平的评价
        4.3.7 细胞摄取
        4.3.8 统计方法学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NPs的制备和表征
        4.4.2 TP 5-FPNPs的粒径稳定性考察
        4.4.3 TP 5-PNPs和TP 5-FPNPs的体外释放行为
        4.4.4 MTT法检测FPNP-NPs的抗肿瘤活性
        4.4.5 ROS生成水平的评价
        4.4.6 线粒体膜电位
        4.4.7 细胞摄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白蛋白纳米粒载药系统的建立
    5.1 引言
    5.2 仪器与试剂
        5.2.1 仪器
        5.2.2 材料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TP 5-NPs的制备
        5.3.2 FITC-TP 5-NPs的制备
        5.3.3 载药量和包封率测试
        5.3.4 药物释放
        5.3.5 MTT法检测TP 5-NPs的抗肿瘤活性
        5.3.6 ROS生成水平的评价
        5.3.7 线粒体膜电位的测定
        5.3.8 细胞摄取
        5.3.9 统计方法学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TP 5-NPs的制备
        5.4.2 TP 5-NPs的结构表征
        5.4.3 TP 5-NPs的载释药性能
        5.4.4 TP 5-NPs的抗肿瘤活性
        5.4.5 ROS生成水平的评价
        5.4.6 线粒体膜电位
        5.4.7 细胞摄取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化合物TP 5 白蛋白纳米粒载药系统体内抗肿瘤活性及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仪器与材料
        6.2.1 主要仪器和设备
        6.2.2 主要试剂
        6.2.3 试剂盒
        6.2.4 溶液配制
        6.2.5 细胞株
        6.2.6 实验动物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TP 5-NPs的制备
        6.3.3 Hep G2和SMMC-7721 细胞裸鼠异位瘤模型的建立
        6.3.4 Hep G2和SMMC-7721 细胞BALB/c小鼠免疫抗肿瘤模型的建立
        6.3.5 Western Blot实验
        6.3.6 组织切片染色
        6.3.7 统计方法学分析
    6.4 实验结果与讨论
        6.4.1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肿瘤体积记录结果
        6.4.2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体重记录结果
        6.4.3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肝脏、脾脏和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6.4.4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肿瘤组织内Caspase相关凋亡蛋白表达
        6.4.5 裸鼠异位瘤模型中肿瘤组织内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表达
        6.4.6 TP 5 白蛋白纳米粒对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6.4.7 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小鼠体重记录结果
        6.4.8 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肝脏、脾脏和肾脏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6.4.9 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脏器指数测定结果
        6.4.10 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6.4.11 BALB/c免疫抗肿瘤模型中氧化应激相关蛋白检测结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血清CCL11、ANXA2、OPN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J]. 郑张军,张金星,刘情,黄诗林,吕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22)
[2]Hepatiti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sights into cytokine gene polymorphisms[J]. Mahmoud Fathy Dondeti,Eman Anwar El-Maadawy,Roba Mohamed Talaat.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6(30)
[3]2012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J]. 陈万青,郑荣寿,张思维,曾红梅,左婷婷,贾漫漫,夏昌发,邹小农,赫捷.  中国肿瘤. 2016(01)
[4]多微孔磁性空心纳米炭球的合成及其Cr(Ⅵ)吸附性能(英文)[J]. 张鲁华,孙蔷,杨超,陆安慧.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5(08)
[5]Mitochondria as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cancer stem cells[J]. In Sung Song,Jeong Yu Jeong,Seung Hun Jeong,Hyoung Kyu Kim,Kyung Soo Ko,Byoung Doo Rhee,Nari Kim,Jin Han.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2015(02)
[6]CCL21通过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胰腺癌Panc-1细胞的迁移[J]. 刘庆,陈芳芳,段唐海,朱海涛,谢小东,吴荧荧,张志坚,王冬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5(01)
[7]羟基喜树碱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靶向性特征试验[J]. 凌家俊,古锦辉,谢毅,肖梅红,谢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16)

博士论文
[1]功能化碳包覆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载释药性能[D]. 陈琳.太原理工大学 2015
[2]5-氟尿嘧啶磁性脂质体纳米粒在肝癌动物模型中的靶向性及药动学研究[D]. 刘鑫.中南大学 2006
[3]功能性磁性聚合物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初步应用[D]. 邓勇辉.复旦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伊立替康PLGA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体内外评价[D]. 杨莹.山东大学 2018
[2]温敏型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5-氟尿嘧啶的机理及其缓释行为[D]. 李龙飞.太原理工大学 2016
[3]介孔碳球纳米粒用于阿霉素传递系统的研究[D]. 王欢.福建中医药大学 2015
[4]5-氟尿嘧啶-Fe/Fe3O4磁性脂质体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抑瘤作用研究[D]. 黄波涛.南京医科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73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673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d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