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功能碳点的制备及在药物和小分子异构体检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5-02-09 15:14
  当前,碳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光电性质及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广义碳纳米材料指尺寸在1-100 nm,主要由碳元素构成,包括零维、一维、二维碳纳米材料以及碳孔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荧光碳纳米材料,碳点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质,更小的尺寸,通常在10 nm左右,以及具有可协调的发光波长等特性。自首次发现至今,碳点的合成方法多样化且日渐成熟,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得到了各种功能性碳点,并将其广泛应用于生物成像、环境监测、能源转换、分析传感、光催化、信息加密以及载药等领域。因此针对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研究,结合碳点作为荧光探针用于分析检测之中的优势,构建将碳点应用于药物分析领域的桥梁,最终实现药物的分析与检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基于此,本工作聚焦于构建简便有效的合成方法,制备得到具备特异性的功能型碳点,并实现将其应用于药物和小分子的分析检测。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通过水热法和微波法成功制备了具有不同结构与功能的两种荧光碳点,探索了其元素构成、发光机理及环境稳定性等性质,并进一步构建了检测四环素药物的双信号检测策略及苯二酚类同系物的荧光分析方法,同时探究了分析检测的机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长寿命...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碳点简介
    1.3 光学性能
    1.4 碳点的合成
        1.4.1 激光消融法
        1.4.2 电化学法
        1.4.3 化学氧化法
        1.4.4 溶剂热/水热法
        1.4.5 超声法
        1.4.6 微波法
        1.4.7 模板法
    1.5 碳点的应用
        1.5.1 分析检测
        1.5.2 载药与基因传递
        1.5.3 细胞和活体成像
        1.5.4 光伏电池
        1.5.5 信息加密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目标和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目标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长寿命室温磷光碳点的发光机理、pH传感及双信号检测四环素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2.3 P-CDs的合成条件优化
        2.2.4 P-CDs的荧光及磷光稳定性探究
        2.2.5 固载P-CDs
        2.2.6 P-CDs的 p H传感
        2.2.7 荧光和荧光检测四环素
        2.2.8 选择性和干扰研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CDs的合成优化
        2.3.2 P-CDs的光学性质
        2.3.3 P-CDs的荧光和磷光稳定性
        2.3.4 P-CDs的 p H响应RTP特性
        2.3.5 建立检测TC的双通道策略
        2.3.6 分析TC
        2.3.7 选择性和干扰性及检测条件优化
        2.3.8 TC检测机制
    2.4 小结
第三章 以隐球菌为碳源的荧光碳点用于苯二酚类同分异构体的区分和检测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化学制品
        3.2.2 设备仪器
        3.2.3 CDs的合成
        3.2.4 CDs的稳定性探究
        3.2.5 苯二酚的检测
        3.2.6 研究选择性和干扰性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CDs的表征
        3.3.2 合成CDs的优化
        3.3.3 CDs的荧光稳定性
        3.3.4 建立区分和分析策略
        3.3.5 选择性和潜在干扰
        3.3.6 检测条件的优化
        3.3.7 检测间苯二酚与对苯二酚
        3.3.8 苯二酚的鉴别与检测机理
    3.4 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本文编号:40324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40324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