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及现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1:57
【摘要】: 1概述 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质量受各教学环节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临床兼职教师素质和水平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临床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通过其从事带教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方式来实现的。对当前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类型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特征,研究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改善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和提升临床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在进行大量文献查阅、专家和学生咨询以及预调查的基础上,以某医科大学临床教学一线的兼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以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的结果作为应变量,影响教学质量的教学行为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了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同教学质量水平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成功筛选出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关键行为因素。并结合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主要的干预措施,供相关教师及教学管理(服务)部门今后工作的参考。 2研究目的 2.1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实现对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质量的适时评价。 2.2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对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研究,科学描述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的现状,研究教学优秀、教学不良和教学普通教师的行为特征。 2.3为高校临床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管理反思、推动临床兼职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探索和建立一套可行的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干预方案提供决策理论依据。 3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高等医学院校参与一线教学的临床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为避免该院校临床兼职教师的人员变动、参与临床教学的次数等混杂因素的干扰,客观反映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本研究对调查对象设定了如下入选条件:①近3年稳定在本科临床教学一线的兼职教师(至少参与一年以上教学);②教学质量同时被学生和科教科进行过3次以上评估的兼职教师。根据近3年来的兼职教师临床教学工作统计和评价情况,符合要求的教师共有1000名。 4研究方法 4.1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运用系统分析法、文献研究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构建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和专家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实测、统计分析和改进,进一步完善和确立指标体系。 4.2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及现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 4.2.1调查表的设计 根据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课题研究目的,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通过会议研讨、问卷咨询等形式开展专家咨询,制定调查问卷,在预调查的基础上,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实测,改进和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和格式。通过预测试、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等方法对问卷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和改进。 4.2.2调查方法 运用研制的调查问卷,按一人一卷实行现场调查。在问卷内容不涉及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为提高问卷应答质量,在调查中对署名问题采用了回避方法:问卷调查采取不署名的形式,但在问卷的页码处标注调查对象的识别信息。为维护调查对象的信息不外泄给课题研究人员以外的其他人,将问卷和一个空白信封放入标有调查对象姓名的大信封中,提示问卷填写者用空白信封将填写后的问卷密封后交回。由教务处实践教学科牵头、各教学医院科教科负责人共同参与,组成30人的调查小组。在对调查组成员进行详细说明和培训后,由各调查组成员将问卷在同一时间逐一发到本单位的调查对象手上,并在3天内将问卷收回。各调查组成员同时作为问卷填写的咨询人员,解答有关填写问题,调查组设立和公布了热线咨询联系人、电话、电子邮箱,随时解答有关问题。 4.2.3数据录入和整理 由研究者本人带领3位录入员组成数据录入小组,录入小组在5天内运用SPSS12.0软件完成录入和核对工作,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对数据进行遴选分类、标注和整理,建立数据库。录入完成后,对数据进行两次总体核对,一次抽样核对。 4.2.4统计学方法 所有的数据运用SPSS12.0软件录入,建立了《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及现状对教学质量影响研究》的数据库,运用x~2检验和秩和检验对临床教学质量和教学行为的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描述;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 4.2.5病例对照研究 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学生、专家评分的加权总分,能比较准确地反馈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将加权总分折算为百分等级分数,取前32%为教学优秀;后32%为教学不良;中间人群为教学普通。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相关行为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开展多组病例对照研究,对不同特征临床兼职教师人群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研究,从中寻找影响临床教学质量的“危险行为因素”。 5研究结果 5.1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统计学分析测试,建立了一个科学、有效、可操作性强的临床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教学管理实践中有序地开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解决了对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进行量化评价的关键问题,也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5.2临床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课题研究发现,临床教学质量的分布在第一学历、担任教学组长或秘书等2类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 临床教学质量在27种不同教学行为表现的教师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分别是: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注重仪表、重视常见病教学、组织教学查房、组织小讲课、注重思维能力培养、教学工作重视程度、教学工作努力程度、时间精力投入教学情况、对病人爱护程度、做好教学努力程度、感受学校激励程度、教学评估影响程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和肯定学生、注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问、与学生探讨式学习、对待学生回答问题方式、阅读教育学书籍、知识量的掌握、师生关系、参加校外教学培训、参加学校教学培训、对个人表现满意度、带教对教学促进程度等。 5.3探索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 课题以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现状及其对教学质量影响的研究为切入点,将行为流行病学现场调查、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实践和探索。 6研究结论 6.1结论一:横断面调查揭示临床教学质量在不同教学行为特征人群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6.2结论二:临床教学质量受多种教学行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6.3结论三:行为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能够成功运用于教育管理研究。探索流行病学与教育管理学的结合,有良好的研究和运用前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6.4结论四:对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干预的关键策略和方向有三点:一是有效开展临床兼职教师培训与指导;二是加强对临床兼职教师的督导、监控与考核;三是建立科学的临床兼职教师教学行为激励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别爱桂,许卫平,胡仁崇;临床兼职教师继续教育状况与教学技能的相关性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张丽文;重视临床教学中的“非教学行为”[J];护理研究;2003年S1期

