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苯作业工人染色体损伤与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多态性关系

发布时间:2018-03-04 23:12

  本文选题: 切入点:染色体损伤 出处:《复旦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长期接触苯可导致神经系统和造血系统损害,苯是确定的人类致癌物,苯致癌的重要机制之一是其代谢产物所引起遗传物质的损伤。本次研究选取某汽车制造企业的接苯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试验检测染色体损伤,同时探讨其与白细胞计数减少之间的关系;应用PCR-RFLP检测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的多态性,探讨基因和环境因素与遗传损伤易感性之间的关系,为寻找苯致健康损害早期敏感的效应标志物,确定易感人群以及进一步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车间空气中苯浓度,各监测点空气苯浓度均低于仪器检出限(0.6mg/m3),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PC-TWA=6mg/m3)。结合工艺流程,将不同车间和工种的工人根据苯接触机会不同分为低接触组、中接触组和高接触组。共纳入737名接苯工人,同时选取了当地不接触苯及其他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某企业工人88名作为对照组。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接苯组的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出现率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接苯组造血系统损害的自觉症状与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我们对研究对象进行血常规检查,以白细胞计数是否低于4.5×109/L为判断标准,初查白细胞计数低的接苯工人三个月内复查血常规。研究发现接苯工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低浓度苯接触仍可能导致血液毒性。将初查白细胞计数≥4.5×109/L者视为白细胞正常组;初查白细胞计数低,而复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者视为白细胞波动组;两次检查白细胞计数均低者判定为白细胞降低组。 应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阻滞微核试验检测随机抽取的461名接苯工人及88名对照的染色体损伤情况,同时分析染色体损伤与白细胞计数之间关系,结果显示:(1)对照组微核率为(1.19±1.68)‰,低接触组、中接触组和高接触组微核率分别为(2.15±2.06)‰、(2.19±1.83)‰和(2.02±1.75)‰。与对照组比较,低接触组、中接触组和高接触组微核率分别升高81%、84%和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微核率的正常参考值范围,认为本研究人群双核细胞微核发生率正常值应≤4‰,微核率4%o者视为染色体损伤。(3)对照组染色体损伤率为2.3%;接苯白细胞正常组微核率为(1.84±1.98)‰,染色体损伤率为7.5%;接苯白细胞波动组微核率为(2.18±1.73)‰,染色体损伤率为11.2%;接苯白细胞降低组微核率为(2.32±1.95)‰,染色体损伤率为13.1%。微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损伤率呈线性升高趋势(z2=8.271,P=0.004),提示染色体损伤程度随着白细胞降低程度的升高而升高。(4)接苯白细胞正常组的平均微核率比对照组中白细胞正常者高53%(P0.001),而两组白细胞均正常,由此推断接苯工人微核率升高的发生可能早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在同样接触条件下,不同个体的遗传损伤可能不同,提示接触苯的不同个体遗传损伤的易感性不同。本研究对细胞周期调控网络中相关的p21Ex2+98CA. MDM2Del1518.MDM2IVS1+309TG.p14(ARF)g.9792TG.p14(ARF) g.22008GA和p14(ARF)g.26294GA6个多态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分析各基因型以及由其构成的单倍型和双体型对微核率的影响:(1)在调整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微核率随着年龄增长、苯接触机会增加而升高。携带p21Ex2+98CA和p14(ARF)g.22008GA多态位点突变基因型的个体平均微核率比携带野生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分别低17%和15%。(2)苯接触与MDM2Del1518多态对染色体损伤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中接触组和高接触组中携带MDM2Det1518野生型(WW)的个体平均微核率与携带MDM2Dell518突变型(WM+MM)的个体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低接触组中,携带MDM2Del1518突变型(WM+MM)的个体平均微核率比携带MDM2Del1518野生型(WW夕的个体低42%。(3)MDM2基因和p14(ARF)基因单倍型和双体型分析结果显示,携带p14(ARF)基因TGA单倍型的个体平均微核率比携带野生型TGG单倍型的个体平均微核率升高(FR=1.16, FR95%CI=1.01~1.33).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低浓度苯暴露仍可能导致接苯工人染色体损伤,遗传损伤的发生可能早于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苯致染色体损伤是环境与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苯致遗传损伤程度随着年龄增长和苯接触机会增加而升高,p21基因、MDM2基因和p14(ARF)基因与苯致遗传损伤易感性有关。建议加强苯作业工人健康教育和职业健康监护,筛查易感人群,保护工人健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135.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巧,陈小玉,吴逸明,马玉英,陈琛;长期低剂量苯接触对人体细胞免疫及微核形成的影响[J];癌变.畸变.突变;2001年03期

2 高广花,,徐厚恩,郝卫东;双核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检测的方法学初探[J];癌变.畸变.突变;1995年01期

3 范国昌,雷磊,谢建君,吴祖泽;p14~(ARF)基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研究[J];癌症;2000年02期

4 肖宁新,李仲宏,金亦,王国强,黄华振,蒋志坚,苏祖兰;p21~(WAF1)基因多态性及其蛋白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关系[J];广东医学;2004年04期

5 李作生;李保庆;;p21和p27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相关性[J];国际遗传学杂志;2006年04期

6 黄越承,蔡建明;MDM2功能及其调控机制[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4年05期

7 杨凤;周建华;;苯致DNA损伤的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9年01期

8 季雪梅;李小燕;;mdm2基因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9 曹多志,万俊香,朱雪梅,刘剑,金锡鹏,夏昭林;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对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影响[J];劳动医学;2001年06期

10 李晓玲,徐新云,郭玉芹;慢性苯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血细胞与微核形成率的影响[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品;细胞周期调控基因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耘;低浓度混苯职业接触人群健康损伤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67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67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