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利他唑酮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5 21:07

  本文关键词:利他唑酮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利他唑酮(LT-)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 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菌


【摘要】:目的评价利他唑酮(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考察细菌接种量、培养基p H值、血清含量对抗菌作用的影响,同时研究LT-01的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对来自解放军302医院的859株临床分离致病菌进行了MIC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杀菌曲线绘制采用菌落计数法。结果 LT-01对革兰阳性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耐药菌株具有较好抗菌活性,与利奈唑胺相仿,对于多数革兰阴性菌基本无效。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显示,LT-01的MIC值随着细菌接种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但LT-01的MIC值在培养基p H值7.5以下时的p H值变化和培养基中加入血清影响不明显。MBC与杀菌曲线结果显示LT-01对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为抑菌作用,这一点也与利奈唑胺基本一致。主要代谢产物M1对革兰阳性球菌也具有体外抗菌活性,但效果为LT-01的1/2~1/16。结论 LT-01作为新型恶唑烷酮类化合物,保持此类药物对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耐药革兰阳性菌的较好抗菌活性的特点,其主要代谢产物也具有抗菌活性,但作用稍弱。在本次实验条件下,LT-01对临床分离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类似于利奈唑胺,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单位】: 解放军302医院;四川赛卓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关键词】利他唑酮(LT-)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 体外抗菌活性 耐药菌
【基金】:“重大新药创制”国家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课题(No.2014ZX09201001)
【分类号】:R96
【正文快照】: 3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北京100034)VA唑烷酮类化合物为新型全合成抗菌药物,对各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PNSSP)、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1-6]。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小燕;李逐波;;羟基修饰与药物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兽药杂志;2006年06期

2 叶奰年;;含片的抗菌活性[J];中国药学杂志;1980年02期

3 蒋造华;;高氯酰氯霉素的合成和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4年06期

4 Richards.D.M. ,段民江;氨噻三嗪头孢菌素:抗菌活性、药理及应用[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5年02期

5 鲁慧萍;;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体内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85年02期

6 ΓорщевиковаЭВ;于守汛;;用增强抗菌药物抗菌活性的方法治疗化脓性疾病[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1986年02期

7 刘湘;;一种蓝花楹属植物的植化和抗菌活性的研究[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2年03期

8 陈明伟,李忠民,雒文田;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临床抗菌活性测定[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1999年03期

9 周远大,何海霞,雷自强,杨苏,程革利;创愈酊体内抗菌活性研[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王华;头孢泊肟酯对青霉素耐药性肺炎链球菌的抗菌活性[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国强;殷霞;胡志鹏;尹晓刚;陈春霞;鄢明;;3-硝基-2H-色烯的合成和抗菌活性研究[A];2011年全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药物的源头创新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金方;牟丽丽;王颜颜;刘涛华;吕倩;陈玉如;康颖倩;;贵州省土壤中需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活性的测定[A];中国菌物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2014年学术年会)暨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摘要[C];2014年

3 关恺珍;张万金;彭晓青;;9-位引入亲脂性芳基对小檗碱抗菌活性的影响[A];共铸医药学术新文明——2012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钦传光;张瑞洁;牛卫宁;徐春兰;尚晓娅;任锦;;脂肪酰阳离子肽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第六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周伟良;余爱珍;;左氧氟沙星体内、外抗菌活性[A];中国药理学会第九届制药工业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于克贵;李东红;周成合;刁俊林;;新型阳离子卟啉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生物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7 朱一倩;陈红燕;张涛;陈秀琴;姜凤超;;3-取代阿齐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A];2008年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8年

8 卢卫红;朱峰;刘汉基;;朱红栓菌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抗菌活性研究[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9 钟瑞敏;肖仔君;刘健南;罗亦姬;;二种可食用精油的抗菌活性初步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华南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惠丽伟;朴寄纲;Jeffrey Auletta;胡圢;朱彦武;Tara Meyer;刘海涛;阳丽华;;氧化石墨烯的表面可吸附性决定其抗菌活性和细胞毒性[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6分会:π-共轭材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商报记者 杨帆;最奢侈蜂蜜的“数字化”创意[N];北京商报;2009年

2 傅德明;为耐药菌度身定做[N];医药经济报;2001年

3 张继戎;四种沙星治尿道炎[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占涛;红霉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5年

2 黄勋;无机抗菌复合材料的制备、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3 周义文;家蝇抗菌肽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分子结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韩红娜;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与酯型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5 路福平;无抗菌活性放线菌的激活和抗生素筛选新方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6 刘开湘;7-[(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基]-喹诺酮及其类似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年

7 杨华蓉;人抗菌多肽的分离纯化、鉴定、cDNA克隆、基因重组及其结构与功能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董国霞;以PDF为靶点的新药筛选及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与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Amadou Issoufou;发酵小米多肽的抗氧化与抗菌活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4年

10 胡来兴;美罗培南的合成研究与1,3,4-噻二唑碳青霉烯类新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测定[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正巧;Pseudozyma aphidis CNm2012代谢产物甘露糖赤藓糖醇脂(MELs)的抗菌活性检测[D];西南大学;2015年

2 张美玲;茵陈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的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金明君;含苄氧基及亚苄基结构氨基胍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4 李超;5-芳基-1,2,4-三唑-3-硫酮罗丹宁及氨基胍、3-氨基-1,2,4-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5 赵晓蔚;一组α螺旋抗菌肽的预测与活性测定[D];复旦大学;2013年

6 金方;贵州地区需氧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抗菌活性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5年

7 颜莉莉;含氟吡唑环VA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研究[D];上海应用技术学院;2015年

8 郭珍珍;11-O-(2-(芳烷基酰胺基)乙基)氨基甲酰克拉霉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王仪;以FtsZ为靶点的4-溴-1H-吲唑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抗菌活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10 张颖裕;人工培育的长座线虫草抗菌活性研究及其化学成分分析[D];安徽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588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8588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