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PEG构象仿生型棒状载体的设计及体内输运机制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4-11-02 10:29
口服给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给药方式,其具有服药方便、剂量可控、顺应性好、经济实惠等诸多优点,容易被病患所接受。但是,胃肠道的生理环境让很多稳定性差、溶解度低、渗透能力弱的药物无法被肠道吸收。虽然微纳米尺度的药物载体为这些药物的口服递送带来希望,但是肠道黏膜的复杂生理屏障依旧严重阻碍载体的转运和递送效率。黏液和上皮细胞构成了肠道黏膜最主要的生理屏障。黏液的主要成分是黏蛋白,其呈现纤维结构相互交联,形成生物凝胶样的网格屏障,孔径大小主要集中在100 nm至300 nm的范围,严重限制纳米载体的穿透。黏蛋白本身还具有较强的黏附性,能够捕获外来的颗粒,并随着肠道蠕动和黏液更新而将粒子排至肠道后段,使其远离主要的吸收区域。上皮细胞是黏液覆盖下的一道紧密屏障,粒径大小在几十至数百纳米的载体无法通过细胞旁路途径被吸收,必须得被细胞摄取后再实现跨胞转运。更具挑战的是,高效的黏液穿透和细胞摄取对于药物载体的性质和要求存在诸多矛盾性,需要寻找更合理的设计思路来提高载体面对多重屏障时的递送效率。自然界的许多生物学效应可以为药物递送载体的设计带来灵感。研究人员基于真核细胞、血红细胞、病毒等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开发出...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09450
【文章页数】:143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众所周知,人体的黏膜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免疫防线,而黏液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的凝胶结构和黏附性使得绝大多数的侵染物都能够被有效排斥在外。人体肠道不同部位黏液层厚度也不同,在空肠部位黏液层相对稀薄,也便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而在回肠和结肠部位,厚度可增至数百微米[4,5]。黏液通常还....
当纳米载体穿透黏液屏障后,还需要克服一道上皮细胞屏障。肠道上皮细胞主要由多绒毛型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微褶皱细胞(M细胞)以及其他一些免疫细胞构成。肠道细胞之间通常存在着紧密连接,这种蛋白复合体构成了严密的物理屏障,对于许多分子而言都难以通透,十几纳米以上的颗粒则几乎无法通过细胞....
通过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看到,GMNP在黏液中扩散时会先有一个被蛋白网络捕获黏附的短暂过程,而之后其可以瞬时跳跃出原来位置附近区域,显现出一个黏附后“跳跃”的扩散行为[136](图6.1)。很显然,同比例修饰的两组球状载体只是被束缚于一个固定区域,要扩散一段时间后才能远离所在位置....
图6.2超分辨率显微镜观察GMNP和单一PEG构象修饰的棒状载体在细胞摄取时黏附细胞的方式。标尺:500nm。3.3载体在AFM探针上的修饰
本文编号:4009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0945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