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预防医学论文 >

甲醛对BM-MSCs的毒性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17:23

  本文选题:甲醛 + BM-MSCs ; 参考:《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博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和目的:甲醛(formaldehyde)是A1类致癌物质,可以导致白血病的发生,但是生物学证据不足。已有研究证实甲醛对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具有毒性影响,然而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的毒性作用,还未见报道。BM-MSCs是存在于骨髓中的多能干细胞,不仅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还能调节造血干细胞的正常增殖和分化。因此,BM-MSCs一旦受损,就会影响骨髓的正常造血,从而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本研究检测甲醛对BM-MSCs的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细胞周期和凋亡影响,并试图阐明其分子机制,从而为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提供生物学依据。 方法:本研究采用噻唑蓝比色法[3-(4,5)-dimethylthiahiazo (-2-y1)-2,5-diphenytetrazo-liumromide, MTT]研究甲醛对BM-MSCs的增殖活性影响;用彗星(comet assay)、KCl-SDS沉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CE)、微核(Micronucleus, MN)实验检测甲醛对BM-MSCs的DNA损伤效应;并应用RT2profiler PCR array分析DNA损伤信号通路重要基因的表达改变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鬼笔环肽(phalloidine)/hoechst33258双染细胞的结果,分析甲醛对BM-MSCs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1)75~200μmol/L甲醛可以抑制BM-MSCs的增殖(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而无明显的时间依赖关系。 (2)标准的碱性彗星实验结果显示,75~200μmol/L甲醛诱导BM-MSCsDNA断裂效应呈现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125μmol/L时,达到峰值,其中75~150μmol/L甲醛作用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酶K修饰的彗星实验结果显示,75~200μmol/L甲醛诱导DNA断裂效应逐渐上升呈剂量依赖关系(P0.01)。另外,蛋白酶K修饰的彗星实验OTM值比标准彗星实验的OTM值高,且在大于125μmol/L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甲醛在≥125μmol/L时可以明显引起BM-MSCs DNA-蛋白交联(DNA-protein crosslinks, DPCs)、SCE,在≥150μmol/L时可以明显引起MN的形成,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0.01。 (4)NER修复通路上的Xpa和Xpc,HR修复通路上的Brca2,Rad51和Xrcc2基因在75和125μmol/L甲醛作用时,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2倍以上,然而这些基因在175μmol/L甲醛作用时表达却均下调2倍以上。还有细胞周期调控基因Chk1和Hus1在75,125和175μmol/L甲醛作用时表达一致,均上调超过2倍。 (5)随着甲醛浓度的增高,G2期细胞百分数逐渐增加,在≥125μmol/L时,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 (6)随着甲醛浓度的增高,BM-MSCs细胞体积逐渐缩小,细胞骨架排列出现紊乱,细胞核浓缩、深染并出现分裂,形成凋亡小体,在≥125μmol/L时,凋亡率明显增高(P0.01)。 (7)P53、ERK1/2蛋白在75,125,175μmol/L甲醛作用时,相对光密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 p-P53、Chk1和Bax蛋白在75,125,175μmol/L甲醛作用时,相对光密度值呈逐渐升高趋势,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P0.05);p-ERK1/2蛋白在75,125,175μmol/L甲醛作用时,Bcl-2蛋白在125,175μmol/L甲醛作用时,相对光密度值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甲醛对BM-MSCs具有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为研究甲醛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提供了生物学依据。 (2)甲醛可以诱导BM-MSCs DNA链发生断裂,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还可以诱导DPCs、SCE、MN的形成。 (3)甲醛使BM-MSCs细胞周期阻滞在G2期;并在较高浓度时(≥125μmol/L)引起BM-MSCs凋亡。 (4)NER通路上的Xpa,Xpc;HR通路上的Brca2,Rad51,Xrcc2可能参与了甲醛诱导的BM-MSCs DNA损伤的修复。 (5)P53、Chk1、ERK1/2、Bax和Bcl-2共同参与了甲醛诱导BM-MSCs的G2期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 (6)蛋白酶K修饰的彗星实验可作为一种更为敏感的方法来检测甲醛导致的DNA链断裂效应。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1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顾大全,金慧芝,卢湾 ,黄浦 ,杨浦 ,丁秋明,毛游森,郑明龙,万鸿年;装饰材料所致的室内空气污染[J];上海环境科学;1994年10期

2 于廷曦,朱应葆,童坦君;DNA损伤与细胞周期调控[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年04期

3 赵云罡,徐建兴;线粒体,活性氧和细胞凋亡[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1年02期

4 何胡军;徐钱;丁书茂;杨旭;;甲醛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6年03期

5 ;Micronuclei in Nasal Mucosa, Oral Mucosa and Lymphocytes in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 in Anatomy Class[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7年04期

6 ;Lymphocyte Subsets and Sister-chromatid Exchanges in the Students Exposed to Formaldehyde Vapor[J];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1999年02期

7 王伟,唐明德,易义珍,谢颖;甲醛对雌性小鼠动情周期及卵巢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02年06期



本文编号:1755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yufangyixuelunwen/1755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6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