3 李莹;;临床护理兼职教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11年01期

4 陈君;;临床兼职教师队伍现状分析[J];医药世界;2007年09期

5 董爱红;;浅谈教师的教学行为[J];卫生职业教育;2006年24期

6 徐芳;刘颖;石磊;王蔚琛;蔡虹静;崔勇;;谈病理生理学的说课艺术[J];卫生职业教育;2010年15期

7 钟小红;周宏珍;周春兰;;护理临床兼职教师教学意愿与课堂教学技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11年03期

8 傅一明;覃隶莲;冯自成;;中职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年04期

9 曾志嵘;周增桓;林新宏;夏欧东;杜华;;医学院校教师教学反思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8期

10 赵杰刚;姚俊;邓波;;临床护理教师有效教学行为模式建构[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国;;提高教研质量,从做课开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河北卷)[C];2010年

2 沈慧;;探索和收获——木渎第三小学关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江苏卷)[C];2010年

3 刘宝会;;新课程下不当教学行为浅谈[A];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周立;;让作业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行为[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王永丽;俞国良;;专家—新手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行为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6 黄慧静;辛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陈莉萍;;转变教学行为后的实践与收获[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8 李现山;;化学教师主要教学行为[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9 王雪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立国;;提高教研质量,从作课开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晓桐;课程改革,应重视教学行为的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改:要关注细节[N];中国教育报;2005年

3 罗田县凤山镇长塘坳小学 汪习清;让课堂“活”起来[N];黄冈日报;2006年

4 英语特级教师 刘兆义;以新课程理念增强教师课堂意识[N];光明日报;2006年

5 天津市复兴中学 吴奇;新课程理念下如何“用教材教”[N];天津教育报;2007年

6 颜慧芳;育才中学分校深化教学改革[N];济宁日报;2007年

7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中学化学特级教师 王云生;以学评教才是听评课的要义[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记者 张启富;我市着力规范宣传、招生和教学行为[N];广安日报;2010年

9 张晓晶;“超标”教学行为较普遍,山东发文禁止[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扶沟县城关镇第二初级中学 宋春红;对当前课改背景下一些教学行为的反思[N];周口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延果;化学课堂“教学行为对”及其组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龙;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梁永平;理科教师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周仕荣;师范生数学教学信念的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翠蓉;小学数学专家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尹筱莉;化学专家—新手教师课堂教学特质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盖立春;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化学课堂“教学行为组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晓琳;本体驱动的网络智能教学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栋;大学外语教师认知研究及其对教师发展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瑞红;对本族语英语口语教师和非本族语英语口语教师教学行为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陈茉;数学教师高效教学行为的归因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3 罗金凤;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易浩萱;职业学校饭店英语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孙来勤;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徐敢良;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行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薄惠萍;高中电磁学规律教学行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文俊;提高中学生物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崔虹;中学化学教师科学本质观与其课堂教学行为选择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姜芬;基于优秀课例的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868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868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a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