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番荔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3 09:18

  本文关键词:番荔素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番荔素 纳米混悬剂 药效学 乳腺癌 T细胞


【摘要】:目的制备高载药量番荔素纳米混悬剂(ACGs-NSPs),并研究其对小鼠乳腺癌4T1移植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为强效抗肿瘤药物ACGs的临床应用提供可用注射剂型。方法番荔素、TPGS、SPC(质量比7:5:2)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ACGs-NSPs,并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ACGs-NSPs的粒径,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稳定剂TPGS、SPC组成比例对ACGs-NSPs的溶血性考察;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放;采用MTT比色法评价ACGs-NSPs对4T1细胞细胞毒性;建立4T1乳腺癌皮下小鼠肿瘤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PTX)为阳性对照,考察不同剂量ACGs-NSps静脉注射给药对4T1肿瘤的抗肿瘤药效。结果ACGs-NSPs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平均粒径为(129.03±1.0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34±0.03,zeta为(-17.7±0.16)m V,HPLC法测得番荔素线性回归方程为Y=0.157 2 X-0.363 2(R2=0.999),在5~200μg/m L范围内显性关系良好,载药量高达(45.03±0.72)%;体外释放较为缓慢;MTT试验中,ACGs-NSPs对4T1乳腺癌的细胞毒性显著强于游离药物(IC50,3.221μg/m L vs 4.464μg/m L,P0.05);4T1荷瘤小鼠的药效学实验中,ACGs-NSPs表现出剂量相关性的抑瘤作用,高、中、低剂量组(0.4、0.2、0.1 mg/kg)抑瘤率分别为76.09%、74.34%、42.03%;但高剂量组小鼠有死亡(3/10)。结论成功制备高载药量的ACGs-NSPs,且其对4T1乳腺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药效和小鼠存活率来看,0.2 mg/kg为合适的给药剂量。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实验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关键词】番荔素 纳米混悬剂 药效学 乳腺癌 T细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U1401223,81460734)
【分类号】:R943;R96
【正文快照】: 2.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教育部实验室,北京100193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番荔枝Annona squamosa为番荔枝科(Annonaceae)番荔枝属植物,原产美洲,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著名水果,其果外形酷似荔枝[1]。番荔素(annonaceous ac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若兰;陆伟根;;纳米混悬剂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7年02期

2 吴大鹏;陶涛;;静脉注射用纳米混悬剂[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年03期

3 孙晓革;;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剂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0年13期

4 蒲晓辉;张晓;孙进;何仲贵;;纳米混悬剂的应用及体内外行为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4期

5 肖俊峰;唐石山;;复方炉甘石混悬剂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药业;2013年17期

6 程晓丹;王永禄;李学明;黄琴琴;王悦;毛利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与表征[J];华西药学杂志;2011年02期

7 袁慧玲;易加明;张彩云;鲁传华;陈卫东;;纳米混悬剂的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4年03期

8 李非;宋双双;刘韵;郭迎新;潘卫三;杨星钢;;缬沙坦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体外溶出度考察[J];药学学报;2013年08期

9 雷伯阳;;百菌清混悬剂局部刺激作用的研究[J];农药;1986年06期

10 黄茂莘;;炉甘石呋喃西林混悬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8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爱玲;李旭东;鲍恩东;;纳米混悬剂的特征及其在兽医上的应用前景[A];首届中国兽药大会动物药品学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吴祥根;辛萌;史伟云;;霉酚酸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兔眼内生物学性质研究[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3 欧阳梅;朴洪宇;崔福德;;辅酶Q_(10)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A];生物颗粒与粉体制备、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曾振灵;何小娟;黄显会;丁焕中;;阿莫西林注射混悬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论文与摘要集[C];2006年

5 吴祥根;辛萌;史伟云;;霉酚酸酯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兔眼内生物学性质研究[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6 李学明;王永禄;程晓丹;徐元龙;黄琴琴;毛丽娟;;紫杉醇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与组织分布研究[A];2010施慧达杯第十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郭静静;李仙义;袁海龙;吕俊兰;付珊珊;靳世英;靳士晓;;Herpetrion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A];2011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11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钱帅邋张建军 高缘 周建平;纳米混悬剂:改善溶解度提高药物疗效[N];中国医药报;2007年

2 祁增年;冰箱储药小知识[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郝吉福;白藜芦醇纳米混悬剂改善口服生物利用度及经鼻脑靶向递药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李炜;难溶性药物理化性质对其纳米混悬剂生物利用度的影响[D];沈阳药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花;氟腺呤混悬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学初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杨兰侠;2-甲氧基雌二醇注射混悬剂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王丽丽;多西他赛脂质纳米混悬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4 张栋;依托泊苷白蛋白纳米混悬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张娟;托氟啶纳米混悬剂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罗宁;非诺贝特纳米混悬剂的制备及其生物利用度评价[D];浙江大学;2011年

7 贺凌云;吴茱萸次碱纳米混悬剂的构建、表征及体内评价[D];中南大学;2010年

8 刘天富;氢溴酸右美沙芬药物树脂缓释混悬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9 陈昂;加兰他敏缓释混悬剂的研制[D];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2006年

10 范彦令;CA口服纳米制剂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9643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aoxuelunwen/9643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