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医卫管理论文 >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01 17:52
【摘要】: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困难、压力或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它是指个体运用自己具有的各种积极心理资源,通过与个体所面临的内外压力事件或困境的积极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良好的适应结果,即个体处于逆境仍能保持发展和适应良好。近些年,国内对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逐渐增多,有学者指出心理弹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应该重视心理弹性的教育,把培养和提高心理弹性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维度。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因其专业特殊性,与普通高等院校青年相比,她们面临着更多的压力或负性事件。大学时期是个体从护理专业学生向临床护士身份过渡的关键时期,心理弹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对于帮助护生在压力或应激环境下良好适应、成功有效应对专业不利因素有重要意义。因此,了解护生心理弹性现状及特点,探寻增强个体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目的1.评价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护理学生群体中的适用性,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测量工具。2.了解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促进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改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资料与方法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评价量表的可靠性,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3年8月至9月选取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511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选取躯体化、抑郁、焦虑3个维度)、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用SPSS19.0和AMOS 18.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第二部分是对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3年10月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某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5年制)、专科、专升本三个学历层次各年级一个自然班的护生共693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工具包括护生职业认同问卷、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总量表和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数为0.669-0.881;重测信度系数为0.611-0.650(P0.01)。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0.773-0.869(P0.01),各维度得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606-0.671(P0.0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为χ2/df=3.270,GFI=0.864, AGFI=0.837, RMESA=0.067;效标效度中,除心理弹性量表中乐观维度与SCL-90躯体症状维度相关系数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各维度与SCL-90和GSES之间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得分为(66.79±11.93)分,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弹性总分以及自强和乐观因子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专业认识、职业期盼以及人际交往对护生心理弹性有显著影响(P0.01)。3.心理弹性高分组在职业认同、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内外向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低分组,而低分组在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高分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4.心理弹性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职业认同感、积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内外向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神经质、精神质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5.回归分析显示,年级、专业认识、职业期盼、人际交往、职业认同、应对方式、人格特质均可预测个体心理弹性,其中积极应对方式、职业认同、人格特质中内外向和神经质四个变量联合解释了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48.6%,积极应对方式单独解释总变异量最多,可解释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38.2%,说明应对方式是心理弹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在护理学生群体中信效度良好,各测量指标符合基本的测量学要求,可用于护理学生群体心理弹性的调查和分析。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总体呈偏低水平,其心理弹性受年级、专业认识、职业期盼、人际交往、应对方式、职业认同和人格特质等综合因素影响,护理教育者应根据不同影响因素,针对性地采取干预策略,有计划地开展护生职业认同教育,培养护理专业情感,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引导学生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以提升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弹性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滨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7-4;G4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wF泽;陈瑜;戴立丽;;160名临床护士心理弹性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年09期

2 李萌;贾丽霞;陈心月;房宁宁;张银玲;;心理弹性对大学生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1期

3 郑栻华;杨翠容;;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心理弹性培养的做法和成效[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年05期

4 何芙蓉;陈珍妮;周艳阳;蒋敏;刘巧兰;;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6期

5 祝红娟;周学萍;王淑君;李东杰;;创伤患者心理弹性的支持系统[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年02期

6 董泽松;张大均;;536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22期

7 董泽松;张大均;;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孤独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年07期

8 董泽松;张大均;;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年09期

9 李丹丹;林芹兰;高玲;;心理弹性的研究现状[J];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01期

10 刘巧兰;何芙蓉;蒋敏;周艳阳;;5.12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J];卫生研究;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书萍;徐光兴;;心理弹性研究的科学价值、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前景[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燕平;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彭李;李敏;;不同心理弹性个体对情绪图片刺激的认知偏向[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张佳佳;李敏;;不同心理弹性水平的大学生自主神经反应特点的研究[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周茹;;基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设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团体训练[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张莎;唐立;;应激情景下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滕秀杰;崔丽霞;;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鲍军超;;体育参与对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9 董昒;耿文秀;;团体音乐治疗对地震灾区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干预[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10 叶艳;范方;;心理弹性研究中变量定向与个体定向的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华勤;“心理弹性”利健康[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2 记者 舒薇 实习生 江文龙;80、90后需补心理弹性课[N];长沙晚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清俐;心理弹性研究关注人类发展“正能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记者 栾吟之;发展孩子的“心理弹性”[N];解放日报;2011年

5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义平;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学思考[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蔡颖;心理弹性与压力困扰、适应的关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寒春;青少年核心心理弹性的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4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5 张帆;三峡库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海;军校新生心理弹性因素及心理训练对心理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7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爱华;意外创伤者的心理弹性及其发展模型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苏;中学生心理弹性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蔚然;中国成人的心理弹性结构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陶丽娜;高中生依恋与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素青;老年人心理弹性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良成;大学生感恩、心理弹性、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关系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夏蔷;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8 林玉香;农村中职生心理弹性、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广州大学;2013年

9 熊峗慧;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王翠翠;不同心理弹性大学生对负性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91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iyuanguanlilunwen/2691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8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