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针对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1:07

  本文关键词:针对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精神障碍类疾病,具有高发病、高自杀、高复发、高致残、识别率低、就诊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这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依照目前的发展速度,5年后抑郁症将成为世界第二大疾病。但抗抑郁药物至今仍存在延迟起效、有效率偏低、较多不良反应等问题急需解决。阿戈美拉汀于2009年在欧洲批准上市,成为治疗精神疾病的“重磅炸弹”药物,具有褪黑素(MT)受体MT1、MT2受体激动剂和5-HT2c受体拮抗剂活性(MT1:Ki=0.1nM;MT2,Ki=0.12nM,5-HT2CKi=631bnM)。阿戈美拉汀与传统的抗抑郁药物作用靶点有所不同,是首个靶向于MT受体的抗抑郁类药物,它不但在抗抑郁、抗焦虑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其特殊的MT激动作用还能调节抑郁症患者的生物节律、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且耐受性好,并无性功能障碍等毒副作用。本课题组早期曾对MT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进行结构改造,发现化合物A对褪黑素受体呈现出良好活性和高选择性(MT1:EC50=23200nM,MT2:EC50 =8.97nM,MT1/MT2=2586).基于本课题组早期的研究成果,本论文将致力于设计合成一类兼具MT受体和5-HT受体活性的多靶点抗抑郁类药物,我们在保留MT受体激动剂关键药效团的基础上,同时引入靶向于5-HT受体的关键药效基团,设计了一系列多靶点抗抑郁类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3具有较好的MT2受体激动剂活性,但在小鼠强迫游泳试验中体现出的抗抑郁活性较低。化合物2-3-C1较阳性化合物vortioxetine提高了50%以上的抗抑郁作用,具备良好的抗抑郁活性,对褪黑素受体呈现微摩级的生物活性。这些结果对以后设计兼具MT受体和5-HT受体活性的多靶点抗抑郁类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抑郁症 阿戈美拉汀 褪黑素受体 5-HT受体 多靶点抗抑郁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R96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一章 前言10-20
  • 第一节 抑郁症概况10-11
  • 第二节 传统抗抑郁药物的发展史11-16
  • 1.2.1 三环类抗抑郁药11
  • 1.2.2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11-12
  • 1.2.3 5-HT再摄取抑制剂12-13
  • 1.2.4 5-HT、NE再摄取抑制剂13-14
  • 1.2.5 5-HT受体拮抗剂与再摄取抑制剂14-16
  • 第三节 抗抑郁药存在的问题16-17
  • 第四节 新型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17-20
  • 1.4.1 阿戈美拉汀简介17
  • 1.4.2 褪黑素及褪黑素受体简介17-18
  • 1.4.3 MT_1、MT_2受体选择性18-19
  • 1.4.4 MT_1、MT_2受体与5-HT_(2C)受体在抗抑郁中的作用19-20
  • 第二章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20-36
  • 第一节 MT、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思路20-24
  • 2.1.1 作用于MT_1、MT_2、5-HT_(2C)受体的抗抑郁药物—阿戈美拉汀20-21
  • 2.1.2 MT受体激动剂的关键药效基团21-22
  • 2.1.3 抗抑郁药物的关键药效基团22-23
  • 2.1.4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23-24
  • 第二节 MT、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4-27
  • 2.2.1 第一类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路线24-25
  • 2.2.2 作用于MT和5-HT受体的第二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路线25-27
  • 第三节 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27-30
  • 2.3.1 靶向于褪黑素受体的生物活性研究27-29
  • 2.3.2 靶向于5-HT受体的生物活性研究29
  • 2.3.3 生物活性小结29-30
  • 第四节 沃替西汀类抗抑郁药衍生物的合成30-32
  • 2.4.1 5-HT受体多靶点的第三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30
  • 2.4.2 5-HT受体多靶点的第三类化合物的合成30-32
  • 第五节 动物活性分析32-35
  • 2.5.1 抗抑郁活性的动物测试方法32-34
  • 2.5.2 抗抑郁活性的动物测试结果分析34-35
  • 第六节 本章小结35-36
  • 第三章 实验部分36-52
  • 第一节 化学实验部分36-51
  • 第二节 生物学测试实验部分51-52
  • 3.2.1 褪黑素受体活性测试51
  • 3.2.2 5-HT_4受体活性测试51
  • 3.2.3 小鼠强迫游泳实验51-52
  • 参考文献52-56
  • 附录Ⅰ (典型化合物的谱图)56-74
  • 附录Ⅱ(发表文章)74-75
  • 致谢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褚克平;蔡知音;张丹英;曾群力;张玉q;陈树德;夏若虹;;0.2 mT工频磁场引起人羊膜成纤维细胞微丝骨架重组[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2 邱莉,赵佛容,沈俊芳;采用MT植入式药物输送系统进行口腔癌化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9年01期

3 吕新华,许浪;MT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研究进展[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王国钦;;MT在癌发生中的作用——当前毒理学中一个有争议的热点问题[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6年01期

5 乌新林,李晓洁,施琳,马激扬;金属硫蛋白(MT)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预后[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2年06期

6 郭丰涛,柯文棋,乐秀鸿,王学佑,王来新,杨军,李振杰2何南章;50mT交变磁场间断暴露后家兔若干生化指标的观察[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1996年04期

7 程琳;郑海军;岳树春;张振忠;薄爱华;;检测膀胱癌TopoⅡα和MT对指导化疗药物的选择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01期

8 叶超平;丁海滨;魏剑锋;;MT和LR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年02期

9 李哲萍;刘小丽;武希润;申慧琴;康贵云;王琦;;FOLFOX4联合1-MT对胃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抑制作用[J];癌变·畸变·突变;2013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卫斌;刘丽娜;王璐;沈云发;;MT资料超低电阻率特征模拟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王晓敏;;0~50mT标准磁场量具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3 张云琳;安海静;刘晓玲;蒋梅;张五四;;青海祁连托来6.0级地震的MT重复测量预测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4 陆惠民;张红桔;;MT多用脉图自动分析系统——软件研究[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德海;孟祥化;罗平;郭峰;任国选;葛铭;;天津蓟县高于庄组微亮晶(MT)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初探[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文瑞海;;昌江大桥50mT梁的预制与安装[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吴健生;王家林;过仲阳;万明浩;李代芳;陈高;秦顺亭;;多约束下MT方法在苏北前志留系层面研究中的应用[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8 ;中国年产10Mt以上矿区(2004年国有重点矿)[A];2005中国煤炭企业100强分析报告[C];2005年

9 丁毅;郭敏杰;曾珊琪;;基于弹塑性理论对4AMT汽车换挡机构的结构优化分析[A];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朱亦钢;陈剑峰;马瑞;;MT试样的腐蚀疲劳裂纹扩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联;牦牛金属硫蛋白(MTs)-Ⅲ/-Ⅳ分子特性及MT-Ⅲ表达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8年

2 荆黎;MT抗阿霉素所致心肌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其对Prx的调节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波;MT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道路;小鼠MT/αα基因转入水生美人蕉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3 施爱;MT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于秀华;针对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仰军;MT跨国公司中国采购中心的管理策略制定及实施[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刘凯;MT换挡执行机构及换挡特性的仿真分析与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李宝力;基于MT公司售后服务的对策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张秉政;基于MT资料的塔里木盆地电性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9 王明博;食管癌中金属硫蛋白(MT)和锌-α2-糖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一鸣;MT集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针对MT和5-HT受体多靶点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375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8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