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0:21

  本文关键词: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苯丁酸氮芥 高分子药物 葡聚糖 脂质体 白蛋白


【摘要】:苯丁酸氮芥是一种药效确切、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的烷基化抗肿瘤药物,但是小分子的苯丁酸氮芥存在对肿瘤组织缺少选择性、毒副作用大等缺点。为增加苯丁酸氮芥对肿瘤靶向性能,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合成一种苯丁酸氮芥与葡聚糖的高分子药物,利用高分子药物的EPR作用,实现肿瘤的靶向给药目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以苯丁酸氮芥和葡聚糖为原料,制备了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并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合成的高分子药物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2、对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进行了体外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在中性条件下较稳定,在弱碱性条件下,水解速率增加。根据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在37℃和60℃下水解速率常数,计算得到其水解的表观活化能为44.56±1.82 kJ/mol。3、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脂质体,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脂质体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磷脂浓度1.00%,磷脂与高分子药物的质量比为40:1,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8:1,水化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20 min。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脂质体粒径分布较好,包封率为84.7%。采用酰肼交联法制备了粒径在218 nm, zeta电位为-28.9±1.99 mV的透明质酸纳米粒,并用于包裹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脂质体。结果表明透明质酸纳米粒包衣前后的高分子药物脂质体的包封率分别为84.7%和79.5%,粒径分别为257.1和253.4 nm,说明透明质酸纳米粒包衣对脂质体制剂影响较小。4、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研究了苯丁酸氮芥和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人血清白蛋白(HSA)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分子药物与HSA发生了相互作用,荧光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自于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力。苯丁酸氮芥及其高分子药物与HSA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5和1.17,结合常数Ka分别为1.95×105 L/mol和1.01×105 L/mol。
【关键词】:苯丁酸氮芥 高分子药物 葡聚糖 脂质体 白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9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第一章 前言12-19
  • 1. 肿瘤的治疗12
  • 2.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12-16
  • 2.1 纳米药物的概念12-13
  • 2.2 纳米药物分类13
  • 2.3 纳米药物脂质体13-14
  • 2.4 基于聚合物的纳米药物(高分子前药)14-16
  • 3. 苯丁酸氮芥的抗肿瘤机理16-17
  • 4. 药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概况17-18
  • 5. 立题依据18-19
  • 第二章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的合成19-28
  • 2.1 仪器与试剂19-20
  • 2.2 实验方法20-21
  • 2.2.1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的制备20
  • 2.2.2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结构表征20-21
  • 2.3 实验结果21-27
  • 2.3.1 前体药物的合成21-22
  • 2.3.2 紫外吸收光谱22-23
  • 2.3.3 红外光谱23-24
  • 2.3.4 核磁共振光谱24-27
  • 2.4 小结27-28
  • 第三章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体外稳定性考察28-36
  • 3.1 仪器和试剂28-29
  • 3.2 实验方法29
  • 3.2.1 分析方法建立29
  • 3.2.2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中苯丁酸氮芥取代度的测定29
  • 3.2.3 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体外释放的测定29
  • 3.3 实验结果29-35
  • 3.3.1 分析方法的建立29-30
  • 3.3.2 高分子药物中苯丁酸氮芥的取代度30-31
  • 3.3.3 高分子药物水解稳定性研究31-34
  • 3.3.4 水解反应对的活化能34-35
  • 3.4 小结35-36
  • 第四章 高分子药物透明质酸包衣脂质体研究36-50
  • 4.1 仪器与试剂36-37
  • 4.2 实验方法37-40
  • 4.2.1 高分子药物脂质体分析方法的建立37-38
  • 4.2.2 脂质体制备方法38
  • 4.2.3 单因素实验考察脂质体包封率38-39
  • 4.2.4 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39
  • 4.2.5 空白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39
  • 4.2.6 透明质酸纳米粒的制备39-40
  • 4.3 结果与讨论40-49
  • 4.3.1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40-41
  • 4.3.2 单因素实验结果41-43
  • 4.3.3 正交优化实验结果43
  • 4.3.4 脂质体的粒径和zeta电位43-45
  • 4.3.5 透明质酸纳米粒45-47
  • 4.3.6 透明质酸纳米粒47-49
  • 4.4 小结49-50
  • 第五章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白蛋白的相互作用50-62
  • 5.1 仪器与试剂50
  • 5.2 实验部分50-51
  • 5.2.1 溶液的配制50-51
  • 5.2.2 紫外光谱测定51
  • 5.2.3 荧光发射光谱测定51
  • 5.3 结果与讨论51-60
  • 5.3.1 紫外吸收光谱51-52
  • 5.3.2 苯丁酸氮芥原料药荧光猝灭光谱52-53
  • 5.3.3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荧光猝灭光谱53-55
  • 5.3.4 荧光猝灭类型55-57
  • 5.3.5 结合常数与位点数57-58
  • 5.3.6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HSA的作用力类型58-59
  • 5.3.7 苯丁酸氮芥高分子药物与HAS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59-60
  • 5.4 本章小结60-62
  • 全文结论62-63
  • 致谢63-64
  • 参考文献64-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秀丽;谢志刚;黄宇彬;景遐斌;;高分子药物学的研究进展与期盼[J];高分子学报;2013年06期

2 吴承尧;权静;李树白;朱利民;;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应用及研究趋势[J];化学世界;2009年09期

3 王君莲;郝红;王扬;赵涛;管晓玉;王凯;;高分子药物及载体材料[J];高分子通报;2011年01期

4 ;高分子药物的开发[J];化学世界;1983年12期

5 汪汝洋 ,程若男;高分子药物[J];化学世界;1985年10期

6 沈良骏,李庆海;含药物端基PEG大单体的合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7 李庆海,吴正翠,孙玉,沈良骏;含丙磺舒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表征[J];合成化学;2003年06期

8 黄永洁;;新型抗风湿高分子药物的合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王京芳,胡志国,樊凤秋,潘勤生;高分子药物的研究:5-丙烯酰胺基水杨酸聚合物的合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徐衡,陈友存,沈良骏,刘光祥,任小明;氨基酸类高分子药物合成方法的研究[J];合成化学;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景遐斌;黄宇彬;谢志刚;;高分子药物学,从概念到临床[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周东方;黄宇彬;景遐斌;;奥沙利铂和去甲基斑蝥素的高分子药物键合物共输送[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3 黄宇彬;周东方;景遐斌;;高分子串联药物键合物的联合化疗研究[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H:医用高分子[C];2013年

4 孙敬;孙林;周绍兵;;具有靶向作用的磁性可降解高分子药物微球的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5 庄小璐;宋春梅;薛海丽;张以群;;PEG修饰化学药物的新方法[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启祥;水杨酸系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体外释药与生物粘附性评价[D];浙江大学;2003年

2 常军;含5-氟尿嘧啶高分子药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程翠;基于苯硼酸的黏附性高分子药物载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杜金志;可降解高分子纳米颗粒及其作为药物输送载体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赵世钰;苯丁酸氮芥葡聚糖高分子药物及其制剂学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徐勇智;结肠靶向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体外释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3 李庆海;含丙磺舒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范耐茜;喜树碱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以及细胞毒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玉;一些高分子载体药物及其纳米微球的合成与表征[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沈月青;pH敏感磁靶向高分子药物载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韩林;肿瘤靶向高分子药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93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593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9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