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二茂铁杂环类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电化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9 15:12

  本文关键词:二茂铁杂环类衍生物的合成,生物活性及电化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分子对接 二茂铁 杂环衍生物 合成 电化学 抗肿瘤活性


【摘要】:本文利用Discovery Studio 3.1系统,选取enzyme aromatase (AR, CYP19)(乳腺癌)及mutated EGFR kinase domain (L858R), EGFR kinase domain T790M mutation (非小细胞肺癌)作为蛋白受体对二茂铁杂环类衍生物进行计算机模拟和分子对接,结果初步均显示出二茂铁杂环衍生物与受体蛋白的结合能力要好于二茂铁本身。本文以二茂铁羧酸和7种含氮杂环化合物为原料,合成了18种二茂铁杂环类衍生物;且在反应中选用EDCl, HOBt或DMAP为缩合剂,二氯甲烷为溶剂的体系,室温条件下反应24小时合成效果最好;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MS、1H NMR、13C NMR和HR-MS等表征;同时,通过3-(4,5-二甲基噻-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方法,初步测试了新化合物的抗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活性,实验过程中均以二茂铁作为阳性对照物.化合物Fc1, Fc3, Fc9-Fc12, Fc14和Fc17通过MTT法测试其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Fc3,Fc11, Fc12口Fc17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39.2,44.2,48.3,和24.2μmol·L-1。在这8个被测试其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活性的化合物中,结果显示:含有吡啶环且成酯的二茂铁杂环化合物,其抑制乳腺癌的活性要强于那些不含有吡啶环且成酰胺的二茂铁杂环化合物。在分子模拟中,将化合物Fc1-Fc18作为配体与芳香化酶受体(AR, CYP19)的活性位点进行对接,同时希望能解释为什么化合物Fc17有最好的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对接中观察到化合物Fc17与受体结合度最好,其分别与受体的氨基酸残基Thr310和Ser314对接形成了两个氢键.化合物Fc1,Fc4-5,Fc8-9,Fc11-12,Fc14及Fc16-17通过MTT法测试其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Fc14显示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78.3μmol·L-1;并且对于同一取代杂环的化合物而言,Linkage中的C链越长其抑制H1299细胞的效果越强。在分子模拟中,将化合物Fc1-Fc18作为配体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活性位点进行对接,同时希望能解释为什么化合物Fc14有最好的抑制非小细胞肺癌(H1299细胞)的活性。结果显示:在对接中观察到化合物Fc14与受体结合度最好,其与受体对接形成了一个π-π键,并且产生范德华力和与氨基酸残基2EB3形成了一个氢键。且用循环伏安法(CV法)研究二茂铁含氮杂环衍生物的氧化还原性质,结果说明:连接键中羰基的诱导效应和化合物本身的共轭效应共同影响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化合物Fc8显示出最强的氧化还原性,而化合物的氧化还原性与其抑制H1299细胞的肿瘤活性呈反比关系.
【关键词】:分子对接 二茂铁 杂环衍生物 合成 电化学 抗肿瘤活性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914.5;O627.8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二茂铁化合物10-13
  • 1.1.1 二茂铁物理及化学性质10-11
  • 1.1.2 二茂铁化合物在医学上的应用及进展11-12
  • 1.1.3 其他12-13
  • 1.2 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简介及分子模拟13-14
  • 1.2.1 乳腺癌的简介及分子模拟13
  • 1.2.2 非小细胞肺癌的简介及分子模拟13-14
  • 1.3 氧化还原性与抗肿瘤活性关系的研究进展14-15
  • 1.4 杂环化合物的简介15
  • 1.5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15-17
  • 第2章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子对接17-24
  • 2.1 前言17
  • 2.2 乳腺癌的计算机模拟17-20
  • 2.2.1 乳腺癌的计算机模拟打分分析17-18
  • 2.2.2 分子对接结果与分析18-20
  • 2.3 非小细胞肺癌的计算机模拟20-23
  • 2.3.1 非小细胞肺癌的计算机模拟打分分析20-21
  • 2.3.2 分子对接结果与讨论21-23
  • 2.4 小结23-24
  • 第3章 实验部分24-31
  • 3.1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24
  • 3.2 目标化合物及合成路线的确定24-25
  • 3.3 实验步骤、结果及数据25-29
  • 3.3.1 中间体2a的合成25
  • 3.3.2 中间体3a,4a的合成25-26
  • 3.3.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和表征26-29
  •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29-30
  • 3.5 小结30-31
  • 第4章 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31-34
  • 4.1 目标化合物的电化学测试31
  • 4.1.1 仪器和试剂31
  • 4.1.2 实验方法31
  • 4.2 结果和讨论31-32
  • 4.3 本章小结32-34
  • 第5章 目标化合物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34-38
  • 5.1 实验仪器和材料34
  • 5.2 实验方法34-35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35-37
  • 5.3.1 MCF-7细胞的测试结果与讨论35-36
  • 5.3.2 H1299细胞的测试结果与讨论36-37
  • 5.4 抗肿瘤活性测试结论37-38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38-40
  • 参考文献40-43
  • 致谢43-44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44-45
  • 附录A45-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国,边占喜,曹立志,赵蔚;二茂铁基-1,1’-二烷基二茂铁甲醇的合成与性质[J];应用化学;2001年11期

