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降压效应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降压效应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模型 降压作用
【摘要】:目的β1受体阻断剂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高血压治疗指南中,不做为优先推荐,但临床联合用药比较常见。选取美托洛尔(Metoprolo)为代表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和厄贝沙坦(Irbesartan)为代表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的拮抗药,研究它们在高血压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探讨二者降压作用特征,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2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2组,分别口服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测定服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和血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heiner等提出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计算药效学参数,比较降压作用的实测值和预测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口服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体内代谢分别呈一室和二室模型,两药降压效应均滞后于血药浓度,存在逆时针滞后环,应用Sigmoid-Emax药效动力学模型研究效应室浓度与降压作用关系,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Ce(50)和Keo分别为(130.2±68.4)μg/L、(0.051±0.025)/min以及(380±140)μg/L、(0.54±0.08)/h,其降压作用的实测值和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应用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研究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降压作用,可为其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关键词】: 美托洛尔 厄贝沙坦 药代动力学 药效动力学 模型 降压作用
【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1203159)
【分类号】:R969.1
【正文快照】: 美托洛尔(Metoprolo)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断剂,厄贝沙坦(Irbesartan)属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的拮抗药,两种药物均有确切的降压效果及靶器官保护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型高血压的治疗,二者联合用于治疗高血压[1-5],也用于缺血性[6]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7-8]。当前常用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力宣;闫海英;阳盛洪;邱旭民;;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06年05期
2 陈贵文,宋永熙,李晓红,阵波,赵达亚;茶碱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中国药房;1997年05期
3 江骥,胡蓓,谢宏红;雷尼替丁枸橼酸铋胶囊中铋在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4 仲兆金,刘浚;Tazobactam/Piperacillin复剂的儿科药代动力学和临床疗效[J];首都医药;2000年03期
5 杨玉彬,汤致强,张频,罗健,李清,冯奉仪;阿托氟啶在肿瘤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03期
6 李丽莹,宋永熙,李莉;茶硷对安普索的药代动力学影响[J];黑龙江医学;2001年08期
7 李红英 ,于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药代动力学研究[J];山东医药工业;2003年06期
8 沈美意;药代动力学与老年人用药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年01期
9 邓鸣,刘会臣;性别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4年01期
10 刘有平,李全胜,黄玉荣,刘昌孝;两种测定小鼠体内力达霉素药代动力学方法的比较(英文)[J];药学学报;2004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玉男;杜力军;;发热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A];中国当代新医药论丛[C];2004年
2 魏敏吉;张朴;;高通量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A];第六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曹敏君;贺文娟;朱银松;马昌;康斯斯;高秀娟;熊婷;陈汇;;吡非尼酮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4 胡晋卿;温预关;倪晓佳;张明;邱畅;刘霞;李芳芳;;进食对于布南色林在男性健康志愿者中药代动力学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高晨燕;;新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要点与案例分析[A];第三届全国定量药理研究方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徐冰心;刘志国;吴久鸿;岳茂兴;;航天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10年
7 刘昌孝;;药代动力学在新药研发转换研究中的作用[A];中国药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会议专刊[C];2011年
8 魏广力;肖淑华;陆榕;刘昌孝;;雷帕雷素的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范江虹;李燕;;佛波双酯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中国药理学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第二部分)[C];2002年
10 孙莉;周芬;范华莹;梁军成;刘丽京;邓艳萍;;氨酚曲马多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本报记者 欧慧敏;药代动力学彰显新药转化价值[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白毅 整理;以药代动力学为主线的新药成药性的临床前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应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王宝龙;健能隆F-652海外临床研究正式启动[N];中国医药报;2012年
4 记者白毅;中国医科院生技所构建药物研究平台成效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编译 李勇;新药开发的五“R”原则[N];中国医药报;2014年
6 董智;微剂量给药 新药开发的加速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秉呼;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癌泰得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2 盖芸芸;多组分中药物质组溶出及药代动力学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鲁丹丹;硫代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王淑萍;济泰片药效物质基础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孔琦;噻吩诺啡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6 姜志平;长春地辛群体药代动力学:ABCB1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差异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谢瑛;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标记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8 刘小光;利福平和rifabutin药代动力学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9 杨波;1,5-二咖啡酰奎宁酸的体内外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10 岑彦艳;新型放射增敏剂CpG ODN107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伟;苄氧基脲衍生物的合成和药代动力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2 张丹;依卡倍特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汪淑芳;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的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4 罗新民;注射用头孢噻肟钠舒巴坦钠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林长庆;头孢卡品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邹玲莉;外源性磷酸肌酸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和代谢处置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王玉珠;重组人睫神经营养因子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其排泄[D];大连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秀中;反义寡核苷酸药物癌泰得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9 于宝东;格列美脲在健康中国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10 韩玉红;硫酸多糖916动物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4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704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