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患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结果分析
本文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患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建立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浆中氨茶碱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分析其有效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Hypersil ODS C18(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23∶77),流速0.8 m L/min,检测波长273 nm,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对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部住院治疗且使用了氨茶碱的11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 L范围时,疗效较好,总有效率达75.56%。结论:本方法适用于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临床用药时宜控制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 L范围,能确保临床疗效并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单位】: 湖南省儿童医院;
【关键词】: 氨茶碱 血药浓度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分类号】:R969
【正文快照】: 氨茶碱为茶碱和乙二胺的复盐,通过茶碱而发挥平喘作用。氨茶碱作为支气管解痉剂已使用半个世纪,平喘作用快、疗效好,目前仍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常用药物之一[1]。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近年来,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彭实棣,康健民,郭西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刘朋,张文霞;地塞米松对氨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J];天津药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焦洋;李兰兰;邱雯;;气管炎4号分散片对氨茶碱及阿莫西林药动学的影响[J];甘肃医药;2013年09期
2 韩枫;;门诊输液地塞米松不合理使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13期
3 关玉芳;于哲;;某院门诊不合理处方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年2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兰兰;气管炎4号分散片的制备及其对阿莫西林和氨茶碱药动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珠;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猪肉中醋酸地塞米松残留物[J];分析化学;1994年11期
2 黎月玲,郑企琨,张辛,毕绮丽,吴苑珊,黄作君;左氟沙星对健康志愿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茶碱药物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1999年04期
3 郑力行,王伟,张琴,郭幼梅;氯地滴眼液中两组分含量的测定[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奎,范莉,杜兆香;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10例治疗体会[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2 安文,陈汝成;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51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0年16期
3 江萍,肖持坚,钟维健,魏星华;564例支气管哮喘致病因素调查[J];华夏医学;2000年03期
4 张晶,郑顺爱,刘艳波;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护理[J];黑龙江医学;2000年07期
5 赵兰,周梅,段炼,严锡银;利多卡因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15例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0年04期
6 孙赛鹤;二丙酸培氯米松气雾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会[J];交通医学;2000年01期
7 姜静,王继红;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之间的相互关系[J];临床肺科杂志;2000年03期
8 陈良斌,余铭;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39例治疗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9 赵晓玲,殷安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53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周淳;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俊涛;李晓照;胡成平;秦岭;吴秀明;;湖南省县级医院支气管哮喘防控现状分析[A];中华医学会2009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董正惠;王丽萍;王惠妩;李萍;;支气管哮喘患者吸入治疗现状相关调查[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席素婷;李强;于农;周玉玲;谢辉;;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玉龙;;健康教育影响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席素婷;李强;于农;周玉玲;谢辉;;支气管哮喘患者出院后电话随访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袁媛;孔灵菲;;支气管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识程度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孟冰;王桂平;梁晓荣;;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疗效观察[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李海明;张华茹;王连伟;;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状况调查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樊慧贤;;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调查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金小红;李昌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支气管哮喘[A];2005年浙江省儿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邵其珍;唱歌可预防支气管哮喘[N];兰州日报;2005年
2 陈金伟;支气管哮喘与相似疾病的鉴别[N];中国医药报;2006年
3 李山;支气管哮喘试试这些药[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5 李典云;支气管哮喘选药膳[N];大众卫生报;2004年
6 黄绍荣;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李军祥;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饮食宜忌[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9 晓鱼;支气管哮喘护理[N];医药经济报;2010年
10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春燕;基于肠道菌群结构与功能分析的支气管哮喘维、西医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3 韩军;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苏新明;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血管再生与重塑的基础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5 孙培莉;酸性哺乳动物几丁质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6 孙庆华;白介素-5、白介素-8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7 尹小文;支气管哮喘患者症状、负面情绪及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年
8 胡斯明;调节性T细胞与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中失衡表达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冯晓凯;我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10 彭丽萍;共刺激分子CTLA_4-Ig对支气管哮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窦秀莉;青岛市城区支气管哮喘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D];泰山医学院;2009年
2 高涛;平喘汤联合ICS-LABA治疗支气管哮喘非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观察[D];泰山医学院;2014年
3 罗天雯;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ST2的表达水平和意义[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何芳;Toll样受体2介导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信号分子在小鼠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赵冰;学龄前儿童反复喘息及学龄儿童支气管哮喘相关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6 迟繁繁;NKT细胞对不同严重程度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邵美琪;骨化三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h17/Treg表达的调节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郭小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柯志成;支气管哮喘健康管理初探[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10 宋玉萍;支气管哮喘伴发抑郁的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720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72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