蓖麻毒素毒性作用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蓖麻毒素毒性作用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摘要】:蓖麻毒素为提取自蓖麻子的植物毒素,属于Ⅱ型核糖体活性抑制剂,含有A和B亚基(RTA和RTB),通过二硫键相连。RTB与靶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结合,介导毒素内吞进入细胞并沿逆向转运途径进入内质网,还原释放RTA进入细胞质。在细胞质内RTA通过其RNA核糖酶活性抑制蛋白合成产生细胞毒性。除蛋白合成抑制作用,蓖麻毒素还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因子释放及过氧化作用。蓖麻毒素具有制备成本低廉、性质稳定、多种中毒途径和无特效解毒药等特点。由于它毒性剧烈,作为生物战剂和恐怖剂,严重威胁公共安全。本文针对蓖麻毒素作为恐怖剂应用历史、结构和毒性作用机制、检测方法和特异性抗毒药物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单位】: 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南开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蓖麻毒素 核糖体活性抑制蛋白 生物恐怖
【分类号】:R99
【正文快照】: 蓖麻在世界各国均有种植,主要集中在印度、中国和巴西,占世界产量的95%以上。蓖麻全株有毒,其中蓖麻籽中毒素含量最高。蓖麻毒素(ricin)制备成本低廉、毒性极强、多种中毒途径、潜伏期长、性质稳定、无特效的解毒药。近10年来,蓖麻毒素作为暗杀、恐怖武器已构成全球性威胁。因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詹素云;快速简便提取蓖麻毒素[J];宜春医专学报;1989年Z1期
2 董巨莹,药立波,彭宣宪,苏成芝;蓖麻毒素对肝癌细胞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的影响[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0年06期
3 葛利萍,詹金彪;蓖麻毒素在细胞内的运输和转运途径研究进展[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4 郭雷鸣;冯健男;黎燕;;蓖麻毒素A链与底物作用的结构基础及其解毒剂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6年01期
5 王俊虹;康琳;高姗;贾杨;王景林;;蓖麻毒素及其检测技术[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年02期
6 王英;邱泽武;;蓖麻毒素中毒与救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3期
7 冯玉奎;张立营;孙宇;孙英姿;;利用生物条形码技术对蓖麻毒素进行微量检测[J];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10期
8 武军华;李倩;董娜;王玉霞;贾培媛;梁晓;赵元忠;;膨化脱毒处理后蓖麻籽粕中蓖麻毒素的检测[J];军事医学;2013年01期
9 王蒙;钱军;穆成龙;赵思言;郑关雨;付莹莹;孙玉成;万家余;刘文森;刘林娜;;蓖麻毒素对原代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的影响[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3年08期
10 王文学,郭正仁;简便经济的蓖麻毒素提取分离法[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林娜;高宏伟;刘宁;李吉平;孙玉成;刘文森;万家余;;蓖麻毒素对小鼠肠道损伤机制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毒物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曹曦元;彭晖;郭雷鸣;冯健男;沈倍奋;黎燕;;蓖麻毒素A链拮抗小分子化合物的生物学评价[A];第六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惠琼;贾茗娴;杨姝;王升启;章金刚;;蓖麻毒素新型纳米探针免疫检测技术[A];第五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詹金彪;陈永对;王克夷;;蓖麻毒素A链与内质网保留信号肽KDEL融合蛋白的表达与细胞毒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3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刘冰;童朝阳;郝兰群;穆唏惠;田艳慧;;纳米金在压电免疫传器检测蓖麻毒素研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郭建巍;王顺涛;郭黎明;马骢;冯健男;沈倍奋;;重组蓖麻毒素A链的原核表达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应用[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康p樁,
本文编号:7217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72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