2 徐兆瑜;;二茂铁的合成与应用[J];杭州化工;2001年04期

3 王晓丽,王艳学,边占喜;(二茂铁基、乙基二茂铁基)甲基丁胺的合成与表征[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年01期

4 任红艳,李广洲,宋心琦;二茂铁化学的半个世纪历程[J];大学化学;2003年06期

5 蒋虹,陈维一,张雅文,沈宗旋;二茂铁氨基化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4年02期

6 张首才,王丽影,刘士艳,孙雪梅;2-二茂铁基-2-丁醇的合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卓馨;;乙酰二茂铁的合成与性质测定[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景崤壁;徐峰;徐伟;颜朝国;;含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研究进展[J];有机化学;2007年04期

9 肖陆飞;;二茂铁的发现、制备及其应用[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叶红德;童怀多;邹如意;彭化南;郑大贵;肖依文;宋焕权;;氘代二茂铁炔酮的合成及其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凤兰;王春柳;王向宇;陶京朝;;新型含二茂铁基双亚胺钼(Ⅵ)催化剂的性能研究[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樊佳;袁耀峰;王文峰;;4-二茂铁基-3,4-二氢-2(1H)-喹诺酮类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3 边占喜;张晓涛;;含二茂铁仲胺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赵文献;刘澜涛;王敏灿;宋毛平;;含二茂铁基氮杂环丁基甲酸酯的高效制备方法[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5 李树臣;白淑珍;李保国;;1′-烷基二茂铁基二甲基硅烷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俞豪杰;王立;;新型二茂铁基树枝状化合物的合成及在离子识别中的应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7 李高伟;周艳丽;刘念;刘冠军;郭保国;赵文献;;具有接枝位点的二茂铁基氮杂小环叔醇的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6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8 刘伟;李霞;张碧;宋毛平;吴养洁;;二茂铁大环酰胺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四届有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宋毛平;刘伟;张本尚;郝新奇;张碧;吴养洁;;二茂铁酰基硫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三届大环化学暨第五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2006年

10 刘建敏;李大成;王大奇;窦建民;;二茂铁单甲酸双核铒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琦;多二茂铁基吡啶和苯衍生物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4年

2 童荣柏;基于二茂铁/β-环糊精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双组分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戴力;新型二茂铁VA唑啉—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魏俊基;含二茂铁腈基聚合物及其电磁功能复合材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连小春;新型多二茂铁基取代吡啶盐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及光电性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敬民;二茂铁基化合物和二茂铁基聚合物及其接枝碳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姚琳;基于金鸡纳碱、二茂铁等优势骨架的新型手性配体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的不对称反应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8 吴红飞;二茂铁苄基叔胺环金属化及在碳—碳偶联反应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7年

9 柴凤兰;二茂铁基亚胺钼(Ⅵ)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环氧化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10 杨亮茹;二茂铁亚胺环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涛;二茂铁氯代烃与伯胺反应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徐南南;3-二茂铁基环辛烯的活性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及其聚合物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张慧;碘促进的二茂铁联烯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滕强;新型二茂铁配体的合成与表征及α-芳硫基酯的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曹爱娟;二茂铁键合硅胶固定相的制备及色谱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6 王晨君;钯催化二茂铁联烯、芳香卤化物与醇和酚的三组分反应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7 朱学友;[3]二茂铁环蕃β-二酮配合物和含偶氮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8 邓磊;二茂铁腙与苄溴的偶联反应及含二茂铁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吴孔丽;二茂铁苯甲酰二肽类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高召帅;含二茂铁取代基的脒基和茂基稀土二胺基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催化异戊二烯的聚合性能[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6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6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d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