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调查分析
本文选题:传染病 切入点:疾病报告 出处:《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现阶段我国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率水平,评估2013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率达标情况,为进一步提高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效率和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抽取9个省116家医疗机构开展现场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收集门诊、住院、医生诊断处方、检验及影像阳性结果共2 384例。全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91.87%、医生诊断处方报告率64.85%、阳性检测结果报告率68.66%。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省级、地市级、县级、乡镇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分别为86.67%、92.56%、91.06%、97.16%。在电子病例系统中集成或构建传染病报告管理模块的医院报告率明显高于不具备该管理功能的医院。结论我国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率与"十二五"期间卫生事业规划目标仍有差距。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传染病及相关数据的实时采集、交换和监控功能,全面提升传染病报告质量。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reporting rate of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in China at present and to assess the standard of reporting rate of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in 2013 in China.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of direct reporting of statu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multi-stage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in 31 provinces (districts). City) and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 selected 116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9 provinces to carry out field investigations. Results the survey collected out-patient, inpatient and doctor diagnosis prescriptions. There were 2 384 cases of positive results of examination and imaging. The reporting ra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was 91.87. The reporting rate of doctor's diagnosis prescription was 64.85. The reporting rate of positive test results was 68.66.The difference of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ing rate among different medical institution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fectural, county-level, The reporting rat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township medical institutions was 86.67 and 92.566.The hospital reporting rate of integrating or constructing the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management module in the electronic case 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hospitals which did not have the management function. Conclusion the transmis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hospitals without this management function. There is still a gap between the reported rate of infection and the target of the health program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We can make full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collec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related data in real time. Exchange and monitor func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
【作者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
【基金】:“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3ZX10004901)
【分类号】:R18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张春曦;郭青;戚晓鹏;郭岩;杨功焕;;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年09期
2 郭青;张春曦;姬一兵;王丽萍;;中国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工作现状调查[J];疾病监测;2010年05期
3 王莉丽;王茜;张洁莹;朱桂花;周云;;专科医院内设结核病项目门诊在结核病人发现及管理中作用的探讨[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年05期
4 李红明;秦贵和;郝勃;冀进朝;;模糊匹配中的匹配度计算方法[J];计算机工程;2010年06期
5 戴启刚;李媛;胡建利;吴莹;刘文东;艾静;张永杰;梁祁;;江苏省中医(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与管理质量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年04期
6 宋敏;米春香;黄才惠;吴晓英;;医院信息系统在传染病疫情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年31期
7 郑素华,端木宏谨,赵丰曾,王黎霞,游晓青,李群辉;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抽样方法介绍[J];中国防痨杂志;2003年06期
8 黄体乾;多级整群抽样样本大小的简便估计[J];中国卫生统计;1997年06期
9 霍云艳,姚林燕;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05期
10 陶宏;唐志明;吉光辉;张仁俊;曹家艳;谌文菊;吴明旺;王世平;;2008-2011年遵义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其明;陈碧云;;湖南省2006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2 张慧玲;;庐江县2006~2008年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 罗鑫;钟玲;;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分析[J];重庆医学;2012年04期
4 董言;姚华;;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的现状与发展[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2年01期
5 尤世刚;李波;;基于HIS系统的传染病漏报监控模式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4期
6 林伟波;林宏波;邹鹏飞;;揭阳市200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年03期
7 岳文芳;陈碧云;段红英;丁胜非;刘咸桢;;2009年湖南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1年01期
8 张伟阳;钟初雷;;借助信息系统建立传染病漏报监控机制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年03期
9 伍立玲;刘亚民;;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10 袁柳凤;尹跃平;;淋病奈瑟球菌对头孢曲松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建;结核患者社会行为因素和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袁柳凤;耐阿奇霉素淋球菌的基因分型研究及头孢曲松低敏淋球菌的penA、porB、mtrR基因多态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3 雷迅;公私医疗合作策略在结核病防治与控制中的机制与效果的循证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濮翔科;敏感问题9种RRT模型下(分层)二阶段抽样调查设计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5 吴腾燕;广西结核病防治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卫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结核病耐药监测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2 李静;基于B样条隶属函数的模糊推理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3 冯玮;上海市民营医疗机构概况及传染病报告与管理现况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4 郭辉;滨州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朱宏儒;数量特征敏感问题两阶段整群抽样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D];苏州大学;2011年
6 徐俊杰;聚类分析和随机应答技术在大学生婚前性行为调查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7 刘伟宏;聚类分析和最大似然法在医科大学生婚前性行为研究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8 李壮;四平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状况评价[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轶;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低下的原因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范玉波;二项选择敏感性问题的抽样调查设计[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曙红,杨洁,唐贤瑛;模糊推理中冲突消解方法的改进[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伍立玲;刘亚民;;传染病报告质量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3 岑文德;;医疗信息系统在医院的应用体会[J];广西医学;2004年11期
4 杨亦军;;关于加强医院电子信息档案建设和管理的思考[J];广西医学;2010年04期
5 马家奇,王丽萍,戚晓鹏,张春曦,郭青,葛辉,郭岩;2004年法定传染病报告信息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5年05期
6 李琳;单爱兰;高璐;陈静;吕杰;刘辉;何海艳;;天津市2004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J];疾病监测;2005年11期
7 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张春曦;郭青;戚晓鹏;郭岩;杨功焕;;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年09期
8 马家奇;戚晓鹏;施晓明;王丽萍;张春曦;郭青;郭岩;;2005年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评价[J];疾病监测;2006年11期
9 张晓丽;;探讨传染病疫情报告方式对报告质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2007年02期
10 杜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使用前后传染病报告质量分析[J];疾病监测;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秀霞;滕州市1998~2001年各级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2年06期
2 郭钦瑞;诸暨市法定传染病报告状况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年09期
3 沈怀梅,赵连华;临沂市兰山区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年10期
4 孙常翔,程慧健,唐音,熊小庆,黄文辉;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3年12期
5 程慧健,熊小庆;建立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监测方法可行性探讨[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6 武建国;孙富荣;何晓兰;周俊;罗小玉;王燕;;新疆和田地区2001~2007年法定传染病报告分析[J];地方病通报;2008年06期
7 郭辉;姜宝法;付磊磊;丁元江;姚玉涛;;山东省滨州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0年23期
8 刘祥普;潘岚;徐姝钰;么铁军;;法定传染病报告的微机管理[J];中国卫生统计;1988年05期
9 唐音,程慧健;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6年08期
10 唐音,,程慧健;1996年江西省医院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工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199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上海市甲型肝炎流行的应急处理[A];中华预防医学会纪念卫生防疫体系建立50周年暨公共卫生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张洁 通讯员 严本武;我省结核病发病形势严峻[N];湖北日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黎欣刚;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平稳[N];湘潭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海超;河南省农村法定传染病报告社会干预试验效果评价[D];郑州大学;2008年
2 赵晓华;北京市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评估与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3 程允堂;邹城市乙肝报告发病率评价[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83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58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