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铟冶炼及液晶显示面板生产工人铟职业暴露和生物标志物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02 08:03

  本文选题: 切入点:铟锡氧化物(ITO) 出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博士论文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铟产量、应用最多的国家,铟职业接触人群较大。近十多年来与铟相关的职业病报道引起人们对铟及其化合物毒性的高度关注。2013年我国新颁布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把铟及其化合物所致的职业性化学中毒列为法定职业病。但是,我国钢生产与使用企业的职业流行病学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从钢生产和铟使用两个环节中分别选择铟冶炼企业和液品显示面板生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两种类型铟接触工人的内外暴露水平,结合调查数据和毒理学资料对铟接触工人的健康进行了风险评估,并探索研究了铟接触工人的接触生物标志物和效应生物标志物。为相关劳动者职业健康政策、相关职业卫生标准的制、修定提供参考依据。1.铟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职业暴露研究本研究选择4家不同地区和生产规模的铟冶炼企业的工人共494名为研究对象。(1)暴露研究:按照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的规范要求,采用个体采样方法采集工人个体呼吸带区域空气样品219份,并以办公人员作为对照。冶炼工人和办公人员个体铟暴露的几何均值分别为1.22 μg/m3和0.35 μg/m3,冶炼工人的暴露水平高于办公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序工人的暴露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铸锭、置换、电解工序工人的暴露水平高于其他各组工序的暴露水平。所有空气样品中的铟浓度均未超出我国钢及其化合物的职业接触限值(PC-TWA 0.1mg/m3)。(2)生物监测:共采集有效生物样品424人份血液样品,430份血清样品和477人份尿液样品。检测结果表明,冶炼工人血铟、血清铟和尿铟的几何均数分别为0.09μg/L,0.07 μg/L和0.16 μg/L,与办公人员组的生物样品测定结果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吸烟、性别以及工龄对体内铟的水平无明显影响。不同工序工人生物样品铟浓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铸锭、电解工序工人体内铟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工序工人,与空气中铟暴露的调查结果相似。2.铟冶炼企业工人接触铟及其化合物的生物标志物研究对生物样品中铟的浓度和对应空气中铟的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铟冶炼工人血铟、尿铟均与空气中铟浓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r=0.448,P0.05和r=0.481,P0.05);未发现血清铟与空气中的铟浓度存在相关关系(r=-0.109,P0.05)。本研究未发现效应性检测指标KL-6、SP-A和SP-D浓度与血清铟浓度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血铟、尿铟可作为反映冶炼工人铟暴露水平的生物监测指标。3.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的职业暴露研究(1)铟暴露研究: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空气中可吸入性粉尘和总尘中铟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39±0.17 mg/m3和1.03±0.94 mg/m3,均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PC-TWA。(2)含铟颗粒物表征研究:打磨作业产生的颗粒以细颗粒(粒径0.1~2.5μm)为主,占颗粒总数的97%以上。打磨作业时和未作业时车间空白的颗粒数量浓度分别为16264pt/L和190pt/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表面积浓度分别为1.98μm2/μm3和0.13μm2/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颗粒质量浓度分别为7.66μg/m3和1.86μg/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打磨作业产生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和表面积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581,P0.01);而数量浓度与质量浓度的相关性相对较弱(r=0.367,P0.01);表面积浓度与质量浓度无显著相关性。(3)生物监测研究:生物监测结果表明,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接触铟作业的工人体内铟含量均低于检出限(0.0μg/L)。口罩密合度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工人佩戴的个体防护适应性和防护效果均较好,这可能是工人体内未检出铟的主要原因。4.结论本研究首次系统的研究了铟冶炼企业接触铟作业工人铟的内、外暴露水平。研究中钢冶炼企业工人的空气暴露水平均未超出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但部分冶炼工人具有较高的内暴露水平,提示企业在日常空气浓度监测的同时,应加强日常无损生物监测,以保证及早掌握疾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冶炼企业中电解、铸锭和置换工序工人属于高暴露组人群,可作为暴露控制的关键人群,加强监测,提高防护,降低铟的暴露水平。血铟或尿铟均与空气样品中铟浓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提示二者能够反映铟冶炼工人铟的近期暴露情况,可作为铟冶炼工人的铟及其化合物暴露的接触生物标志物。液晶显示面板生产企业打磨工序空气中铟的水平较高,显著高于PC-TWA;由于企业具有良好的个体防护体系,工人内暴露剂量较低。打磨作业中产生的颗粒物主要以细颗粒(粒径0.1~2.5μm)为主,提示在评估ITO打磨作业场所铟暴露水平时,进行空气中铟质量浓度监测的同时,应考虑结合颗粒数量浓度和表面积浓度的测量,能更精确地的反映ITO打磨作业场所中的颗粒物暴露特征。目前,有关铟的毒理学、毒代学以及流行病学等相关研究尚不充分。对于低暴露人群需要纵向研究以确定长期接触铟化合物的后果,并寻求预防疾病的有效策略;对于高暴露人群应加强日常无损监测频率,以保证及早掌握疾病的发生并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另外,在危险性尚未明确的情况下,企业应尽可能降低工作场所工人的暴露水平,并在发现健康危害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海丽;周伟;李智民;田东超;翁少凡;何俊涛;;液晶显示面板制造业铟及其化合物的职业危害风险分析与评价[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5年08期

2 张雪艳;王忠旭;李玉珍;贾宁;顾永恩;赵霞;;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适合性与头面部尺寸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年02期

3 邹华;张美辨;邢鸣鸾;周莉芳;诸浩;吴俊导;唐仕川;;工作场所纳米颗粒暴露测量指标适用性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2014年04期

4 杜轶伦;张福良;胡永达;雷晓力;易继宁;陶银龙;崔迪;;铟矿资源开发形势分析及管理对策建议[J];中国矿业;2014年02期

5 张福钢;丁春光;张爱华;朱醇;许光;刘德晔;吴邦华;黄汉林;朱宝立;邵华;彭珊茁;姜先龙;赵春香;韩长城;姬红蓉;余善法;张晓曦;张龙连;郑玉新;闫慧芳;;中国八省份一般人群全血中镓、铟、铊水平分布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年02期

6 洪涛;;铟资源现状与发展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年13期

7 谭强;刘移民;陈松根;;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3年05期

8 张美辨;邹华;袁伟明;周莉芳;丁钢强;;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12年12期

9 伍赠玲;;铟的资源、应用与分离回收技术研究进展[J];铜业工程;2011年01期

10 王树楷;;铟的应用与提取进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16994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6994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0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