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药论文 >

钩吻体外抗真菌有效部位的筛选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4:44
【摘要】: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钩吻提取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同时探究钩吻提取物体外抗真菌的明确部位。方法将钩吻粉末用超纯水和95%乙醇提取得钩吻水提取和乙醇提取粉末;乙醇提取物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到相应部位的粉末;用HPLC法以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常绿钩吻碱和胡蔓藤碱乙七个标品,检测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组分生物碱含量;采用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钩吻提取物及各萃取组分对临床收集到的43个人类浅部感染真菌和中国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购买的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白念珠菌等5种标准株的体外抗真菌活性;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钩吻醇提物及其萃取组分对曲霉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1.钩吻水提物冻干粉重量为10.532g,得率为10.5%;钩吻醇提物的冻干粉重量为4.752g,得率为4.8%。钩吻醇提物萃取后,石油醚部位0.566g,得率为11.8%;乙酸乙酯部位1.885g,得率为39.7%;正丁醇部位1.583g,得率为33.3%;水部位0.563g,得率为11.8%,乙酸乙酯部位得率最高。2.钩吻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中七种指标性生物碱:钩吻素甲、胡蔓藤碱丙、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常绿钩吻碱和胡蔓藤碱乙的含量最高。3.43个实验真菌的鉴定结果如下:红色毛癣菌18个,酵母菌12个,须毛癣菌13个。4.钩吻醇提物的体外抗真菌效果明显强于钩吻水提物。43个实验真菌中,钩吻水提物对21个真菌100%抑制,钩吻水提物的MIC501.56 μ g/ml,MIC90=12.50 μ g/ml;钩吻醇提物对37个真菌100%抑制,钩吻醇提物的MIC501.56 μ g/ml,MIC90=6.25μg/ml。5.钩吻醇提物的各萃取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均有较好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作用强于其他两个部位。43个实验真菌中,钩吻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对28个真菌达到100%抑制,MIC500.156 μ g/ml,MIC90=20 μ g/ml;钩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对27个真菌100%抑制,MIC500.156 μ g/ml,MIC90=40 μ g/ml;钩吻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对24个真菌100%抑制,MIC50=0.625 μg/ml,MIC90=10μg/ml;钩吻醇提物的水部位对18个真菌100%抑制,MIC500.00156μg/ml,MIC90=40μg/ml。6.对于红色毛癣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有很强的体外抗真菌作用,钩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最好;对于酵母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有很强的体外抗真菌作用,钩吻醇提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最强;对于须癣毛癣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有很强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其中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体外抗真菌作用最强;对于犬小孢子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对其有很强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其中钩吻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体外抗真菌效果最好;对于絮状表皮真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有很强的体外抗真菌作用,其中钩吻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体外抗真菌效果最好;对于白色念珠菌,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部位均没有100%体外抗真菌抑制作用。7.与萘替芬相比,钩吻醇提物及其各萃取部位对于须癣毛癣菌和白色念珠菌表现出比阳性对照药物萘替芬更好的体外抗真菌作用。与氟康唑相比,钩吻醇提物及其各萃取部位对于红色毛癣菌、酵母菌、须癣毛癣菌、念珠菌表现出比阳性对照药物氟康唑更好的体外抗真菌作用。8.钩吻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对酵母菌14号、43号存在一个特别的浓度区间2.5-80 μ g/ml。9.钩吻醇提物、钩吻醇提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钩吻醇提物的正丁醇部位和钩吻醇提物的水部位对曲霉菌的体外抗真菌作用不明显。钩吻醇提物石油醚部位对曲霉菌存在明确的体外抗真菌作用,MIC50=4800μg/ml,MIC90=9600μg/ml。钩吻醇提物的石油醚部位体外抗曲霉菌作用明显弱于对照药物伊曲康唑MIC90=4μg/ml。结论钩吻醇提物及各萃取组分,都有很强的体外抗浅部真菌作用。而钩吻醇提物及其萃取部位的体外抗曲霉菌的MIC50和MIC90值过大,疗效明显弱于现有的临床使用的药物,没有临床应用前景。同时钩吻生物碱对于酵母菌有一个特殊的浓度区间无法抑制酵母菌的生长,这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8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孙琳;刘慧颖;孟繁浩;;钩吻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7年10期

2 肖洒;伍勇;黄亚军;孙志良;刘兆颖;;不同溶剂提取的钩吻粗提物中成分含量的测定[J];动物医学进展;2016年06期

3 冯时茵;栗建明;侯惠婵;黄海波;;钩吻生物碱成分的薄层色谱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3年01期

4 俞昌喜;许盈;苏燕评;刘浩;邱宏强;杨渐;刘铭;沈洁;黄志毅;郑宓;;钩吻生物碱钩吻素子的提纯及其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2年03期

5 张秋萍;张彬锋;O垂鹦,

本文编号:2612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ongyaolw/2612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6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